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记者如何做好抗疫报道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节,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与轰轰烈烈的抗疫战疫,在这个春天展开。这场抗疫阻击战,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也给新闻人带来一次艰巨的挑战。如何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发挥新闻记者的作用,如何在第一时间报道疫情,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解决,笔者作为《平凉日报》社会新闻部的党员记者、专刊部副主任,曾在部队参加抗击非典型肺炎报道宣传的老战士,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立即深入采访抗疫一线;先后采写文字稿件43篇、摄影160多幅,在《平凉日报》《中国社区报》等刊发文43篇图48幅,被各媒体使用图片200余幅次,刊发转发80多篇次。战疫过后一点新闻实践体会,望与同仁分享。
  一、盯准社区,全力宣传群众的抗疫力量
  在抗疫期间,如何让社区、乡村的基层力量得到充分的宣传,从而进一步有力引导基层抗击疫情。笔者先后深入到基层,采写市县区及乡村干部及城乡居民的抗疫事迹。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格外冷清,曾经人声鼎沸的商场餐馆纷纷歇业,在放慢一切速度的城市里,在很多人选择宅在家中,但社区及乡村仍然有人坚守岗位——社区工作者、小区的守门人与众多维持城市运转的普通人,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用勇气和汗水,维系城市的正常运转,让寒冬有了爱的温暖。《万安门社区:让党徽在寒冬中闪亮》报道了社区党员干部子女在疫情来临之际,倾心抗疫的故事;《1753桌宴席被退订的背后》报道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城区的市场监管者走出家门,迎难而上,奔走在商场超市、大街小巷,维护着市场上防护物资的保障、生活用品的供应以及价格的公平、食品的质量、药品的安全。为了避免聚餐引起疫情感染,他们积极做群众工作,让平凉中心城区已经预订的1753桌宴席退掉;《 防控宣传——“公告式”:小区街巷贴通告,上门入户发传单》报道社区工作者为及时有效地把政策规定传递到社区的千家万户,他们针对社区特点为群众发放宣传彩页,在辖区醒目位置、小区门口、住户单元张贴通告公告,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员入户、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LED显示屏等有效载体推送中央、省市区委政府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为做到宣传服务进社区,到小区,他们采取上门入户的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万斤苹果送“疫”线   昼夜兼程4千里》报道了甘肃崇信虎啸山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拴虎和崇信县三合家庭农场负责人梁志强两人筹集万斤苹果,历时57个小时,行驶2000多公里,昼夜兼程送到湖北荆州抗疫一线的故事;还有《中心城区:废弃的口罩去哪儿?》《疫情期间:中心城区市场供应稳定 市民采购如常》《平凉首批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等一些报道及时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困惑与疑虑。这些新闻故事,让众多城乡居民多了一份抗疫的信心与力量。
  二、盯准医院,宣传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力量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的时刻,在平凉有一群“与病毒在一起的人”。面对疫情,他们是一群向疫进攻的逆行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他们就是一群与疫战斗的勇士。《走近与病毒战斗的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疫专访》报道了疾控中心的医疗人员坚持抗疫一线,做好疫情监控与检测的故事;《我与“新冠”患者共处的日子》讲述的是崇信县人民医院的外科护士周蕊,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放弃春节休假,请战到治疗一线,参加平凉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故事。她的积极护理与医院的有效治疗,让许多对疫情充满畏惧的人有了信心;《“疫”线,一名忠于职守的“哨兵”》 报道了疫情管理员于婷婷的故事,在抗“疫”一线值守如同战场“哨兵”一般,无论白天黑夜都在监控着随时可能发生异常波动的疫情信息。
  2月3日晚,一条内容为“昨天从武汉回平凉的一车生意人共35人全部隔离在天正大酒店”的消息在微信群、朋友圈疯传,引起众多网友与市民的猜疑,后经核查此消息不实。那么,酒店作为平凉中心城区疫情防控的“集中隔离观察点”里面到底是什么情況?经记者实地走访,采写了《走进天正大酒店探究竟  “集中隔离观察点”:疫情防控的堡垒》一文,一下子让平凉市民宽心,解惑。
  三、盯准老兵,宣传退役军人的抗疫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平凉城乡广大退伍军人冲锋在前,坚守基层一线,面对严峻疫情形势不退缩,克服困难挑重担显身手,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伍军人的本色。作为党报记者如何去宣传这种特殊的战疫力量:《庄浪老兵:14万元自产物资助力抗疫》报道庄浪县退伍军人岳国平筹资为甘肃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送来的自产优质苹果和鸡蛋等价值14万元的慰问物资的故事;《66岁老兵: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报道灵台县独店镇中庆村党支部老书记刘万瑞的故事,这个有着44年党龄的退伍老兵是一名超龄任职的村干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表示疫情不退我不退;《静宁张晋珲:军人就应多奉献》报道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张晋珲不忘军人本色,从不向困难低头,积极捐资慰问抗疫人员的故事;《抗“疫”夫妻:两个岗  一条心》报道了庄浪县一对夫妻,妻子是白衣天使,奋战在抗疫一线上;丈夫是退役军人,一名供电员工,在乡村扶贫中展开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对夫妻在各自岗位用汗水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抗疫赞歌。
  四、盯准英雄,宣传援鄂人员的抗疫力量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每当危急关头,从来不会缺少一批逆风而行的英雄。“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阖家团聚时刻,“白衣天使”迅速集结,成为第一时间赶赴前线的援鄂医疗队员。他们直面病毒,坚守在战“疫”最前沿……这些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的勇士,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这些英雄的宣传需要形成一种正能量,在报社统一安排下,记者走近英雄感受他们的无私奉献与抗争,对他们进行了系列报道。《孩子,妈妈只是和以前一样去上班》讲述的是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刘莹,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成员。35岁的她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在援助武汉期间,她最牵挂的就是孩子,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没和父母说明实际情况。她告诉孩子,妈妈只是和以前一样去上班,不过上班的地方有点远——在武汉。在那个缺床位、缺人手、缺药品、缺食品的抗疫初期,她同战友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与汗水,与一批批后续人员齐心奋战,取得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光头天使:爸爸等你回家》报道了华亭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护士周敏敏作为平凉市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抗疫的故事。出发前,同样在医院工作的父亲为更好地方便工作,他亲手给23岁的女儿剃去一头秀发,理了个光头,让奋战一线的女儿在武汉的抗疫医院度过光头的24岁生日;《曾经害怕过,但从没退缩过!》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援鄂医生马向荣,甘肃省第一批去武汉参加抗疫的医生。由于疫情形势严峻,他只经过简短的培训及练习如何穿脱防护服后,紧急进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隔离病房,开始收治病人。马向荣是一个有着28年呼吸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主任医师,作为第四临床救治组的组长、专家,他以高度的责任心,迅速投入到临床一线的救治中。作为回族医生的他面对严重缺少防护器具、消杀物资以及清真食品的武汉,他心里曾经害怕过,但没退缩过!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衣服被汗水湿透、身体疲劳、极度不适……马向荣时刻鼓励自己与队友要坚持,在临床一线与病毒战斗。经过53天的努力工作,马向荣所在的治疗组共治愈患者48人,其中:危重型10人、重型18人、轻型12人、普通型8人。
  疫情采访中,许多记者选择了“逆行”,采访战斗在抗“疫”战线的工作者,报道疫情防治防控中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展现在战疫一线的平凉力量。针对城乡居民对生活商品,尤其是蔬菜、粮油等供应存在担心时,《市场供应稳定,商品充足——中心城区市民采购如常》的稿件,社会反响良好;在市民对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隔离点发出重大疑惑与恐慌时,《集中隔离观察点:疫情防控的堡垒》《平凉首批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的报道成效巨大。这些采自一线的报道,经过编辑与值班总编的编审,除在《平凉日报》刊发外,还在平凉日报微信平台推送,浏览量多达4万多人次,今日头条及新浪腾讯等网络媒体也纷纷转发;《战“疫”一线的平凉力量》《援鄂,平凉力量》系列报道通过微信平台以及今日头条、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络平台的刊发与推送,每篇稿子的阅读量都在万人次以上,多的达70多万人次。这些报道不仅有效促进了平凉市抗疫成效与人民抗疫力量,还大大提升了《平凉日报》专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简介:姜慧仁,《平凉日报》专刊部副主任
  编辑:王洪越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is a reversible form of acute kidney injury that occurs within 48-72 h of exposure to intravascular contrast materia
随着校园暴力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牵动着社会秩序的建立。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框架,将直接影响公众对校园暴
【内容提要】在当代中国网络新闻评论中,“梗”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在语言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结合《中国青年报》评论版的具体案例,论析“梗”在其中的表征机制、本质属性和表达效果,发现“梗”常见的表征机制有原意使用、语义泛化、格式框填三种形式,它在本质上是互文性的,在文本中起到调适与联想的作用。  【关键词】 梗 新闻评论 互文性  作为新闻业务“采、写、编、评”的四大要素之一,新闻评论日益受
《从<中国>到中国》是展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社会风貌的系列纪录片,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通过对该片的分析,本文得出风貌类视听作品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选题建立国
【内容提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媒努力跟上时代节拍,分众化地利用好各类信息载体,推动基层阵地与全媒矩阵互动互补、新老载体联动结合,聚焦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国内外理论热点,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向广大群众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对近年来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党媒的新媒体理论宣传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新媒体时代全区党媒理论宣传提升影响力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
【内容提要】表情包创新了传统的表达方式,成为网络环境中新的传播方式和符号载体。但随着微信表情包的发展,人们对表情包使用的频率和次数逐渐增多,使得人们陷入了“情感孤岛”以及影响了理性表达的能力。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狂欢理论”以及“镜中我”理论来分析微信表情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表情包 人际传播 社交媒体  一、微信表情包风靡的原因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微信
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是标准,是尺度,更是一面镜子。“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力”,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供了“指南针”。  希望既是动力,亦是鞭策。“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航向,牢记总书
【内容提要】1920年前后,关于革命的宣传鼓动理论由苏联传入中国,很快为中国共产党所接受;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尤其强调宣传鼓动工作。《红色中华》创刊后不久,出现的准典型报道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掌握政权的机关报上,探索实践“宣传鼓动理论”的产物。第四次反围剿的紧急动员需要,使得《红色中华》上的准典型报道不断地强化,最终形成了典型报道;第五次反围剿的紧急动员,使得《红色中华》上的典型报道,出现了在头
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审视当下,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自媒体成长迅速,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代,政府也好、企业也罢,新闻宣传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在近几年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一手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一手抓对外宣传广阔平台,找准重点、精准定位,在“叫响内蒙古大兴安岭品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在2016年和2
【内容提要】良好的形象能显著提升高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形象片因此受到国内外高校的普遍重视。基于创新理论视角,在对国内外多部高校形象片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碎片化时代下高校形象片的优化路径:产品创新上,更加重视形象片的娱乐功能;技术创新上,以理性诉求为主变为以感性诉求为主;市场创新上,实施全方位传播;资源创新上,突破校园局限;组织创新上,让大学生也成为形象片的生产者。  【关键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