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本文通过剖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大类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性,提出了适合大类招生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类招生;教学管理;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计划招生,按计划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专业、教学大纲、考试方式等均事先设定,导致人才培养整齐划一,缺乏特色。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这种培养模式存在着招生死板、专业局限、学生学习热情受阻等弊端。如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宽厚、适应面广,具备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符合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多元性复合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大类招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以浙江省为例,1994年,浙江大学在个别学科试行大类招生以来,至2013年,全省共有43所院校实行大类招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多数家长、学生的基本认同。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一套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实施,即需要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一套与大类招生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大类招生的内涵及优越性
  (一)大类招生的内涵
  所谓大类招生,即区别于传统按专业招生,取之以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程,通过1-2年的学习,尽可能了解和认识所在学科大类中的各专业基本内容,大二或大三根据本人意愿、双向选择等情况择优进行专业分流。
  (二)实行大类招生的优越性
  1. 有利于减少学生填报志愿产生的盲目性。目前,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对大学及专业的了解和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受地域影响,大多数考生对所报的学校了解不多,更不清楚自己所填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发展前景。面对眼花缭乱的志愿会感觉到选择的困难,往往偏重找个好学校,或找个听起来热门的专业,却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影响了大学期间专业的学习效果。大类招生,将几个专业合并到一个大类,进入大学后,通过课程学习,老师引导,学长介绍,能够更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与专业。
  2. 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促进专业建设。传统专业培养模式中由于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同一教学大纲,导致学生如生产线上的产品,无法多方位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大类招生及培养能较好地整合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打破原有学科和专业的框架,打通相关专业的基础大类课程,实现多专业、多学科的有机组合,再加上后期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分流,促进专业之间的竞争,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3. 有利于学生拓宽专业基础,增强竞争意识。目前,很多实行大类招生的院校,人才培养思路是在本科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即更看重基础,拓宽知识口径,要求学生进校后首先应把基础打好。一至两年后分专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使得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得到了增强。
  二、大类招生模式下传统教学管理的弊端
  (一)学生缺乏归属感,适应新的班级需要更多的时间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对班级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班级有凝聚力。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快融合,不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依然存在盲目性
  虽然大类招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能增强学生学习班的自由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一下子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和生活,在宽松的环境中反而容易迷失方向。有的学生专业选择避重就轻,有些则追逐市场热点,更多的是人云亦云,跟风严重。最终造成专业冷热不均,偏离了大类招生的初衷。
  (三)传统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与现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不适应性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按专业招生,因此教学管理方面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引导,这就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基础培养好后,仍旧对选择专业无所适从。
  三、大类招生模式下教学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基于上述教学管理存在的弊端,需要建立一套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即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实现教学秩序正常化、教学管理高效化,确保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修订制度
  一是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1]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应遵循立足基础、文理并重、数量精少、便于管理的原则,强调课程设置的学科交叉、整体优化和动态发展。在这一体系中,应坚持“加强通识平台,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方向模块”,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深化专业分流制度
  一是加强专业引导。从新生入校伊始,就要告知学生专业分流的时间和方式,并且将这一信息贯穿于学生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讲述专业发展理念、学习内容、掌握技能和就业方向等,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规划,从而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二是合理制定专业分流政策。专业分流政策是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核心环节,必须考虑和权衡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专业可接纳人数、学生分流前综合学习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专业分流依据。
  (三)深化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和学长的引导功能。导师制以导师制形式,因人制度宜地对学生课程学习、专业认识、毕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帮助教师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既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专业研究的相关知识,也能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尽早了解到自身是否符合这一专业,以免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发生盲从现象。学长作为学生的同龄人,其一言一行对低年级学生有引领作用,通过学长的亲身经验和切身体会,可以使低年级学生更好的了解专业内容和专业方向,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四)完善教学管理运行制度
  教学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能保证管理的高效率,也是大类招生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教学管理运行制度包括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制度。其中学分制的完善要本着“弹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籍管理制度要施以“柔性”手段,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学习手段,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制度则包括加大专业建设,科学构建专业框架、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做好平台与模块的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内容。
  参考文献:
  [1]俞玉飞.独立学院大类招生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2]熊凯,褚法政,韩仲志.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06).
  [3]张悦刊,杨俊茹,杨前明.基于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院系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l0(01).
  [4]周伟.经济与综合类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方经济,2012(05).
  [5]郝玉柱.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l3(10).
  本文系绍兴市教育科学2012年度规划课题。
其他文献
Hawthorne is at his best when dealing with the topics of the sin, the supernatural, and the New England past. As a great symbolist, Hawthorne made good use of s
当前高校在教书育人问题上仍然存在着重视教书忽视育人的倾向,因而进一步认清教书与育人的辨证关系,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性仍然非常必要。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女性与生态的双重视角,关注女性自然与自然女性,关注一切受压迫和受控制群体的命运。该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挖掘并比较《宠儿》与《紫色》中
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许多学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考试技巧的培训课程越来越受欢迎。然而,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而英
通过论述英语教学中的创设情景的方法及创设情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说明创设情景在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提高英语口语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
中外学者一直在寻求解决困扰'哑聋英语'学习者的良方。该文提出基于自主学习的英语听说三维突破模型,倡导精听'2+2'与泛听'1+1'的英语听力突破策略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细胞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为术中采用杀死脱落癌细胞及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对比分析.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要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集成化,更要求农业生产信息的共享与透明,新型农业生产技
东汉戴良的《失父零丁》早于张衡的《思玄赋》,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我国目前学术界对于哪首诗为首篇完整七言诗的分歧,源于诗歌界定的分歧。笔者认为,诗有雅俗之分,高低之
介绍一种在机械生产实践中改造普通机床用以进行深孔加工的简明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