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南京”一带一路中餐文化云端交流会成功举办

来源 :华人时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l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南京市侨办联合秦淮区侨办、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举办了“\'品味南京\'一带一路中餐文化交流活动”,中国驻德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派员出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华文学校负责人和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热情观看直播活动,交流烹饪技艺,品味金陵特色,共庆新春佳节.
其他文献
儿时,逢年过节,对我们来说是最开心的.“端午”里裹粽子,看龙船,“中秋”里吃月饼,敬月公公,还睁大双眼找月里“嫦娥”.然而所有这些,都比不上过年的红红火火.rn当年踏进腊月门,家家户户就你追我赶忙得喘不过气来了.头等大事是磨面,我们家人口多,每年要磨百十斤,磨坊里用老牛拉力,奶奶点着灯笼跟着磨子掸面,转来转去要跑10多个小时.等面磨完回到家中,就变成了“白雪公主”,还累得筋疲力尽,别人碰一下就会倒下了.
期刊
“高台纵目思悠悠,排泣当年胜迹留.”清江浦,于1415年开埠,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美誉.rn“中洲环玉碧,楼榭影层层.月泻垆头酒,花浮水面灯.”中洲岛是镶嵌于清江浦上的一颗璀璨的翡翠,形成于明永乐万历年间,是为了节制和蓄洩黄淮之水.
期刊
2021年12月30日,四川省江油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2021年开展社会救助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社会事务办负责人、驻站社工师及协理员共计323余人参加培训.
期刊
倘若城市是一本书,那么镇江城,是诗词志,是书画集,更是英雄谱.rn眼前,巨流东去,云浮浪涌;耳畔,响遏行云,铁马金戈.镇江城的每一片砖瓦、每一条道路、每一寸光阴,都回荡着英雄长歌,满载着热血咏叹.rn镇江出英雄.烽烟四起、山河破碎时,他们奋身而出,慨然赴难.从箭雨中擂鼓扬威、不让须眉的梁红玉,到“镇江保卫战”面对万名英军以死殉城的副都统海龄;从绝笔中仍疾呼“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的黄竞西,到“4·29”武汉空战怒撞敌机血洒长天的陈怀民;从投笔从戎、被日军抓捕绝食殉国的新四军团长巫恒通,到至今仍长眠于茅山
期刊
笔者到农村调研时了解到,时下各地农村都建有图书室或农家书屋,但不少图书室利用率较低,经常锁着门,而且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的桌椅板凳都是“灰头土脸”的,许多图书报纸也落满灰尘,很明显长时间没有人进去过.
期刊
河南省济源市是成语“愚公移山”典故的发源地.在“愚公故里”,有一道民间美食特别有名,不仅仅是它的味道好,还因为它有个特别的名字——“不翻”.rn我们抵达济源市区时已是中午,正是“饭口”.走在市区的街巷上,几乎随处可见“不翻”摊子.摊主烙出的“不翻”,实际上是一种用鸡蛋、玉米面或小米面制作的,外形酷似清朝官帽的烙饼.一种地方小吃为何会这样有名气呢?这让我们很是好奇.
期刊
在那个年代,父母知青下放,使我出生在苏北灌云县农村.随着父母先后去世,面对合葬的墓碑,感觉故乡今后留给自己的,是高速路上空荡荡的归途,以及心底里越来越清晰的儿时过往.rn记得每逢到春末夏初的日子,随着雨勤水润气温上升,各种农作物都毫无顾忌旺盛生长.其中,下种的黄豆,匆匆露出嫩叶,绿绿的,青青的,而长到约莫半米高,正是茎壮叶茂时,豆青虫则悄悄的从地下钻了出来.
期刊
一个人走在旷野,总会不自觉地感到自然和人生是那么的荒芜.rn荒芜的感觉是什么呢?心里空空的,世界空空的.rn欢喜事儿,烦恼事儿,都没了,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rn匆匆忙忙的人不见了,草木山河也消失了,世界再也没有了四季轮回.rn荒芜,消解了复杂的人生和瞬息万变的世界.rn楼一天天地高了,吃的喝的也应有尽有了,这是好事儿,可人们生活的趣味越来越淡,这就不是好事儿了.
期刊
益生菌,可以说是当前健康养生界的“热词”.从4年前扎根江阴创办江苏佰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董事长马凯博士一直专注益生菌领域,带着“用心做好每一菌株”的企业愿景,带领团队向着“打造国际一流益生菌企业,让中国\'好菌\'为全球更多消费者的健康服务”的目标一往无前.
期刊
父亲莳弄苗圃十几年了,修剪下的枝条拢成捆斜靠在墙脚.细枝长条像一个个青春的生命,在冷风中吟唱着欢快的歌.rn炊烟袅袅,母亲“大手大脚”地将干枯的枝条塞进锅灶.父亲心疼起来:“早些年,这些可都是编筐编篓的上等材料呢!”rn母亲一愣,道:“这些枝条柔韧纤细,大冷天闲着没啥事,干脆拾掇起来编俩小篓吧,孩子们一定喜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