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到若是教师仅只是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相反若是能采用趣味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则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得到充足的保障。為此,笔者便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引进趣味理念,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加深其数学学习认知。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趣味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浅显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趣味理念的应用为探讨主题,依次分析与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理念的可行性、重要切入点及其相关注意事项,旨在于引导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科学应用趣味理念,显著提高与优化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理念的注意事项
(一)适度原则
趣味理念只是小学数学众多教学理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践行趣味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坚持适度原则。要认真考虑所教数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合应用趣味理念,切不可单纯为了趣味而趣味,这种不契合实际的滥用、过度使用都将导致趣味理念应有的作用与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产生舍本逐末的不良后果。
(二)创新原则
趣味理念的恰当应用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它们新颖的特点,即学生容易被其新颖的形式及其内容所感染和吸引。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展开来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与贯彻趣味理念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切不可单纯只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组织内容相同的活动,这样导致的后果只能是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应有的以趣味活动推动学生高质量学习数学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理念的重要切入点
(一)兴趣为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转变教学观,给予学生更多心理支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人为本,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精教活学,自主课堂”的构建,教师需更新教学观,创新教学模式。在获得教师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之后,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故事化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小学生对于新鲜、极具趣味性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尤其爱听故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助力教师共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以《西游记》为背景创作故事。简单的小故事,瞬间点燃了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进行探究。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强烈的兴趣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游戏化教学,选取适当的游戏方式,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以便学生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开展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一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四则运算PK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与探究。
(二)组织动手操作活动,践行趣味理念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入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育实践中结合所教学内容巧妙引进动手操作活动,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深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践行趣味理念的重要途径。笔者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例如,在教学“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知识时,便提前告诉学生要将家中废弃不用的长方体以及正方体形状的纸质包装盒携带到课堂上。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携带的纸质包装盒进行拆分与重新组合,并在此过程中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与构造。当然,笔者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两两组合成学习小组,其中一人手持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由另外一个人去指出其具有的面、棱与顶点等。学生玩的乐此不疲,数学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充分感知到了数学学习的魅力,更是借助实实在在的事物在脑海中更直观地构建起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显然,这便是引进动手操作活动对于践行趣味理念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突出价值所在。
(三)引进信息技术手段,践行趣味理念
不同于成年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在认知与理解外界事物时直观思维占据了较多的比重,抽象思维却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形象、简单的事物时往往能快速理解并接受,反之,面对较为抽象与复杂的内容时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初步建立起认识,这是小学阶段学生非常鲜明的一个认知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立足实际情况引进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此带给学生充分的感官冲击,营造趣味化十足的数学学习氛围,这也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践行趣味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对此,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便可以做出充分诠释。例如,在教学“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这节内容时,笔者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引入到了数学课堂上,即通过方便且便于操作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呈现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三种数学概念各自对应的情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会发现红双喜字从中间对折之后形成了一条线,沿着这条线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每天早上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沿着上方缓缓移动,这实质上便是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摩天轮一直围绕着中间的点做圆周运动,其实质上便属于旋转。就这样,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动态演示得以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这能让学生极大地感知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另外,学生也更加直观而形象地在脑海中建立起了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且印象深刻。
结论
数学应当是趣味多彩的,应当是活泼而生动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引进趣味理念,组织丰富的、趣味化十足的数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出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在这一氛围中更好地吸收知识、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日后,笔者将进一步对趣味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持续的探讨,希望可以使趣味理念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更大限度上推动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亚灵. 融入生活,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无限[J]. 新课程,2020,(43):87.
[2]杨淑真.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 新课程,2020,(40):94.
[3]张凌云. 趣味活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展[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5):92-93.
[4]季晓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 求知导刊,2020,(3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