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局域性: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量子物理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开始,我们就知道该如何接触一个我们够不到的物体:要么我们向它挪动,比如像婴儿那样爬过去;要么我们得用一个物件,比如说一根木棒,作为我们延长的手臂触碰它。后来,我们了解到,更复杂的机制也是同一原理。比如:把一封信放进信箱,信会先由邮递员集中起来,手工分类或者用机器分类。接着装上大货车、火车或者飞机,然后运往目的地。网络、电视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日常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两个相隔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从一点到另一点连续发生的——这些传播方式依据的也许是某些复杂的机理,但是这些传播都是连续的,我们能在空间和时间中定位其轨道,至少原理上是可以的。
  然而,量子物理,这种研究我们日常感知世界之外的学科。断言相互之间距离很遥远的物体有时能构成一个整体。这样,尽管两个物体被遥远的空间所分割,如果我们触碰两个物体中的一个,这两个物体都会振动!如何才能相信这种事情?能对这样一个观点进行实验验证么?我们需要搞清其原理么?我们能利用量子物理的这个“古怪”之处,即“分散的物质能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概念,来做到远距离通信么?这正是我们这本书要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
  我将会和你们分享这个从另一世界得来的迷人发现。这个世界中万物并不以连续的、点对点的方式相互作用,而是通过“非局域”的方式相连接。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众人皆知。即: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作用,而且相互吸引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更精确地说,作用力与相互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在这本书里这不是核心问题)。比如,太阳和地球通过引力联系在一起。引力充当向心力,使得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近圆轨道上运行。这种联系对于其他系统也适用,包括地月系统,甚至围绕着星系团中心旋转的银河系。
  让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地月系统。月球所受到的来自于地球的吸引力取决于地球的质量以及地月之间的距离,月球如何感知到这一作用形式的?即,月球究竟如何感知地球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难道它像我们前文提到的那样,伸出一根很长的棒子碰到了地球?或者它向我们发射某种微粒进行探测?它们究竟是通过哪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了交流呢?这种问题看似幼稚,其实却很严肃,牛顿对其充满不解,并为之陷入困惑的深渊。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创立了它并且通过它赢得了巨大声望,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一理论荒谬至极,“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将它当作一回事儿。”
  目前,我們可以肯定地说,牛顿的直觉是正确的。虽然,为了弥补牛顿理论的概念性空白,付出了物理学家几个世纪的艰辛以及爱因斯坦的天赋、智慧。时至今日,物理学家们知道引力以及正负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瞬间发生的,而来源于某种“信使”的传播。因此,上面提到的“微粒”假设是正确的。物理学家对这些作为信使的微小粒子进行了命名:引力的信使被称为引力子,电磁力的信使则被称为光子。
  沿着这种物理学思维方式,自爱因斯坦始。物理学将大自然描述为一个只能在空间中进行连续的、逐点相互作用的局域性实体的集合。这个观点当然符合我们对世界的直觉,也符合牛顿的观点。但是现代物理学同样建立在另一根理论支柱——量子力学之上,它被用于描述原子和光子的世界。爱因斯坦参与建立了这个理论。在1905年,他将光电效应解释为:光线中的微粒,即光子通过轰击金属表面并与表面的束缚电子发生相互作用而激发出电子,就像运动的弹球间的相撞一样。但是,随着量子物理的发展和成形,爱因斯坦开始排斥、批评这个理论,因为他很快察觉到为了维护这场物理“闹剧”,需要引入一种超距离相互作用的概念。就像三个世纪前的牛顿一样,爱因斯坦排斥这种假设,他认为这是荒唐的,并将之形容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今日,量子力学殿堂金碧辉煌地耸立起来了,成为现代物理学的核心。它确实蕴含着一种可能让爱因斯坦颇为不悦的非局域性概念,虽然在本质上,这种非局域性与困扰牛顿的非局域性迥然不同。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一家起家于四川成都、以辣闻名的连锁火锅店上市,按市值成了当时中国餐饮业的第一,由此可以窥见辣在中国餐饮业中的地位。在2016年,中国鲜食辣椒种植面积占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40%以上,而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曾经有一个关于是否喜爱辣椒的调查,受访者的回答中57%为“喜欢”,只有不到15%为“不喜欢”,而28%持中立态度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在过去50年间(1966-20
期刊
据美国Cell,2025,161:879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华人科学家何川等人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DNA上N6-甲基腺嘌呤之分布位置及相关生物学功能进行实验分析,拓展了人们对真核生物DNA甲基化途径的认识。  DNA甲基化是指给DNA上某些碱基成分添加甲基,从而影响DNA功能和基因表达的现象,是对DNA做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重要方式。DNA甲基化的异常
期刊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一名欧洲早期现代人的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混血。这是继2010年未知古人类丹尼索沃人之后,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以付巧妹博士为第一作者的相关论文,系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共同撰写,于2015年6月22日刊登在Nature上。  2002年在罗马尼亚一洞穴中发现一现代人下颌骨Oa
期刊
[本刊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宇翱、彭承志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星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地面跨度4600公里的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QKD。相关论文以“An
期刊
热学超构材料是超构材料家族的新成员,本文对热学超构材料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着眼于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热学超构材料的新奇性质,如热学隐身衣,热学二极管,热幻像等。  超构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其新奇的物理性质由材料的几何结构而非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人们把这种材料称作超构材料以彰显几何结构在其中的关键作用。1990年代起,超构材料在电磁学、光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期刊
1995年,《科学》创刊80周年,复刊10周年。作为纪念的举措之一,《科学》的编者(编委会和编辑部)推出了以刊名字样科学为标识的专著丛书。4月,科学专著系列的第一个品种《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夏建白、朱邦芬著,黄昆审订)出版。  2015年,《科学》创刊100周年,复刊30周年。到年底,科学专著系列已出版了36个品种,另有未加计学标识但以同样标准列选出版的专著18个品种。20年间,复刊后的《科学》编
期刊
达尔文医生家的普通一天,由于游子的归来而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这也是令达尔文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晚餐之后,父亲头一次兴致勃勃地跟自己谈起今后的打算;而且,父亲行前曾要求他回来后做牧师的那档子事,此时也只字不提了!达尔文坦诚地告诉父亲:虽然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尚未深思熟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想投身科学事业,终生从事博物学研究。达尔文医生听罢,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深情地对爱子说:我再也不会勉强你去干自己
期刊
科学研究既要立足于严谨客观的方法学,又要识别偶然出现的有价值现象并展开紧追不舍的跟进探索。大量导致创新发现的研究案例证明对机遇做有心人的重要性。善于利用科学研究中的机遇,与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品质有关。  立足于实验观察的生理学和基础医学,以人体生命过程的正常及病理运行机制为对象,务求揭示其中本来的规律,探讨治疗疾病之有效途径。毫无疑问,观察的客观性和推断的逻辑性是研究工作的方法学基石。可是要在广阔的
期刊
在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对地区水环境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不仅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消除人们对水质安全性的顾虑,而且可以为有关部门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治理方向。  水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之一,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  虽然我国河流湖泊数量众多,但水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居世界第88位。南多北少和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Wu et al., 1994–2013),中国产维管植物312科3328属31362种,物种数高居北半球国家榜首,名列全球前三。早在1929年,著名采集家威尔逊(E. H. Wilson, 1876—1930)就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我们的“植物家底”也是由西方学者最先揭开其神秘面纱的。与西方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