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再认识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对象、范围下定义、举例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论述,重新认识校园文化建设。
  【主题词】校园文化 建设 新认识
  校园文化,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笔者做了八年的校园文化建设者,在改中做,在做中改。但校园文化建设仍不规范,仍是这里贴几句名言,哪里挂几幅标语,红、蓝、白相互映衬,花花绿绿,还着实感觉自己在做校园文化建设。有时在教师们津津乐道授业、解惑的时候,我还独自站在本人指挥设计的校园文化墙前面孤芳自赏,看到自己洋洋洒洒的前言,辉煌雄伟的规划图,精炼意简的校训、校风、学风一应俱全。心里还觉得很踏实,感觉自己已经做了一项“伟大”的工程,有一种身在巅峰一览众山的感觉。
  深圳之旅,聆听了专家们的点拨,得到辅导教师悉心的教诲,实地感受深圳南山的教育环境氛围,这里不愧为中国教育的前沿阵地,中国教育的“试验田”,我特别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讨教,倾心的感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回首这八年所做的校园文化建设,只做了一些低层次的工作,离终极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现谈谈笔者的一些新认识,与同仁共享。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对于校园文化的定义,有人从工作性质、工作岗位、工作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有用抽象、概括的语言对校园文化进行定义,无论理解也好,概括也好,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外延进行定义也好,他们都不会离开“校园”这个实体。笔者比较赞同的是:“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个定义既强调了校园文化不能脱离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导文化,又以学校的价值观为核心。既体现学校发展程度和管理水平,以反映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蕴含着学校的传统,学校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
  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理解
  1.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从以上定义我们看出,学校的价值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是最高层次的。它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观念,是一所学校的本质、个性特色、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又称为学校精神。正如北京大学的“挑战自我,争创佳绩,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农业大学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些大学精神,近百年来,无论是在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用他们在教育、科学、学术等各方面创造出的奇迹,和他们把国家前途命运同学校紧密相连的责任感,不断地传承、丰富和发展学校精神的内涵。今天,仍成为北大、清大、农大师生治学和做人的追求。已构成了北大、清大、农大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这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班风和学校的人际关系上。
  校风,是学校精神的塑造,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为“校训、校歌、校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校师生内在动力,催人奋进。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教风能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对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完善都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能在健康和谐的道路上发展。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2.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层次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层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实现这一核心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它主要包括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各功能教室的建筑设计风格,以及校园的“四化”(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建设。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育人气氛,用环境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让环境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充实校园文化的物质底蕴,为师生拓展综合素质提供物质条件,让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就连一块顽石,一块冰冷墙壁都赋予它人文的内涵,赋予灵性。让校园处处是教育,师生时时受熏陶。正如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师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
  当我们走进深圳南山的学校,那确实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茂密的绿荫丛中鲜花灿烂。桃源小学的育人氛围,包含在师生的分分秒秒中,浓浓的书香文化让你清清楚楚地感觉出素质教育的特色;华侨城小学雅静的环境,师生的举止习惯,无不让你感觉到你就生活在低碳的氛围中;走进桃源中学那科技的气息,让你仿佛置身于腾飞的科技时代。这些育人的环境不是我们追求的吗!
  3.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层次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层次,也就是最低层次。制度文化是由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构成的显性文化,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得以实施的保障。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把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只有建立起学校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才能保障校园各方面的工作得以开展和落实。只有制度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组织和落实制度的机构。因此,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制度和机构的建设。
  制度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全部,每一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制度。如: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工会、党支部、教代会、少先队、后勤、安保等均有他的制度,还需要人去监督、去执行。让这些制度成为学校师生规范言行的指南。让各项工作上下左右联动,形成一股合力,保障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沿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涵盖学校的一切活动,我们平常所做的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第一层次,在底层,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和保障。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第二层次是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这一核心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起来相对要难一点。最高一层是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金字塔尖上,做起来有难度,要做到更好就更难
  校园文化建设虽有难度,但我们也要尽其心、尽其力把它做到更好。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的重要体现,对师生的影响是任何课程都不能取代的。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550400贵州省瓮安县鱼河中心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课上得更好。”上好政治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考试制度改革、良好的育人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仅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上好政治课。  【关键词】爱心投入 事例吸引 激化兴趣    在对初中学生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电
期刊
随着对课改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已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将理想化的对未来事物有依据的,合理的想象,变成现实中可行的、便于在实践中操作的、具体化的教学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体育新课程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二条,就是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在侗族地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十五年,作者对侗族地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和策略,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谨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侗族地区 初中物理 兴趣培养  2011年8月,中考捷报传来,笔者带的班级曹仙富、曹超、荣明辉三位同学中考成绩挤入全县前10名。曹仙富同学更是以六个单科A+的成绩获得三江侗族自治县中考状元,以上三位同学的物理中考成绩
期刊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的统一,有批评比表扬要好,表扬反而会让学生飘起来。作为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想,该批评的也要适当批评,不过要注意方式,应该有一些巧妙的惩罚方法,当然这些惩罚方法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我的经验来看好多表扬惯了的学生往往很脆弱,而有些受过批评的学生心态更好,适应能力强,所以我觉得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  学习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很难记
期刊
本刊讯(本刊通讯员 吴俊材)近日,四川省平昌县岳家小学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学校工会主席张奇升组织全体女教师学习了《四川省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计划实施办法》,并动员全校女职工、教职工家属参加大病互助保险。  在大会上,工会主席张奇升传达了平昌县教育工会总结表彰暨2012年工作安排会议精神,详细讲解了四川省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投保范围及对象、投保办法、保险期限、保费及保险金标准、缴费方式、保险范围及保险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方法和能力。这种观点,方法和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它并不要求学生有理论上的发明和科技上的创造,它只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群体中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见解,新的设计。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创新能力,他就能摆脱机械沉闷的传统学习模式,思维空间就能得到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就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信息反馈的控制过程。运用反馈原理,揭示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实效,是指一定时间内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率,即预期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到达度、完成率。其过程往往是指符合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课堂教学效能,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和学生自我反馈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反馈的教学行为都是盲目无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
期刊
本刊讯(本刊通讯员 吴俊材) 为落实学校教学常规月查制度,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增强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近,四川省平昌县岳家小学教导处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对2012年春季第首月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全面月查,量化考核每位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此次月查,是对全校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各个环节一次质和量的全面检查。检查过程中各学科教研组人员分工明确
期刊
在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班主任也应将“和谐”理念引入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上来,不断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班主任应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呢?  一、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若存在一种亲密无间、形同鱼水的关系,班级的一切工作便会顺理成章,一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水火、格格不入的话,即便是制定最严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