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真话在人间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胡展奋同志发表在《新民周刊》上的特稿《湘鄂赣血吸虫惊悚调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惊悚”。我真恨自己竟是如此孤陋寡闻,只道是有了伟人毛泽东那首《送瘟神》诗里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华夏的血吸虫皆已销声匿迹,谁知它在湘鄂赣地区竟然是那么嚣张:“天放亮了,当田鼠、野兔、家犬和耕牛都挺着大肚子,晃荡着腹水从我们的观察哨前蹒跚而过时,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的‘血防’垮了——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用大量亲眼目睹的事实和翔实可信的资料告诉读者一个本应公开的“秘密”:血吸虫根本就没有被消灭过。当我们匆匆宣布全国300多个流行县中141个达到完全消灭血吸虫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时,它不但继续威胁着1亿人口,而且把“基层血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标志性机构”也送走了。
  作者还告诉读者,使毛泽东“夜不能寐”而“欣然命笔”的江西余江县,巩固血防成果已有45年,尽管这只是一个光辉的个案。
  从这篇特稿,我想到新闻界常常谈到的“以偏概全”的问题。虽说无论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要反对“以偏概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主要盯着批评报道,稍有出入,便以“以偏概全”为由,“格杀勿论”。而只要是讲好话,谁来查你的“以偏概全”?难怪有人叹曰:“说好的说破天,没事;说不好的说重点,惹祸。”余江县的个案,让广大群众误认为血吸虫没啥可怕,余江能灭,何处不能?45年前就灭了,今天怎么可能“卷土重来”?而严峻的事实是,本来就未曾消灭,谈不上什么“卷土重来”!毕竟最有权威的是真实,记者的职责就是把真相告诉受众。
  讲真话,报实情,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直言,就是勇于把真话说出来,开门见山,不隐恶,不饰非。直言需要坦率,需要一种诚实的品格。直言源于无私的正气,不随波逐流。即使因此受到打击,也不改直言本色。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记者报道实情,把真话留在人间,不仅泽及当代,而且惠及子孙。毋庸讳言,当前的舆论环境尚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说真话会遭遇难以预料的艰难和不易。我们看到“定南收购《人民日报》”等闹剧中某些地方或部门对新闻监督的抵制;我们看到新闻侵权官司中媒体的屡屡败诉;我们看到2003年成为“记者被打年”;我们看到记者的采访权利仍然缺乏法律保障。但担着道义、披荆前行的记者,始终忠诚于自己的守望职责。
  在2003年11月8日的第四届中国记者节上,由中央电视台推出、专家及观众推介的8名记者荣登2003年度中国记者风云榜。对榜中人物《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王克勤,其推介词如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优秀的新闻人总是知难而上,有所不避。王克勤就是这样的人。”
  能够上得中国记者风云榜者,个个都是好样的。不过,我最敬佩的是王克勤。因为他敢于冒死撕开兰州证券黑幕,义无反顾地为堡子乡受苦百姓鸣冤叫屈、讨回公道,因为他置个人生死存亡于不顾,也不怕砸了饭碗,百折不回,矢志不渝,为百姓鼓与呼,为正义苦争斗。他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采访故事,几乎都可以写成惊险小说。当然,写正面报道、唱时代颂歌,同样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旨在激励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理当追求至善至美。但与采写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相比,毕竟有所不同。前者的回报往往是表扬、奖励、鲜花和掌声,后者难免会有责难、恐吓、殴打和陷害。
  在提倡讲真话、报实情的时候,我们要向《中国农民调查》的作者陈桂棣、春桃表示特别致敬。这是一部也许会让新闻从业者汗颜的力作。2000年10月1日开始,安徽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地毯式地跑遍了安徽省50多个县市的广大农村。3年后,2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在《当代》刊发。他们的调查,全景式记录了那些“想像不到的贫穷,想像不到的罪恶,想像不到的苦难,想像不到的无奈,想像不到的抗争,想像不到的沉默,想像不到的感动和想像不到的悲壮”。在“三农问题”已成全民共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几乎家喻户晓的情境下,文章没有回避安徽部分高层官员在农村问题上的功过得失,中国原任和现任高层领导人也悉数登场。陈桂棣、春桃两人身上,散发出一种极为珍贵的气质:诚实、坚持,人文关怀,对底层民众真切的爱。他们的原创性工作,令人由衷敬佩。
  听到这样的事迹,我想,我们的记者不会只是感到汗颜,而更会想到自己的使命。《新民周刊》的2003年,有着一系列的精彩回放,除了胡展奋的上述名篇,还有《阜阳“病征”:检讨政商畸变》、《腐败高官:自杀不是终结》、《突入丐乡:非常接近真相》等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话见证历史,历史昭示未来。愿《新民周刊》及集团其他报刊的记者,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丰收!
其他文献
通讯《告别缺水的日子》(原载《河南日报》2003年8月25日一版)获得2003年度河南省好新闻奖一等奖,细细想来,这其实是一篇被“逼”出来的好新闻。  原来,2003年夏季《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设了一个专栏,名为“潮涌中原——‘三个代表’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报社记者部就此专门给各地记者站发来通知,要求记者积极采写稿件,并明确要求:突出“生动”二字,内容要扎实,写作手法要新颖活泼,力争把“潮涌中原”这
目的:加强对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规范洗手,提高手卫生消毒质量,对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外源性(医源性)感染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对六步洗手法后与普通洗手法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效果进行对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对22例脾动脉栓塞术的有关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B超示脾脏逐渐缩小。红、白细胞及血小板逐渐恢复正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PICC置管的正确方法,总结放置PICC导管后的护理及管理体会。方法: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常规选用肘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如不清晰时
一稳定外宣队伍,使对外宣传力量得到加强;扭转被动局面,变批评报道为正面宣传;提高报道质量,重头稿件一篇篇刊登在市以上主要媒体上。短短一年时间,伊川创造了对外宣传两个第
期刊
随着颈椎前路钢板的应用,颈椎稳定性的维持有了保证,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感染、结核、肿瘤及外伤造成的颈椎骨折
目的:严格下送程序,使下送无菌物品不受到污染,达到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做好下送回收车的管理和下送护士手的卫生与分发无菌物品的程序,每周进行2次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因根尖炎到我院牙科诊治,医生开处方给予盐酸林可霉素0.6mg,肌内注射,Bid,注射时除稍有疼痛,无其他任何感觉和不适,回家后20min出现脸红,全身骚痒,蚁走样感,立即返
隐性采访又称暗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采访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采访形式.隐性采访中的欺骗性隐性采访在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