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空“开门红”?买入仍要从容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长假归来首周,A股延续一月份的强势,出现了“开门红”。对投资者来说,2019年以来的连续上攻,虽然未必能完全弥补2018年账户缩水的损失,但也算是不无小补,至少看到了解套扭亏的希望。但“开门红”并非人人都能拿到红包,对于那些空仓的投资者来说,“开门红”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踏空的压力。
  从笔者身边的朋友来看,踏空“开门红”的有三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一是去年早早依靠空仓躲过大盘调整的A君,在近期大盘回暖之后仍保持谨慎态度,不敢追高买入;二是喜好追涨杀跌、满仓进出的B君,一月初在上涨中有所斩获,但春节前连续踩中两个商誉减值的“大雷”,割肉出逃之后不赚反亏,心理阴影浓厚不敢快速翻多;三是春节长假前提前从股市拿到“红包”的C君,节前出局之后出国度假,多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回来一看股市已经涨高,之前卖出的股票涨了不少,犹豫是否要追高买回来。
  在笔者看来,在上涨市道中,“踏空”是常见的现象,只要不是因为在低位将优质股票割肉卖出,“踏空”就不需要特别在意甚至自责。对于那三位踏空的朋友,笔者先发现踏空带来的“好处”:A君踏空源自于其谨慎,这波踏空虽然少赚了些钱,但在2018年却没什么亏损,如果时间拉长来看,还是跑赢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重仓的投资者;B君踏空来自此前盲目买卖踩中大雷带来心理阴影,但经此一役之后长了见识,对投资对象的基本面、财务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总结出一些回避大雷的方式,不失为另类的收获;而C君在一月份已有所斩获,节后几天少赚就权当旅游花费。良好从容的心态,正是进行下一步操作、摆脱踏空重新出发的关键。
  面对下一步,笔者觉得首先应当确定市场总体的格局。事实上,猪年的“开门红”并不太令人意外,“日历效应”迭加利好刷屏,A股在低位走出一波上升行情实属正常。所谓“日历效应”,首先二月份是A股上涨概率最大的一个月份,从2000年到2018年,涨跌比为14:5;其次,从春节长假之后5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上涨概率超过了八成。而今年二月更迭加了各类利好,包括贸易摩擦可望缓和、MSCI等国际指数有望增加A股权重、货币政策使流动性宽松等。而一月份困扰市场的商誉减值“爆雷”,随着年报业绩预告结束而暂告一段落,境外股市在春节长假前后的普涨,也为A股回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节后的“开门红”里,A股大小指数出现了全面上涨的走势,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既赚了指数又赚了钱。而另一方面,上证指数截至本周四为止出现了“日线六连阳”,也是2018年2月以来时隔一年再次出现,预示着这波上涨行情的级别不会太小,至少反弹级别会高于2018年调整过程中的任何一次反弹,仍有一定的操作余地(见图1)。
  但即使操作性较强,仍不可完全以大牛市来看待,从较长的周期看,底部反反复复拉锯在所难免。2019年以来的反弹最大隐忧在于成交量上,截至本周四,沪深两市的成交并未明显放大,场内存量资金博弈的性质比较突出,未来是否会有持续增加的成交放出,将反映出增量资金入场的积极性。2017年下半年以来,沪市的日成交金额便鲜有超过3000亿元,如果能够出现连续数日成交超过3000亿元,“底量超顶量”加快完成筹码的换手,行情才能在增量资金的推动下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有市場观点认为沪指站上120日线是牛市启动的标志,笔者也持保留意见。以2001~2005年、2009~2013年两次调整的过程来看,上证指数期间有多次站上120日线,其中2003~2004年那次有长达5个月的时间连续在120日线之上逗留,都未能改变探底、筑底的中期走势(见图2)。从谨慎的角度看,如果沪市成交未能连续达到3000亿元上方,“春季攻势”在2018年6月中旬的周线向下跳空缺口附近,即2980点一带终结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在市场具备较好的操作性、指数还有上涨空间的情况下,笔者建议踏空的朋友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低吸。投资者不妨在沪指2700点下方,逢低布局低位低估值的品种长期持有,相对从容地进场建仓,避免成为那些大幅炒高品种的“接盘侠”。这些低估值的绩优股,即使市场在“春季攻势”结束之后再度调整,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已经探明“估值底”,长期持有作为参与打新的“门票”也不失为较好的选择。笔者认为,选择此类品种可从基本面、股东面、技术面三管齐下,基本面重点关注财务状况良好、商誉占比低、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品种;股东面重点关注大股东的背景和实力,能否为上市公司提供支持和带来资产整合想象空间;技术面则是2018年10月以后提前大盘见底企稳,但在一月份以来涨幅不大的品种。结合这三方面,笔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有:赣能股份、五矿资本、四川美丰、号百控股等。此外,如果沪指反弹到2900点上方,反弹阻力渐显时,也应当未雨绸缪,在保留部分长线底仓的同时,做好其它仓位的获利了结。
其他文献
蓝黛传动拟以7.15亿元并购台冠科技89.68%股权一事,《红周刊》在此前曾连续刊发文章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今记者进一步分析发现,蓝黛传动针对台冠科技的并购似乎是早有 “预谋”的。  对于台冠科技的收购,蓝黛传动是分两步走的,而正是经过两步动作,使得台冠科技现有估值较其2017年5月在新三板摘牌时的3.68亿元整体估值翻了一倍多。资料显示,在蓝黛传动资本运作过程中,其首先于2018年7月份以8
期刊
2019年1月CPI同比上涨1.7%,连续4个月下行;PPI同比上涨了0.1%,连续7个月下行。CPI、PPI同比增速纷纷下行背景下,我国经济在2019年会否面临通缩风险?通缩预期下,宏观政策又将如何应对?在经历2018年基建投资大幅回落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的基建投资在2019年将会出现怎样新的变化?   本周,《红周刊》邀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上述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问题进行深
期刊
春节前后,内地公募基金圈中新一轮基金经理变动硝烟再起,甚至部分昔日年度状元也选择挥手告别,例如2016年股票型基金的年度状元洪流。  来自于圆信永丰基金的公告显示,近日,公司“一拖六”基金经理洪流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昔日凭借17.96%的年度净值增长率,此君所掌舵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曾经拿下过股票型基金的年度状元;在离开圆信永丰前,洪流所管理的公募产品包括了强化收益、多策略精选、双红利灵活、双利优选
期刊
A股市场素来是一涨遮百丑,春节前投资者还被商誉减值的地雷战炸得遍体鳞伤,春节后连涨几天便好了伤疤忘了疼,商誉地雷的事被忘得一干二净,因商誉减值巨亏的股票春节后多数也涨了起来,连退市股*ST长生也在本周三被打出一个“地天板”。有券商喊出了3000点的目标位,真是一涨改三观。   见涨不改三观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大股东,他们与普通投资者一样,也都以涨喜,但他们与投资者逆向而行。投资者喜欢追涨,在
期刊
沪指周K线6连阳 创近20年最好开局  摘要:春节后A股市场迎来连续反弹行情,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周涨幅分别为2.45%、5.75%、6.81%,上证综指周K线6连阳,创近20年年初周K线最长连阳数;深证成指创近5个月新高;创业板指站上半年线。两市日成交额也刷新了近3个月的新高。节后A股春季躁动大派“红包”,主要是中美贸易摩擦可望缓和、MSCI等国际指数有望增加A股权重、货币政策使流动性宽松
期刊
春节前夕,在盾安环境、ST冠福引爆业绩地雷并股价连续跌停后,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的“业绩地雷”盖头就此掀开。究其原由,经营业绩下滑、商誉减值、计提大额坏账准备等均成为上市企业“业绩地雷”爆发的重要原因,而若以“杀伤力”来论,商誉减值则毫无疑问成为了2018年击垮上市公司业绩的最冷“杀手”。  针对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沪深交易所也频频下发问询函,刨根问底深挖其背后缘由,甚至直指一些公司
期刊
戴若·顾比  上证指数的突破已经确认了双重底形态的真实性,这个形态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之间形成。这是一个强烈的趋势反转信号,形态被用来设置位于2940点附近的初始上方目标。然而,位于2910点附近的历史压力位最有可能成为突破后的盘整区域。  这是自从2018年1月市场趋势反转以来上证指数第一个重要的上升趋势突破,突破形态看来与不断变化着的美中贸易谈判或者关税问题的进展没有关系。  市
期刊
幾番波折,一度被认为有可能在A股“借壳还魂”的“蓝田”,在本周确定复出失败。满手珠宝却资金链断裂的东方金钰,将中国蓝田作为拯救自己的“白武士”,但最终因为未能答复上交所监管函的问题而功败垂成。在此次借壳疑云中,“蓝田”过往的历史再度被市场各方拿出来严格检视,上交所三天内两封监管函剑指市场关注焦点,让投资者的知情权得到保障。“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所言不虚,而此次事件也说明,只要严格监管,在A股随便借
期刊
许多中药公司都在布局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链,大有争抢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机会的架势。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属于中药饮片管理范畴,该领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被列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该市场的成长预期具有确定性。   本文是在介绍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从投资的角度分析研判该行业的商业模式特点和竞争态势,得出的结论是:行业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先行发展和全国布局的头部公司
期刊
本周最令投資者振奋的消息,当属以媒体(包括自媒体在内)为代表的投资者和以上交所为代表的监管层,联手成功阻止了造假者蓝田股价的大股东中国蓝田重返A股市场的企图!   监管漏洞亟待修补   2月13日,东方金钰发布了关于拟暂时终止控制权转让事项的公告。至此,这一幕原造假公司的大股东试图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控股公司达到重返证券市场的闹剧终于结束了。   但是,这件事的出现,还是充分暴露了我们证券市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