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美术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一些自己的理解,虽然还很肤浅,但却是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所感悟到的。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开展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美术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童年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是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美术教育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只有一年教龄,但我对美术课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美术课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国的传统教育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是现在家长注重学生的“分数”,学校重视自己的“教学成绩”,以及社会上对“好孩子”评判的错误标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孩子们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作品灵动。我想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頭脑。”美术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美术课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儿童画创作、名画赏析、观察自然美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与其等到大学期间再去上所谓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选修课,去学一些抽象的理论,不知所云的概念,不如在学生的孩童时代,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美术课的过程中就能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美术课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先谈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吧!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此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让他们形成初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这个阶段教育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都处于特殊阶段,因而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如今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已并非是个别现象,影响他们的有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例如在家庭方面,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有谁带路,周围世界中那些东西进入了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深刻地揭示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媒体传播设备及通讯工具也日新月异,因此一些有害思想、不良内容也更容易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学校方面,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也会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例如教师对学生期望不均等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无视学生个体的特长。
  面对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更健康呢?其实美术教育是艺术治疗的的一部分。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师之一的玛考尔蒂一直致力于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的研究。他认为绘画能将儿童内心世界反映出来,有助于交流,加深心理医生与儿童的关系,从而加快治疗的速度。20世纪中期著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融合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论述了"透过美术教育的治疗"的问题。
  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我认为我深有体会。班上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别的课上不能安静认真的听讲,有时在集体活动时不能与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有时甚至是孤独的坐在一个角落。但在美术课上,无论是在学习过程还是动手操作过程,暴躁、多动、孤僻这些负面能量都远离了他,在老师鼓励下,在同学赞叹下,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笑容又从新出现在那个孩子的脸上。作为老师我很欣慰,我希望每个学生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排解那些成长的烦恼。
  我认为美术教育是引起儿童兴趣的有效催化剂。对少年儿童而言,美术有着可以吸引他们眼球的千变万化的形状和绚丽多姿的色彩,而且是更适合他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美术教育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放松情绪,感知体会外界的刺激,并学会与他人的交流。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审美情感的成长,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审美教育要从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的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
  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是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小学美术课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调查12.5%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一年纪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六年级,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学生从小学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身为教师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例如:在纸工课上,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再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工继续完成或者做一些别的手工作品。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学生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動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的活动。还可以带领孩子爬山郊游,让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古人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正是对儿童在接触大自然中一些活动的写照。虽然在北京这样的条件下,有些设想可能是夸夸其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环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过程中,但其中又以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多给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
  结语
  (一)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首先,它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具有强制性和普及性;其次是素质教育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为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第三,是不定向的,非专业的教育。美术通过多种渠道让青少年接触绘画、手工、欣赏等内容。以美术的独特的魅力激发他们认识世界,关注生活,激发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情操,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二)美术教育需要不断的研究创新
  在教育发生变革之际,教育理论、教育研究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美术教育也需要不断地研究创新。21世纪的美术教育更重于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不断探索研究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美术教育之路,同时要体现艺术发展的趋势拓展美术教育发展的途径,以便对应终身学习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2]席勒, 《美育书简》
  [3]皮亚杰,《儿童智慧的起源》
  [4]王石礅,《中外美术鉴赏》
  [5]尹少淳《跨世纪美术教育研究丛书--美术及其教育》
  [6]刘忠红《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少儿美术教育》
  [7]杜枚著《幼儿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与发展》
  [8]《九年义教美术创意课例》 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 2004
  [9]周绍斌 杨勇 编著 《美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10][美] 赫伯霍兹《美国初等教育美术教师培训教材》
  [11]王悦娟 著 《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
  [12][美] 布朗 科赞尼克 著《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
  [13][美] 帕森斯布洛克 《美学与艺术教育》
  [14]钟启全 著《美术教育展望》
  [15]尹少淳 著《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16]李方 著《怎样上好综合探索课》
  [17]钱出熹 著《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摘要: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期刊
对于刚入小学的儿童,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生活,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生活,因此,增强小学生的入学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小学生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  一、背景描述  我在一年级学前教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女孩——淼淼,样子十分的瘦弱,一双怯怯的眼睛让人生怜,当我无意中抽她给同学
期刊
摘要:本文是我和一名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之间的几个教育片段以及我对于低年级教育的思考。其间我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侧面了解孩子,又正面经过几番深入的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逐渐使他这个一入学就惊动了全校的“问题小孩儿”融入了班集体,改掉了不少坏毛病,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关键词:低年级教育;问题小孩儿;责任感;融入班集体  一、“初生牛犊”入学季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回想当时,这届一年级的
期刊
步入教育行业这么多年。我深知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很重要。有智慧的老师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会走得更远更轻松。  记得那次开家长会,我特意把教室打扫布置了一番。虽然上周发了几天的高烧,吊了几天水,腿还有些软,嗓子也还有些嘶啞,但看到教室墙壁上贴的那些为了奖励孩子而精心制作的展板,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因为为了制作这块展板我可是费了不少工夫的。这次开家长会也正好让家长看看孩子开学一个月的情况。然而,接下来
期刊
摘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期的基本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感。如果没有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可能出现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时间混乱。如:缺乏时间观念、不考虑时间限制、任意拖延或者急于立时解决问题。本节辅导活动主题是做时间的主人。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时间管理的意识,掌握有效管理时间的法则,能够合理利用时间。  关键词:珍惜时间;时间管理;法则  教学目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小学教师需紧握大数据时代成果,将教学新思维融入教师专业发展,摸准小学生素质教育改革脉络,用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实践探索出一条能够培养兴趣、带动思考、突破思维禁锢的教学新思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先后阐述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的意义;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拓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会学生将知识用卡片来积累存储、引导学生开展预
期刊
摘要:经过调查了解到,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等;行为上有多动症、沉默不语或顶撞老师、随意说谎;心理上孤僻、嫉妒、失落、冷漠、不合群、自卑、耐挫性差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这类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孤僻;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一、案例背景分析  随着80后的成熟、90的涌现,
期刊
心理案例  在我教的三年级班中有个姓王的小男孩,该生脑瓜不笨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小动作多,听讲不认真,课下作业质量也不高,但却是整天一副乐天派,无论什么事,他似乎都觉得无所谓,更有甚有一次,叫他到办公室补作业,他竟然趁老师不在,把别的老师桌下的钱拿走了。说实话,对这样的孩子,老师有时真的是“想说爱他不容易”,此件事情,最后也就是找来家长说明,回家挨一顿“修理”了事。  心理把脉  上了三年级
期刊
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只能用“动手的方式”解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长。如今部分家庭的孩子又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健康”更是家长首要关注的问题,一旦孩子在同学之间发生抓伤、咬伤的事件,造成孩子身体的“伤害”,受“伤害”学生家长难免情绪激动,加之缺乏正确引导孩子之间处理矛盾的方法,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难
期刊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一)个案描述  (二)家庭背景资料  姚某某是家里的独生子,与父亲和母亲居住在一起,父亲工作忙碌,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母亲在一起,生活起居主要由母亲进行管理,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母亲开始工作,姚某某开始上托管班,母亲较为严厉,姚某某对母亲存在畏惧的心理。  (三)主要问题行为及成因分析  主要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  目标行为发生过程:当姚某某的行为受到制止或别人对他的行为进行指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