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上呈高发病率的妇科肿瘤疾病,但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一直存在各种问题.故基于子宫肌瘤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总结归纳现已存在的各类子宫肌瘤动物实验模型.将临床诊疗中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与其动物实验模型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的模型建立评价体系,分析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为建立完善的动物模型提供思路和参考,当实验侧重点不同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中药复方配伍是临证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有毒中药是临床上遣方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重症、顽疾的有力武器.然而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有毒中药时需选用合理的复方配伍方法,减其毒性,增其疗效,以扩大毒性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扶正制毒”是“异类相制”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提出扶正制毒当以顾护胃气为首要,甘缓益气调偏性,补气养元、填精养血、养阴生津、温肾助阳制毒性,探讨有毒中药复方配伍中扶正制毒的重要性及具体配伍应用.
近些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治疗效果下降.中药对细菌感染治疗的作用被认为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通过破坏细菌结构,使内容物外流,导致菌体死亡.在与抗生素联用下,中药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减弱外排泵外排作用等,增强抗生素功效.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抗细菌感染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分泌系统或毒力因子,降低细菌致病性.此外,中药通过消除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抗细胞感染.文章对中药的抗细菌感染发展作简要论述,为中药在未来抗菌方面提供依据.
探究氮肥减量配施有机物质的情况下对氮素利用状况及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我国华北平原区小麦生产中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氮肥(FN)、减氮20%(80%FN)、减氮20%+生物有机肥(80%FN+OM)、减氮20%+生物炭(80%FN+BC),研究小麦生长关键期土壤容重、有机质、NO3-—N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测定小麦产量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受施入有机物质影响显著,成熟期0-20,20-40 cm 的8
目的:观察中医药规范化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165例男性不育症,1个月为1个疗程,复查精液常规.结果:治疗后,治愈77例,妻子孕产率46.67%;精子成活率及精子活力a级、b级、(a+b)级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中医药规范化治疗精液精子异常之不育症,疗效确切,孕产率高.
以复合人造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滴头流量、坡度因子对植被混凝土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效应,揭示壤中滴灌条件下植被混凝土湿润锋运移动态变化及含水率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植被混凝土与天然土壤在水分运移方面的异同,为高陡边坡生态恢复下壤中滴灌系统的灌溉布局与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坡度对垂直向上方向的水分运移影响最大,对水平方向的影响较小.灌水前期,土壤基质吸力的影响远大于重力,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运移距离与水平方向相近;灌水中期,垂直向上与水平方向的渗透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变缓;灌水后期,垂直向下的渗透速率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及构建水沙关系模型分析水沙的变化特征,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雨和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长汀段降雨和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输沙率显著下降(p<0.01).径流与输沙的周期性及变化趋势不同步.(2)汀江流域长汀段输沙状况在2
狼疮脑病多发生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的中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值得引起重视.狼疮脑病患者易出现以肠道菌群失调为主的胃肠道症状,提示大脑与胃肠道之间存在联系.从中西医角度均可解释这一现象:西医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之间存在着双向沟通的神经-内分泌网络,即脑-肠轴;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经络循行与气血津液运行等方面均能体现出脑与肠是相互联系的.故文章基于脑-肠轴理论,通过“脑病治肠”探讨肠道菌群对大脑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而阐释其治疗狼疮脑病的科学内涵,希冀为临床狼疮脑病甚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闭合型损伤是踝关节扭伤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属于中医“踝缝筋伤”范畴,治疗不当可能对关节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已故全国著名中医骨伤泰斗刘寿山的经验方“舒筋壮力丸”口服可辅助本病症状的缓解,临床验证疗效肯定.文章基于验方原貌呈现及刘寿山临证加减运用经验,旨在结合损伤程度分级和药理研究近况探讨可产生疗效的中西医原理,为本病的诊治提供经验和思路.
艾灸作用于机体的特定穴位,可通过热效应、辐射效应、药物效应等发挥防病治病作用,其中热效应和辐射效应可通过刺激穴位直接或间接将能量传递给机体,引起机体与能量相关的分子或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纠正体内能量代谢,改善与能量紊乱相关的疾病.能量代谢是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和利用的过程,供能物质的利用障碍或与能量生成相关细胞器损伤导致细胞能量代谢紊乱有关,这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包括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文章通过了解能量代谢对疾病的影响以及艾灸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来探讨艾灸对能量相关疾病潜在治疗作用.
文章通过综述肠道菌群调节T淋巴细胞参与缺血性中风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针灸对T细胞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预现状,进而探讨肠道T细胞分化在针灸抑制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以期从脑肠轴的角度为中风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