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用事业型企业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如何推进公用事业型企业的创新与改革,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公用事业型企业创新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既有体制性困扰和制度性危机,也有市场困惑和激励缺失。公用企业的创新必须在借鉴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放开公用行业经营市场和资本市场为突破口,以企业改制为重点,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关键词] 中国 公用事业型企业改革创新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7)05-0092-03
  
  一、公用事业型企业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城市公用企业的社会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特征,尤其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福利性特征,已演变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城市公用事业的产品和服务往往不能充分体现商品的本质特征,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并未把城市公用事业的产品和服务真正看成是商品。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往往把公用事业的产品和服务看作是政府和公用企业理所当然应该为市民提供的福利,致使公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不到位,明显地违背了商品的价值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机制和调整机制或者政府的财政补贴机制,价格改革的步伐明显滞后,造成公用事业企业的亏损面较大。在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态势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走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
  
  1.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人世后,依据谈判协定,在货物、服务、投资与知识产权领域中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最后都要落实到企业身上,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由于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科技水平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其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一些企业,权利与义务都会成为发展的机遇;而对另一些企业,权利和义务却会成为严重的挑战。对权利的享受与义务履行的能力,不仅影响企业人世后的兴衰,而且影响到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2.国内市场已基本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目前,国内市场已基本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企业只是仿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则难以成功。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又面临较大的实现障碍,为争得市场一席之地,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因此,要在众多的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喜爱,企业必须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特色,从而满足顾客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要。
  
  3.企业创新是国家全面创新的主体和主角。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历程中,无数创新型企业发挥了主导和骨干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这是总结我国50多年经济建设、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借鉴了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做法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企业要想成为国家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培养研究开发活动的骨干力量,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美欧等发达国家主要的科技力量集中在企业。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二战之后,以杜邦、通用电气等为代表的大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二是要成为凝聚人才的主体。由于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创新企业无一不把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韩国企业研发人数占全国研发人员总数的60%以上,每千名企业职工中拥有研究人员87人。贝尔实验室曾有研究人员2.4万人,其中博士4000多人,11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还有14位美国科学院院士、29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的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也必须首先成为创新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三是要成为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识产权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的生存权。目前,80%以上的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产生于企业。世界著名公司每年产生的专利量一般都在几百、上千个。我国要实现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进入世界前五名的目标,关键是企业要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四是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来自于其雄厚的研究开发力量和高的研发投入。多数创新型国家70%的研究开发投入来自企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应当在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中发挥示范作用。最后,要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从泰勒、福特式的管理到现代管理科学、创新管理等,世界几次重大管理革命都产生于企业。企业要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根本在于不断坚持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在明晰产权、责权的基础上,把建立创新机制、推行创新管理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内容。
  
  4.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灵魂和永恒的主题。在科技突飞猛进、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极为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不仅要生存,更要实现持续发展。企业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不仅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发展,而且能在变化的条件下发展;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而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持续发展。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不断调整自身行为,在技术、管理、体制、观念、质量、工艺、知识、产品、顾客、人才、战略、市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保证创新有效和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公用事业型企业创新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
  
  1.体制性困扰,主要是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在现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体制框架中,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国有资产。其中,下级政府只是上级政府在资产管理中的代理人,而不是所有者。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分级管理”意味着上级政府既可以委托下级政府行使对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权,也可以不通过下级政府而直接行使对这些企业的管理权,还可以通过“划拨”和其他手段改变与下级政府之间对国有企业的实际权限划分。显然,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为了增强调控能力,赋予了自身可以“事后”变更国有企业实际权限划分的权限,从而造成了下级政府预期的不稳定性。如果上级政府的这种“事后”行 为在下级政府看来表现为一种随机行为,目的是为了重新分割下级政府努力工作获取的收益份额,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下级政府就可能改变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行为方式和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从而使国有资产“分级管理”这种制度安排无法实现其保值增值的预设目标,从而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
  
  2.制度性危机。通过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改革的目标。因此,改革公用事业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而目前大多数公用事业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同时还面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问题。因此,要在遵循现代企业制度通行原则一般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使现代企业制度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价值。同时,大部分公用事业型企业现有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为性特点,主要是依靠管理团队人格魅力来进行管理,缺少制度上的合理性,为此,还应当大力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培育企业家队伍,推进企业家职业化,发展经营者人才市场,并通过市场而非行政渠道选择经营者。这样,既可以使经营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事业的成就感,又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不合理的人事干预,促进政企分开,让企业得到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3.市场困惑。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呈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可以说,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相比,适度的买方市场形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较为有利:一是通过卖者之间的竞争,改善供给状况,有利于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二是通过生产对需求的努力适应,促使资源的流向更为合理,资源的使用更有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市场给予卖者压力,促使生产、经营者改进技术,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能够在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同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已经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也是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但从另一方面看,买方市场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益处,也给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企业分化将加剧。在买方市场下,企业之间为争取市场份额,竞争必然加剧。同时,企业的平均利润也会下降。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之间为争取市场份额必须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最常用的办法是降价。近几年来,从生产企业的不断降价到商业企业刮起的“降价风”,并不完全是因为科技产品升级,也不完全是因为管理水平提高和规模效益出现,而是一种单纯的价格战,这往往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递减,平均利润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了生产销售增长与盈利水平下降的反向运动,从而将会对生产发展形成反向制约。
  
  4.激励缺失。我国国有企业中的现实情况是,企业经理人的报酬一般不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有的经理将一个企业从当初的一个小厂做到数百亿的规模,而其个人所得却几乎没什么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国有企业亏损也无所谓,工资照样发,厂子照样不倒闭。从表面看这是缺乏约束,但实质是缺乏激励,因企业经理没有动力去把企业搞好,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出现了“饿不死也富不了”、“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资产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的情况下,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只有采取选派产权代表以“股东”身份的形式代为管理。由于选派的“股东”管理国有资产效果的好坏、成绩的优劣与自身利益的多少无内在联系,这种管理的好坏与自身利益无直接关系的做法,难以激发其管理的积极性,所以这种名誉上的“股东”及其派出的董事和监事对运营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徒有虚名,无数股份制公司中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表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没有激励就没有人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一切经济发展都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要落实股权激励制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制度。
  
  三、突破创新瓶颈的对策和建议
  
  公用企业既具有国有企业一些共性的特征,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工业企业的个性特征。因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放开公用行业经营市场和资本市场为突破口,以企业改制为重点,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公用事业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经验,但同时又要认识到在公用事业方面,并不是所有国外的先进管理和技术都适应我国情况不同的企业。因此,公用事业型企业创新是必要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创新路子是值得思考的。
  
  1.公用事业的投资以政府为主,国家的所有权不变。把公用事业企业的经营权通过规范招标,委托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集团进行经营管理。政府对公用事业管理集团实施特许经营、依法监督,确保政府和公众利益不受损失。
  
  2.具有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要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体制,实现三个“分开”的原则:第一,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职能的分开。第二,坚持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的经营体系。第三,国家股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通过这“三个分开”实现国家所有权转化为国家股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最高一级的国家股东代表,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国资委代表所有者行使董事会权利,突出中间层(资产经营公司),强化经营主体,使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公司法运作,行使国有资产法人经营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拥有这些经营机构的财产所有权,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经营权限来源于它的授权。
  
  3.具有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公共关系协调机制创新。充分认识公共关系对企业市场开拓、经营环境等各方面的重要影响,高度重视并努力营建良性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既是一种内外部环境建设,也是一种企业良好发展的公众诉求。它需要协调国家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的利益关系,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关系。同时,国家从制度上,从宏观管理上合理协调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和出资人利益关系,兼顾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
  
  4.具有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态,使公用事业型企业产权制度实现多元,但具有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由于具有其特殊性,企业内部需要出现力量均衡的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制衡,弊大于利。宜通过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上市公司的公众性将弱化公用事业型企业的行政垄断性,以公众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促使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5.政府部门要为公用事业型企业创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部门往往干预公用事业型企业的产品价格,若价格过低,企业亏损,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势必影响服务质量。企业要协助政府制定科学的成本价和销售价。另外,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和实施有关的公用事业行业管理办法,理顺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为公用事业型企业的正常经营和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6.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以产权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当前以《公司法》为依据依法改制,包括治理结构、考核机制等。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即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的运作机制。防止“所有者虚位”,使得企业法人的独立责任和独立利益难以体现,企业不可能有创新的积极性。防止“内部人控制”走向极端,防止出现企业制度缺陷造成的出资者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到位、职业化企业家不到位,阻碍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7.核心业务与多产业发展方面的创新。企业在做强、做大核心业务的同时,开发多产业创新,但多产业创新必须建立在对实际的充分认知和对现实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要提倡公用事业型企业走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将现有人才、资质、资产等进行合理整合,有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建设多方面的经济增长点,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增强集团的有效控制力,提高集团的投融资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实现产业链创新,不仅以市场引导技术创新,而且是以产业链的完善整体创新,通过前向后向拉动创新,从而带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禾 子]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城融合视角下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对策:一是以城兴产,进一步提高城镇
广告艺术设计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挑战及创新的行业,在创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格外的重要。文中通过对我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同时我国也正面临着各种资源匮乏的威胁,除了水资源、矿石资源外,调频资源近年来也在不断减少,使得我国广播
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分散、公民素质不高、农耕意识厚重和公共产品短缺。深化认识和从容应对我国农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逻辑演绎,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农业
DOI即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码(DigitalObjectIdentifier,简称DOI),其作用主要是给数字对象分配永久且唯一的标志符,解决互联网环境下数字资源的多重链接和版权转移,可用于科学数据共享,
作为报纸编辑过程的重要环节,报纸的版面设计不仅影响着报纸的整体效果,也会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影响。实现报纸版面编辑意识的创新,是实现报
1990年“民主联盟”执政后,智利的社会矛盾相当尖锐,政府面临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难题。“民主联盟”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社会矛盾,如积极推动全国和解;适时调整社会政策;寻求最广
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六年多来对俄罗斯的政治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理顺了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可控的“主权民主”制政治格局。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使普京获得了广
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全面推进,使得中国国家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由于网络环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断深入,生产经营活动开始越来越受到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的影响,日常的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调研中,许多同志建议,应该从执政规律的高度重新审视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切实抓住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抓出成效。具体来说,需要认真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