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中的错误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梅毒的综合性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它进行及时诊断。据文献资料,有14.9~28.1%病人由于没有在早期及时作出诊断而使疾病发展到了晚期。本文作者分析了1974~1982年的95个梅毒病人诊断中的医疗错误。发生诊断错误最多的是妇产科医生(35%)、皮肤性病科医生(27%)、外科医生(17%)和内科医生(15%)。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医生对梅毒的临床表现没有足够的知识,检查病人不仔细和忽略了实验室诊断方法。此外,一部分病人由于使用抗菌素改变了疾病的病程,病人同时伴有皮肤病以及血清学试验的假阳性反应等原因。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发生在最有传染性的二期梅毒,有74个病人(77.7%)没有被认出二期新发或复发梅毒的表现。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报告了一母及二女均患有非大疱性先天鱼鳞病样红皮病。母亲有轻度银屑病,家族无其它皮肤病史,非近亲结婚,出生后即发生全身性红斑,角化过度以及睑裂狭小和外翻。其两个女儿出生时呈火棉胶儿全身红斑,眼睑外翻。
期刊
8年前几乎同时报道了两组在家族中有多种临床表现、组织学呈非典型性皮肤黑素细胞痣的综合征。他们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危险性明显增高。Bergman等报道荷兰6个家族中有本综合征的详细的临床、病理和遗传的研究结果。
期刊
作者报告一例美拉尼西亚人死于氨苯砜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男性,23岁,患未定类麻风,每日自服氨苯砜100mg,服药至48天因头痛,周身疼痛、黄疸、发热、黑尿而入院。检查体温38.4℃,脉率26次,血压100/60。左肺有少量捻发音,肝脾肿大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触痛。
SLE在其临床病程中可能因肾功能减退及使用利尿剂等原因表现出高尿酸血症,但很少并有痛风发作和痛风结节。本文报告1例女性25岁,1976年7月诊断为SLE,内服皮质激素治疗,1979年9月合并肾病综合征,1980年2月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一时期的血液透析后予服利尿剂。1982年5月两手指末端出现无自觉症状的皮下结节,逐渐增多,到1984年2月两侧肘关节伸侧、手指、膝盖、足趾也出现皮下结节。深处
本文报道发生在苏丹的一个大家族中特殊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虽然该病超微结构呈简单型EB,但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家谱调查了9代人,仅在最后2代人发病,在受累的4个家庭中(19名健康者,13名患者,其中10名死于本病)有几代双重的表亲结婚的高度亲缘关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彼此相似。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水疱,皮损广泛,主要分布于肢体远端,尤其是手、足、膝和肘,口腔粘膜常受累。水疱
自从Watson-Crick(1953)建立DNA双股螺旋结构模型真正揭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以后,核酸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生物科学各个领域的推动作用非常令人鼓舞。
期刊
目前常用的治疗雷诺氏现象(RP)的方法可分为四类:保守治疗,交感神经切除术,药物治疗和血浆交换法。
期刊
本文作者收集了7例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和1例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经服13-顺维甲酸40mg每日2次共16周后,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观察:治疗后,所有CCLE患者的皮损大小及范围均缩小,红斑、鳞屑中度至明显减少,病损消退仪留有轻微疤痕。所有病例最早的变化为治疗4周后鳞屑及红斑减轻。
病例:女婴4个月。生后3月时左小腿腓肠肌处出现无自觉症状的红褐色肿瘤,3周后在右胸部、左大阴唇、左下眼睑处出现同样肿瘤,临床检查结果,除用柠檬酸87镓(87Ga-Citrate)闪烁圈见到与右胸部病变一致的异常聚集像外,未见异常。骨髓像正常,皮肤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予化学疗法(CoP),肿瘤消失,病情观察中虽出现白血化和髓膜浸润,但治疗反应良好,初诊到现在2年5个月,未见新发症状。
作者根据1981年1月~1984年12月间,妇女阴道―子宫颈涂片系统性显微镜检查,确立了妇女的内分泌状态和真菌、寄生虫感染频率的关系,另外根据检查资料发现了滴虫病的季节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