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大班的一次活动中,设置了自助餐环节,希望孩子们能自主选择。可是在进餐过程中,老师发现孩子们在笑脸薯饼的餐位前蜂拥而至、大量抢夺,有些孩子甚至把番茄酱连盘子都端走了。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孩子的不文明进餐行为也是家长不文明进餐行为的一种投射,试想一下如果在G20峰会期间,不文明进餐行为会非常影响国外友人对杭州人文城市的看法。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必要性
通过“携手1+6争做文明进餐小公民”的形式,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方式,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礼仪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庭、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将孩子们塑造成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小公民。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基于《指南》精神,我们根据幼儿好游戏,喜欢尝试等心理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促进幼儿及家庭的健康发展,确定了“迎接G20,携手1+6,争做文明进餐小公民”的活动,通过大班幼儿家园合作,来培养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进餐习惯,建立“进餐公约”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确认活动内容,建立“进餐公约”,如(表1)。
教师讲究指导方法,注重互动体验
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主动实践和自身体验,力求增加他们直接经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实践体验法。《指南》中的“健康篇”提出,健康不单指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当中提出,通过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班级定期开展自助餐活动,不设置任何的规则,而是拿起了录像机和照相机进行记录。
榜样教学法。师生互动的榜样教育,历来都是学前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为幼儿提供自律的榜样,鼓励幼儿向榜样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体验法。幼儿常以“生活经验”来进行参照,他们总是按照自己身上发生的,来看待在周围发生的事件。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能够切身体会。如安全教育课《细细嚼,慢慢咽》,我们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动画课件,皮皮猴因为吃果冻太急一口吞,噎住了那个呼吸困难的表情,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课后孩子们吃午餐,之前一边吃一边说或一次吃很多饭的现象,果然有所好转。
游戏体验法。创设情景游戏,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有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进餐习惯。比如在班级里设置“加油餐厅”游戏区域,当游戏结束时,通过音乐的提示,让幼儿自己学习“准备餐点、收拾餐具”。如果发现“食物”没人整理或者收拾不合格,监督部门(老师或由孩子选出的小组长)有权查封“加油餐厅”区域,停止一次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创造“1+6”的“N”次方,
发挥家园辐射效应
《指南》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此,幼儿园、家庭、社区要密切合作,为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文明进餐小游戏,让孩子们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了解进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小小监督员”“光盘小英雄”“餐后整理小帮手”等形式,让孩子们每次用餐完毕后,帮助家长们做些力所能及的餐后整理工作,第二天作为“小小播报员”与同伴们分享。明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
家庭进餐新闻播报员,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记录,强化行为。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也需要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通过记录和播报的形式,引导家庭成员保持进餐好习惯。通过次数记录法、比赛评定法、电话访谈等形式,指导家长进行个案分析,学习教育经验,家长互动定期交流心得。同时,提醒每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注,引导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寻常时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迎接G20,携手1+6,争做文明进餐小公民”活动,让孩子来转变家长们的观念,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家庭加入文明就餐的行列,就可以教育和影响社会公众。
(作者单位:杭州市安华幼儿园)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必要性
通过“携手1+6争做文明进餐小公民”的形式,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方式,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礼仪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庭、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将孩子们塑造成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小公民。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基于《指南》精神,我们根据幼儿好游戏,喜欢尝试等心理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促进幼儿及家庭的健康发展,确定了“迎接G20,携手1+6,争做文明进餐小公民”的活动,通过大班幼儿家园合作,来培养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进餐习惯,建立“进餐公约”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确认活动内容,建立“进餐公约”,如(表1)。
教师讲究指导方法,注重互动体验
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主动实践和自身体验,力求增加他们直接经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实践体验法。《指南》中的“健康篇”提出,健康不单指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当中提出,通过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班级定期开展自助餐活动,不设置任何的规则,而是拿起了录像机和照相机进行记录。
榜样教学法。师生互动的榜样教育,历来都是学前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为幼儿提供自律的榜样,鼓励幼儿向榜样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体验法。幼儿常以“生活经验”来进行参照,他们总是按照自己身上发生的,来看待在周围发生的事件。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能够切身体会。如安全教育课《细细嚼,慢慢咽》,我们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动画课件,皮皮猴因为吃果冻太急一口吞,噎住了那个呼吸困难的表情,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课后孩子们吃午餐,之前一边吃一边说或一次吃很多饭的现象,果然有所好转。
游戏体验法。创设情景游戏,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有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进餐习惯。比如在班级里设置“加油餐厅”游戏区域,当游戏结束时,通过音乐的提示,让幼儿自己学习“准备餐点、收拾餐具”。如果发现“食物”没人整理或者收拾不合格,监督部门(老师或由孩子选出的小组长)有权查封“加油餐厅”区域,停止一次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创造“1+6”的“N”次方,
发挥家园辐射效应
《指南》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此,幼儿园、家庭、社区要密切合作,为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文明进餐小游戏,让孩子们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了解进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小小监督员”“光盘小英雄”“餐后整理小帮手”等形式,让孩子们每次用餐完毕后,帮助家长们做些力所能及的餐后整理工作,第二天作为“小小播报员”与同伴们分享。明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
家庭进餐新闻播报员,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记录,强化行为。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也需要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通过记录和播报的形式,引导家庭成员保持进餐好习惯。通过次数记录法、比赛评定法、电话访谈等形式,指导家长进行个案分析,学习教育经验,家长互动定期交流心得。同时,提醒每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注,引导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寻常时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迎接G20,携手1+6,争做文明进餐小公民”活动,让孩子来转变家长们的观念,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家庭加入文明就餐的行列,就可以教育和影响社会公众。
(作者单位:杭州市安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