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天气成语概念隐喻现象初探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成语是经过长期沉淀和积累而形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天气成语则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总是很关注天气状况。人们在回顾概念隐喻的认知本质后,可以发现概念隐喻是两个领域之间的映射。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描述天气状况的词语也是隐喻性的。
  关键词:越南语 天气成语 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以人们最初对现实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为基础的,意义来自于感知体验”。[1]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天气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因此,人们从自身对天气的认识,不断理解及探索各种天气现象。当人们用自我认识、理解的天气现象来理解、思考、谈论较为抽象的事物及概念时,便产生了天气的概念隐喻。
  成语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传承知识文化、实践经验和人生哲理的工具,被人们代代相传。通过成语,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语言特点,甚至还可以认知民族、思维及历史。
  天气是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一。人们通过天气从感观上可以体会到天气给自身所带来的感受。通过天气,人们可以表达自我体会,因此天气除被人们用来说明天气现象的变化以外,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和解释其他范畴。
  理查兹说“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语言学认为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思维过程不可缺少的构件”。[2]
  风、雨、云是人们最熟知的天气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越南语中带有风、雨、云成语,探究其蕴含的概念隐喻现象。
  一.越南语成语中与“风”有关的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用一个概念域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这两个概念域一个称为始源域,另一个概念域称为目的域。我们从始源域中获取隐喻表达式来理解目的域。对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将始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的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的域特征的目的(束定芳,2000)。
  Lakoff和Johnson在其合作的著作《Metaphor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周围相对熟悉的具体事物来理解、思考、谈论较为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非常熟悉这种自然现象。“风”在《辞海》中的定义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表示,是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而《越南语大词典》中对“风”的定义是“风是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运动,常给人以凉爽或冷的感觉(Lung khng khí chuyn ng tvùng có áp sut can vùng có áp sut thp, thng gy cm giác mát hoc lnh.)。”由此可见,两种定义都反映了风的本质特征——空气流动。
  1.风喻指某个事件
  正如定义所述,风是空气流动且有运动方向,因而它的吹向可用来表示某种情况的趋势,如“la chiu theo gió(随风转向)”;由于风是移动着的物体,这种运动可以用来比喻影响事件的力量,如“mn gió bmng(借风掰笋)”;它本质上是说风形成的气流,因此风可以用来指引起变化的推动力,如“góp gió thành bo(积攒风成风暴:意为积少成多)”;风的运动速度很快,因而可以用风来描述快速移动的物体或人,如“i my vgió(去云回风:意为来去匆匆)”。由此可见,风的气象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了事件结构上。
  2.风喻指风流韵事
  许多中国成语来源于四种中国诗歌,即,诗、小调、赋、歌。例如,“风情月意”最初出现在《金瓶梅》一书中,用来形容相爱。风和月都代表恋人,月和风之间的追逐则指男女间的打情骂俏。越南语用风和月、风和云来表达缠绵,如“quyn gió rmy,ác mguyt m phong, gió Sma Tn(诱风邀云,恶月担风,楚风秦雨)”。
  3.风喻指无物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本质上是空气,且你无法触摸到它,因此如果你想要“bt bóng bt gió(捕风捉影)”,那只会是徒劳。
  4.风喻指不稳定的情况
  我们知道,当风吹过时,烛光会随风摇曳或熄灭,因而风是不稳定的。越南语中的成语“gió dp sóng di(风打浪卷)”则指情况的不稳定,随时都存在消失的可能。
  5.风喻指破坏者
  风对农作物和人类都具有毁灭性。因此出现了表达人们对风的摧毁力的强烈情感的成语,如 “gió git ma tun(风扯雨溅)”
  6.风喻指优势
  通过风的吹动,可以把事物往高处推送,所以成语“diu gp gió(风筝遇上风)”被用来指遇到好形势,处于优势地位。
  7.风喻指美好的事物
  微风是指清新舒适的风,因而“gió trúc ma mai(风竹语梅:意为欢欣之美景)”意为被微风吹拂的竹子,雨中娇艳的梅花。
  二.越南语成语中与与“雨”有关的概念隐喻
  “雨”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从天降落的水滴,当云里的小水滴体积增大到不能悬浮在空气中时,就下降为雨”,“雨”在《越南语大词典》中的定义为“大气中凝结的水汽,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以可察觉的速度下降(Hin tng nc ri thành gitttrên các ám my xung mt t.)”。由此可见,这两个定义多反映了雨的本质特征——下降的水滴。
  1.雨喻指期望的事情
  “mong nhcá mong ma(如鱼望雨一般)”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爱和期待。令人愉悦的降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欲望。   2.雨喻指毁灭者
  及时的雨水会让人振奋、令人快乐,但如果大雨下个不停,就会发生滔天洪水,那么雨对人类来说就是灾难。雨会给人们带来无法控制的危险,因而雨被用来比喻一生中的困难时期和逆境。如越南语成语(gió táp ma sa)(风吹雨打)。
  3.雨喻指大数量
  雨通常以两种形式下降:水滴或线状。密雨通常都有强烈的冲击感,因而它总是与集中的事物或大规模情景联系在一起,如 “bn nhma(射如雨:意为万箭齐发)”、“khó nhma(泪如雨下)”。
  4.雨喻指风流韵事
  越南语中借用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所写《高唐赋》内容创造而出“gic my ma(云雨梦)”来表达男女之间的风流之事。
  三.越南语成语中与“云”有关的概念隐喻
  1.云喻指令人讨厌的事物
  云是灰色或白色的团状物,由空中极小的水滴组成。云能遮住太阳并带来雨水。忧郁是指某人忧心忡忡且心事重重的感觉。忧郁与人们在多云天气时的感觉差不多。因此,云被用来喻指令人讨厌、破坏人心情的事物。在越南语中,“gió gic my vn(风催促,云牵着要离开)”用来表示舍不得离开的场景,用风和云来表达不舍之情。
  2.云喻指机会
  云是水蒸气和小冰晶的集合体,在某种情况下,云滴里的小冰晶会不断变大直至气流容纳不下它,这时它会下降,小冰晶在下降的过程中化成水滴,最后形成雨。在冰晶增大的过程中,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风可以将云团吹到一起以加速冰晶的融合。因此,风和云是雨形成的前提条件。使用龙和云的相遇来表达有利时机,如“rng my gp hi(龙云相会)”。
  3.云喻指高处
  云团高高地悬在空中,很难触碰到,因此人们常用云层的高度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如“bn nhn bn my(射击云边的大雁)”喻指完成一项困难的事情;“chn my cui tri(云脚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4.云喻指瞬变的事物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越南人民在社会上和在家里都必须自我约束、举止得体,他们被教导要避免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欲望,且应寻求精神上的纯净。云很容易被风吹走并在瞬间消失,就如成语“tan thành my khói(化成云烟)”中的云被用来指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与“每个人都两手空空地来到世上,最终又两手空空地归去”这个理论是一致的。
  5.云喻指量大
  云通常以许多大的块状物的形式出现,并在空中大范围地蔓延,因而用云来喻指物或人的聚集,如“tràn cung my(溢满云宫:意为铺天盖地)”
  6.云喻指人的形象
  人们在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云层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秋季云层的高度最高而夏季云层最低,且夏季雨量最大。云的形状看上去像女子的盘发。 “tóc my mày nguyt(云发月眉)”也被用来形容女子貌美如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特色的部分之一。在内容上,成语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密不可分;在形式上,成语在表现方式、表现手段和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渗透着民族语言的特征。天气现象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自然现象,天气成语反映的是人类的基本生活经验之一。因此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与天气现象有关的成语。探究天气成语,对我们认识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活动、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越南自秦汉时起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十世纪后,虽然越南独立建国,但直到十九世纪末,仍沿用汉字作为官方的正式文字,所以在越南语天气成语中所具有的概念隐喻在汉语中都能找得到,
  此外,越南语中还有部分天气成语源自于汉语古籍,如“gic my ma(云雨之梦)”就是借用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所写《高唐赋》内容创造而成,同样用以指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
  参考文献
  [1]房国铮.《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4期
  [2]陈琳琳.《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J].《科技信息》.2000年5期
  [3]莫彭玲.《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加祥,俞培玲.《越南文化》[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5]黄敏.《汉语成语在越南传播的变异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11年7期
  [6]T.i.n thành ng và tc ngVit Nam, Nguyn Ln, Nxb Khoa hc x hi 1994
  [7]Thành nghc ting Vit, Hoàng Vn Hành, Nhà xut bn Khoa hc x hi 2008
  [8]Ngn nghc tri nhn:c slthuyt và thc tin ting Vit. LToàn Thng, KHXH 2005
  注 释
  [1]房国铮,《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4期。
  [2]陈琳琳,《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载于《科技信息》,2000年5期。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祥子身处城市底层,受尽压迫,用封建人格、小农意识反抗挣扎,最终人性毁灭,城市生活给祥子带来的悲惨遭遇和精神危机,也是当今农民工要长期面对的挑战与考验,“农民市民化”,政府要引导农民的思想素质、奋斗精神向市民化方向发展,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撑起安全伞。  关健词:祥子 个人奋斗 人性毁灭 农民市民化思考  祥子曾试图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金字塔”的底端他咬牙坚持、痛苦煎熬,但腐朽的制
运河电厂二期#5、6机组为330MW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锅炉,两台引风机原采用静叶调节,耗电量大,开度较大时线性差,引起炉膛负压波动大。针对存在的问题,2008年3月利用#5机大修机会,通过比较,#5炉引风机改为变频调节,采用北京利德华福HARSVERT-A高压变频调速系统。  利德华福HARSVERT-A高压变频调速系统,以高可靠性、易操作、高性能为设计目标,满足用户对于风机、水泵
暖通空调作为当今时代建筑采暖、通风以及调节空气的主要设备,近几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建设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开始逐步获得了发展和完善.而暖通空调设备在为建筑提供一系
本文结合实际水利枢纽工程继电保护的检测维修,浅析水利发电厂继电保护的运行及分析.
诗人结社时,其成员之间通常在创作风格、文学主张、政治倾向等原则性较强的方面总是基本一致,这些方面完全不同的文人一般难以归属于同一个诗社。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与结社的发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意在阐明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理论。劳动价值论从最初的古典学派配第提出,到马克思科学地创立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劳动价值论经得住时间地考验,它不仅没有过时甚至在当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仍然可以运用劳动价值论去解惑。时代在快速的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有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
ZHJZ系列火焰检测器除了对背景火焰进行处理外,还引入了火焰光谱的闪烁频率,可以实时地检测出火嘴的闪烁频率,结合有火和无火时的差异,设置相应的检测参数,这样就保证了火焰
内容摘要:法语是一门严谨的语言,然在其语言系统内部,往往规则与不规则并存,使得法语学习之路荆棘遍布。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法语语言中的不规则现象。  关健词:规则 不规则 语音 词汇 语法  法语是浪漫的语言、严谨的语言,也是天生的外交语言,这是人们对于法语语言的普遍性看法。浪漫的感觉依托于文化,外交的性质来源于历史,严谨则起因于法语语法、句法的系统性。法国谚语有云:“
多年来,房屋在使用过程出现墙体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公司。从这些年我们公司的实践来看,这些裂缝均不对主体安全构成威胁,属于质量通病范畴,但却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和外在美观,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并力求达到最终杜绝这种现象发生的目的。现从作者多年来的施工实践出发,分析几点本公司砖混结构房屋工程常见砖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一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柳永所作《雨霖铃》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柳词的意象特征,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欣赏与评价我国古诗词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雨霖铃》 及物性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1.引言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巨匠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