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在总体上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了我国的国有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是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没有经验可循,仍然存在着一些的改革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就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借助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对国有企业现有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从资本管理进行入手,将国有企业改造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现代化企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当今的大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认清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去探索实现改革目標的措施。
1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1人员、债务难题严重
由于种种原因,国企富余人员比较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如何安置多余人员,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状态,是改制重组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对改制重组企业的要求,所以在国企重组时基本上要求必须接收企业人员,把人员的安置放在第一位。但在实践中很多外来的投资者不愿意过多接收企业人员。除了人员安置,对大企业改制重组影响较大的,就是银行债务的处理。现在大量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制性质企业包围在国有制性质企业周围,它们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参与到一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非国有制企业要重组改造国有制企业,客观上给国有制企业提供了许多好的改制渠道,现在国企改制重组有很多有利条件,可选择的改制重组方法也很多,可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也可以通过交易出售。要想成功改组这些大企业,不剥离这些债务,民营企业家是不愿意购买的。
1.2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面对的企业数量很多,而且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进行,起初改革的方法和目标并不明确,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便钻了制度的漏洞,趁机攫取国家的资产,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责任感缺失,甚至与他人勾结,趁着国有企业转制而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让人心痛,如北京朝阳公园,广州的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等。在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的尝试中,国有资产流失较多。
1.3激励机制不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家队伍整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经营者们期望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各项制度的创新;他们认为虽然选拔任用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有所增强,但与企业经营者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他们希望采用更能体现企业家个人价值与贡献的现代薪酬制度,同时完善以外部法规与内部业绩考核为主的监督约束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的报酬机制不合理,无法带动经营管理者的热情,控制权机制不规范,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都需要在新常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去逐漸解决。
2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2.1加强国企重组改制管理
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分内部型改制和外部型改制两种形式。所谓内部型改制就是内部的员工或者是管理层购买企业。外部型的改制就是外部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外商、民营企业购买企业。而对这些重组企业的资产评估和产权分配是否科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对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从目前形势看,国企产权改革之所以会引起许多争议,主要原因还在于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国有资产被贱卖。第二,银行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改制企业通过改制逃避银行债务。第三,国有企业职工应有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四,也有一些案例表示出来,通过改制进行金融诈骗,骗取银行贷款。在国企的改制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地方小国企的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企业管理者自卖自买,操纵改制全过程,改制企业信息对基层职工封锁,职工没有得到改制带来的好处,应得利益受到浸害,处境变得非常艰难。现在有很多国有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其中有的以卖壳方式重组。但我国目前对国企卖壳尚未有规范性的法规,很多卖壳过程由于没有公开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很大猫腻,贱卖国有资产,掠夺流通股东利益时有发生。对以上情况,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必须对改制重组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引导,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制度,规范改制重组工作。
2.2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在企业重组和对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因为企业重组、改制或关闭,一些职工要转岗、下岗,在改制过程中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补偿,由于补偿水平太低,改制重组企业职工还是很难接受。关一个企业,调整一个企业都容易,关键是人怎么办,要做好这个工作,就要加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因为改制重组难度都在人,前几年是滞后的,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了退休职工、冗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损害员工工资、社保以及养老方面的核心利益,所以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和范围。同时,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解决立法体系不健全、立法层次不高的问题。
2.3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保证国有企业运行的高效率,也能够避免因为经营者和国有企业的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损失。因而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企业创新和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融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内外环境方面大量的配套性改革,科学的制定包括企业管理人在内的各项激励机制和业绩长效机制,提高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4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也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加上国资委角色定位模糊,这就是中个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要从以下来做。首先要推进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虽然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有股在国有企业股份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竞争性的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我们要大力引进民营、外资股份,提高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降低国有股份比例,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非竞争性的领域,也可适度的引进其他的股份,以增强企业的整体活力和市场竞争性。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董事会来选聘管理团队,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和完善董事会制度,从法律层次强化监事会职能和作用。最后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应当努力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有力的市场环境,优化经营者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
结束语
国企改革的道路依然是任重道远,只要下大决心,下足功夫,充分发挥投资人、经理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配套各项管理措施,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大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分类改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2)
[2]杨红英,童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内部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5)
[3]黄群慧.国有企业改革步入实质推进阶段[J].紫光阁.2016(06)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就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借助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对国有企业现有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从资本管理进行入手,将国有企业改造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现代化企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当今的大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认清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去探索实现改革目標的措施。
1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1人员、债务难题严重
由于种种原因,国企富余人员比较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如何安置多余人员,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状态,是改制重组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对改制重组企业的要求,所以在国企重组时基本上要求必须接收企业人员,把人员的安置放在第一位。但在实践中很多外来的投资者不愿意过多接收企业人员。除了人员安置,对大企业改制重组影响较大的,就是银行债务的处理。现在大量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制性质企业包围在国有制性质企业周围,它们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参与到一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非国有制企业要重组改造国有制企业,客观上给国有制企业提供了许多好的改制渠道,现在国企改制重组有很多有利条件,可选择的改制重组方法也很多,可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也可以通过交易出售。要想成功改组这些大企业,不剥离这些债务,民营企业家是不愿意购买的。
1.2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面对的企业数量很多,而且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进行,起初改革的方法和目标并不明确,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便钻了制度的漏洞,趁机攫取国家的资产,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责任感缺失,甚至与他人勾结,趁着国有企业转制而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让人心痛,如北京朝阳公园,广州的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等。在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的尝试中,国有资产流失较多。
1.3激励机制不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家队伍整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经营者们期望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各项制度的创新;他们认为虽然选拔任用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有所增强,但与企业经营者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他们希望采用更能体现企业家个人价值与贡献的现代薪酬制度,同时完善以外部法规与内部业绩考核为主的监督约束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的报酬机制不合理,无法带动经营管理者的热情,控制权机制不规范,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都需要在新常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去逐漸解决。
2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2.1加强国企重组改制管理
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分内部型改制和外部型改制两种形式。所谓内部型改制就是内部的员工或者是管理层购买企业。外部型的改制就是外部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外商、民营企业购买企业。而对这些重组企业的资产评估和产权分配是否科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对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从目前形势看,国企产权改革之所以会引起许多争议,主要原因还在于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国有资产被贱卖。第二,银行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改制企业通过改制逃避银行债务。第三,国有企业职工应有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四,也有一些案例表示出来,通过改制进行金融诈骗,骗取银行贷款。在国企的改制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地方小国企的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企业管理者自卖自买,操纵改制全过程,改制企业信息对基层职工封锁,职工没有得到改制带来的好处,应得利益受到浸害,处境变得非常艰难。现在有很多国有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其中有的以卖壳方式重组。但我国目前对国企卖壳尚未有规范性的法规,很多卖壳过程由于没有公开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很大猫腻,贱卖国有资产,掠夺流通股东利益时有发生。对以上情况,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必须对改制重组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引导,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制度,规范改制重组工作。
2.2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在企业重组和对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因为企业重组、改制或关闭,一些职工要转岗、下岗,在改制过程中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补偿,由于补偿水平太低,改制重组企业职工还是很难接受。关一个企业,调整一个企业都容易,关键是人怎么办,要做好这个工作,就要加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因为改制重组难度都在人,前几年是滞后的,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了退休职工、冗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损害员工工资、社保以及养老方面的核心利益,所以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和范围。同时,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解决立法体系不健全、立法层次不高的问题。
2.3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保证国有企业运行的高效率,也能够避免因为经营者和国有企业的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损失。因而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企业创新和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融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内外环境方面大量的配套性改革,科学的制定包括企业管理人在内的各项激励机制和业绩长效机制,提高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4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也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加上国资委角色定位模糊,这就是中个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要从以下来做。首先要推进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虽然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有股在国有企业股份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竞争性的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我们要大力引进民营、外资股份,提高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降低国有股份比例,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非竞争性的领域,也可适度的引进其他的股份,以增强企业的整体活力和市场竞争性。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董事会来选聘管理团队,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和完善董事会制度,从法律层次强化监事会职能和作用。最后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应当努力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有力的市场环境,优化经营者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
结束语
国企改革的道路依然是任重道远,只要下大决心,下足功夫,充分发挥投资人、经理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配套各项管理措施,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大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分类改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2)
[2]杨红英,童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内部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5)
[3]黄群慧.国有企业改革步入实质推进阶段[J].紫光阁.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