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处于弱复苏之中,数据好转的持续性短期内难以证伪,流动性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差,因此A股市场的行为特征将更加偏好主题投资,建议关注“改革”主线条。
主题投资将继续盛行。首先,經济的弹性显著下降,传统行业的大公司短期内很难看见趋势性反转机会,新兴产业公司盈利的弹性可能更大。2000年到2011年,经济上下弹性大,GDP增速在6%-14%区间波动,然而过去几个季度始终在7.5%-8%之间波动,实在乏味,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速则不然。以创业板中市值前30大公司为例(占创业板总市值比为35%),从2011年中报开始,业绩增速从45.2%持续下滑,在2012年一季报见底。之后盈利增速逐季回升,2013年一季度为34.6%,中报降为29.6%。有趣的是,本轮创业板的行情似乎滞后其业绩的表现。
其次,过去三年经济向下,股市完全是存量资金博弈。因此,每年需要一个战略性的资产来获取收益。2013年是创业板,市场追逐转型方向(传媒、TMT、环保)等主题投资。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防御行业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防御功能,所以一直坚守在创业板。
另外,宏观大环境也适合主题与成长投资。年初至7月底,市场的主线是“转型”线索——环保、传媒中电影、电子、手游、去IOE软件等。8月初至今,市场的主线在调整,渐渐变化为“改革”线索,比如自贸区、土地改革等。
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延续这样的市场风格。随着北戴河会议结束,11月三中全会逐渐临近,未来改革的整体框架会越来越明晰。旧瓶换新酒,主题投资逐渐从此前的科技、网络转变到政策指引。
宏观经济指标触底,尽管回升动力尚显不足,但“底线思维”保证了市场底线,下行风险有限。实际上,随着库存接近平均水平,一些原材料产品价格不再延续7月以来的反弹态势。因此,9月份是“大考”,考验需求是否在持续复苏,将是坚实或者削弱低价大盘股表现的基本面因素;施工旺季到来,投资者可以观察需求是否开始旺盛。一些领先指标进入最关键的观察时期。
未来1个月流动性也很关键。比如,9月QE退出争议尘埃落地,央行出台针对性政策,流动性不一定很悲观,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在美国QE1与QE2实施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已经回归“常态化”操作,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利率从15.5%提高至20%,央行已经收缩了近4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即使遭遇资金外逃,中国可以启用“池子”来主动对冲。
哪些制度改革投资主题值得看好?
首先是上海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试验田,最重要的突破在于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创新,特别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
其次是土地流转改革。土地流转改革是一次生产要素价值的重估,或将开启未来十年的经济成长动力。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的每次重要的周期跳跃都来自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资本化。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来自土地联产承包制改革;第二个十年,增长来自国企改革;第三个十年,城市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进入市场,快速资本化,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经济腾飞动力。
再次是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融资方式的创新,比如最近热议的优先股试点;二是资产证券化。预计在地方政府债务审查结果发布之后,还有更多金融创新的内容。
还有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可能在更大层面上展开,出现更多上海家化的例子。在处理地方债务过程中,政府可能出售企业的一些股权,可能为购买股权方创造投资价值。从公开数据获悉,990多家国有企业当中只有15%的公司在股改时做出过承诺,未来可能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最后是新型城镇化。城镇化之下,未来5-10年农村消费升级将可能出现类似城市消费升级的路径,消费升级提速将带来汽车、文化娱乐、医疗、乳品、服装家纺等消费的持续增长。
主题投资将继续盛行。首先,經济的弹性显著下降,传统行业的大公司短期内很难看见趋势性反转机会,新兴产业公司盈利的弹性可能更大。2000年到2011年,经济上下弹性大,GDP增速在6%-14%区间波动,然而过去几个季度始终在7.5%-8%之间波动,实在乏味,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速则不然。以创业板中市值前30大公司为例(占创业板总市值比为35%),从2011年中报开始,业绩增速从45.2%持续下滑,在2012年一季报见底。之后盈利增速逐季回升,2013年一季度为34.6%,中报降为29.6%。有趣的是,本轮创业板的行情似乎滞后其业绩的表现。
其次,过去三年经济向下,股市完全是存量资金博弈。因此,每年需要一个战略性的资产来获取收益。2013年是创业板,市场追逐转型方向(传媒、TMT、环保)等主题投资。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防御行业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防御功能,所以一直坚守在创业板。
另外,宏观大环境也适合主题与成长投资。年初至7月底,市场的主线是“转型”线索——环保、传媒中电影、电子、手游、去IOE软件等。8月初至今,市场的主线在调整,渐渐变化为“改革”线索,比如自贸区、土地改革等。
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延续这样的市场风格。随着北戴河会议结束,11月三中全会逐渐临近,未来改革的整体框架会越来越明晰。旧瓶换新酒,主题投资逐渐从此前的科技、网络转变到政策指引。
宏观经济指标触底,尽管回升动力尚显不足,但“底线思维”保证了市场底线,下行风险有限。实际上,随着库存接近平均水平,一些原材料产品价格不再延续7月以来的反弹态势。因此,9月份是“大考”,考验需求是否在持续复苏,将是坚实或者削弱低价大盘股表现的基本面因素;施工旺季到来,投资者可以观察需求是否开始旺盛。一些领先指标进入最关键的观察时期。
未来1个月流动性也很关键。比如,9月QE退出争议尘埃落地,央行出台针对性政策,流动性不一定很悲观,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在美国QE1与QE2实施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已经回归“常态化”操作,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利率从15.5%提高至20%,央行已经收缩了近4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即使遭遇资金外逃,中国可以启用“池子”来主动对冲。
哪些制度改革投资主题值得看好?
首先是上海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试验田,最重要的突破在于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创新,特别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
其次是土地流转改革。土地流转改革是一次生产要素价值的重估,或将开启未来十年的经济成长动力。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的每次重要的周期跳跃都来自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资本化。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来自土地联产承包制改革;第二个十年,增长来自国企改革;第三个十年,城市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进入市场,快速资本化,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经济腾飞动力。
再次是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融资方式的创新,比如最近热议的优先股试点;二是资产证券化。预计在地方政府债务审查结果发布之后,还有更多金融创新的内容。
还有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可能在更大层面上展开,出现更多上海家化的例子。在处理地方债务过程中,政府可能出售企业的一些股权,可能为购买股权方创造投资价值。从公开数据获悉,990多家国有企业当中只有15%的公司在股改时做出过承诺,未来可能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最后是新型城镇化。城镇化之下,未来5-10年农村消费升级将可能出现类似城市消费升级的路径,消费升级提速将带来汽车、文化娱乐、医疗、乳品、服装家纺等消费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