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巧用教材,让学生“活”起来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小学语文教材既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又有凝炼生动的优美词语和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这些都能留给孩子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巧用教材,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课文《登山》里有一段文字,描写了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又包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的喜悦之情。虽说这一段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觉得这一段文字优美,正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想象力的最佳教材,我以“假如是我登上山顶,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为题,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意境,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用口头表达或图画展现的方式抒发出想象的画面,从而体会列宁战胜困难的喜悦之情。
二、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后,才会自觉、主动地探索。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课文。孩子们虽然看过大海,但对海底世界的奥秘,海岛的奇异景色却依然感到好奇、新鲜。于是,课前我便收集一些有关的画面和录像进行放映,把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等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老师寓情于景的解说,深深陶醉于西沙群岛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中,并产生了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让交流“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应是多元化的教学,因为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利用工具书和各种信息阅读的能力、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由师生合作,以个体自读为主,小组群体合作为辅,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有些课文内容集中,中心比较突出,教师可在学生初读课文、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去研究文章的重点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来更深入理解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知文章围绕中心重点写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中心句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去体会朗读,通过独自或小组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所表达感情,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主动尝试、思考、自主学习,并掌握所运用学习的方法。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仍有不理解的或有异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归纳,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
四、活学活用,让运用“活”起来
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正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与学脱节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之所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正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激活的原因。记得在一次习作课,我放弃往常那种审析、要求、写练的程式化做法,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圈,再加上头发、眼睛、鼻子等。这时,我发现教室里已开了锅:咦,老师今天怎么啦?老师想做什么呢?我知道同学已被好奇激活了,于是郑重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玩点鼻子游戏。哇!同学们听了个个乐开了花,眉笑颜开,跃跃欲试.一场游戏下来,大家情绪高涨,似乎意犹未尽。这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棒了,谁能把刚才的情景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此时,全班同学欣然拿起笔来……从此,我在今后得教学中总是尽量创设情境,或娱或乐,或玩或赏,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身的内心体验,激发了兴趣,师生间融合了感情,学生自然不会提起笔来无话可说,而产生畏难情绪了。
语文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多考虑一点教法上的改进问题,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相信学生,大胆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在给一定的指点和激励的同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给一个作品,让学生自己去鉴赏,给一个题目,让自己去发挥,给一个是非,让学生自己去判别,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象……
责任编辑〓龙建刚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小学语文教材既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又有凝炼生动的优美词语和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这些都能留给孩子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巧用教材,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课文《登山》里有一段文字,描写了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又包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的喜悦之情。虽说这一段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觉得这一段文字优美,正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想象力的最佳教材,我以“假如是我登上山顶,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为题,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意境,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用口头表达或图画展现的方式抒发出想象的画面,从而体会列宁战胜困难的喜悦之情。
二、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后,才会自觉、主动地探索。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课文。孩子们虽然看过大海,但对海底世界的奥秘,海岛的奇异景色却依然感到好奇、新鲜。于是,课前我便收集一些有关的画面和录像进行放映,把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等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老师寓情于景的解说,深深陶醉于西沙群岛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中,并产生了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让交流“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应是多元化的教学,因为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利用工具书和各种信息阅读的能力、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由师生合作,以个体自读为主,小组群体合作为辅,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有些课文内容集中,中心比较突出,教师可在学生初读课文、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去研究文章的重点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来更深入理解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知文章围绕中心重点写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中心句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去体会朗读,通过独自或小组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所表达感情,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主动尝试、思考、自主学习,并掌握所运用学习的方法。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仍有不理解的或有异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归纳,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
四、活学活用,让运用“活”起来
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正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与学脱节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之所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正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激活的原因。记得在一次习作课,我放弃往常那种审析、要求、写练的程式化做法,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圈,再加上头发、眼睛、鼻子等。这时,我发现教室里已开了锅:咦,老师今天怎么啦?老师想做什么呢?我知道同学已被好奇激活了,于是郑重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玩点鼻子游戏。哇!同学们听了个个乐开了花,眉笑颜开,跃跃欲试.一场游戏下来,大家情绪高涨,似乎意犹未尽。这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棒了,谁能把刚才的情景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此时,全班同学欣然拿起笔来……从此,我在今后得教学中总是尽量创设情境,或娱或乐,或玩或赏,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身的内心体验,激发了兴趣,师生间融合了感情,学生自然不会提起笔来无话可说,而产生畏难情绪了。
语文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多考虑一点教法上的改进问题,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相信学生,大胆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在给一定的指点和激励的同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给一个作品,让学生自己去鉴赏,给一个题目,让自己去发挥,给一个是非,让学生自己去判别,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象……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