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也正努力探索各种各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力,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阐述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并提出建议加以思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作用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原因
  1.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此,高校体育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团结互助的精神等许多方面也同样具有独特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由于学习、择业、交友、经济压力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精神负担过重,因而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2009年,我院通过心理动态预警系统对09级3270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中发现,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异常结果学生人数为411人,异常率为14.8%;通过谈话筛查,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为19人,如果算上抑郁、焦虑等轻微症状则高达40%。在我院休、退学的学生中有50%是出于心理疾患。因此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1.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对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缺乏容忍,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其次在性与恋爱上,生理的成熟,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充满着对爱的渴望,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但是,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对爱情缺乏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在爱情的道路上,缺乏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产生种种恋爱挫折和苦恼;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十年寒窗,渴望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落差很大,很容易颓废、暴躁或抑郁,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2.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培养了体能、智能,而且还培养了意志品德,包括自信心、自尊心、勇敢顽强等等方面;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且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活动有其独特的功能。坚毅顽强、镇定自如、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都会在体育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来。如果我们有计划、有意识地设计体育活动的情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些心理素质,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1改善机体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
  2.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2.3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2.4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2.5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2.6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是学校教育中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在体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被称为“在育体中育心”。体育活动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如果我们有计划、有意识地设计体育活动的情景,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体育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的手段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1适度的体育锻炼
  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是两个人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3.2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
  经常进行篮、排、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团结互助。而参加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跨栏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3.3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
  有人作过调查,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实践性十分明显。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 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3.4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好
  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 ,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乃至不同系科的学生,为了观看或参加比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体育比赛的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观看比赛时,每当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终于进球(或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比赛过程的跌宕, 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使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观看比赛,可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同时也从失败中得到了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了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而且能培养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
  4.结论与建议
  4.1体育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高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2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以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4.3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调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彭蕾. 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01).
  [2]刘红梅. 浅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成功(教育), 2010, (01) .
  [3]薄惠敏.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03) .
  [4]邵妍, 秦鹏.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探析[J]. 科技信息, 2010, (03) .
  [5]唐荣斌.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4).
  [6]刘君, 王晓玲, 徐坚. 浅谈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 (05).
  [7] 邝国富.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3) .
  [8]宋程华. 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J]. 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3) .
  作者简介:
  宋海泉(1978年-),男,河北秦皇岛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与学校体育学
其他文献
时代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育人模式。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和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都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不是出“精品”,而是塑“毛坯”。也就是说,中小学阶段是为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建立师生之间交流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化思想主要运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而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章可以看出,人们对转化思想的定义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的方法,转化成易解决或已解
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教育浓烈而鲜明的产业色彩。计划经济模式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如今正在被行政之外的另一只大手———市场主宰着命运。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生存和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高中教育的实践,在惠东县高级中学已经进行了11年。11年中尽管学校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却始终处在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并且不断取得新成绩、新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机制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从根本上有利于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进而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风险投资的这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 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CBI的概念,起源,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和特征。《大学体验英语》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教材,其设计遵循了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现了CBI教学模式。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CBI教学模式为基础,应用“六一T”方法,本文用实例的呈现主题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案,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