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战线——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技术大转移

来源 :经营管理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技术转移策略的现状 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由加工、制造等领域,逐渐向培训、分销乃至研究开发等知识型服务领域延伸,其中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来自美国纽约的《世界周刊》1999年11月28日报道(我国的《参考消息》在当年12月7日作了转摘):在中国建立研究中心的跨国公司,有来自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杜邦公司等,也有来自加拿大、日本、欧洲的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集中在北京和 First, the statu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implemen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strategies in China Establish research institutes in China. MNCs'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has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to knowledge-based training such as training, distribution and ev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R & D institutions has become a new trend for MNCs to invest in mainland China. World Weekly from New York, USA Reported on November 28, 1999 (China's “Reference News” was taken on December 7 of the same yea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at set up research centers in China, including IB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Microsoft, Intel, DuPont, etc., but also from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Canada, Japan, and Europe. Multinational R & D institutions are concentrated in Beijing and
其他文献
由于热敏记录具有不用墨水、记录清晰、维护量小、能保持仪表内清洁卫生等优点,在新型仪表中的应甩越来越广泛。针对旧型仪表使用墨水记录存在的问题,我们订购了上海记录纸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本世纪内 ,国际经济竞争更快、更广、更强 ,其竞争的特点必然是质量的竞争 ,“成”也质量 ,“败”也质量。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无不贯穿“质
2007年10月20日,由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北大商业评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暨2007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大会
1986年6月国家计委节能局以计节经字(86)10号文发出“关于抓紧做好主要城市热力规划的通知”,同年12月又在石家庄主持召开了“城市热力规划研讨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本
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第二届年会上,武衡同志在讲话中谈到了二八律。他说,国外有个“二八律”的说法,就是讲一个研究所能够起带头作用的专家大体上占20%左右,这20%的业务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创委会)首届年会于1986年12月2日~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和学者共134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选举了领导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优质教育大众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今后几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中的一项中心工作。廊坊市香河县自200
近日 ,我们对洛阳市52家企业的职工董事、监事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在代表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实行民主监督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可持续经营和破产清算之间运行。企业如果没有旺盛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最终必定要进入经营困境甚至滑到破产灭亡的行列。这看起来是优胜劣汰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