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评价

来源 :四川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川中丘陵区大量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的生态、经济功能,开展不同强度抚育间伐试验,探讨适宜间伐强度和林分密度,为该区域的低效防护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选取35~40年,郁闭度≥0.8,林下灌木盖度≤20%,草本盖度≤30%的人工柏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3种间伐强度(10%~15%,16%~25%,26%~35%)和对照(不间伐).对间伐12年后的林分按不同强度各设置大小为20m×20m的样地5个,共计20个.分别调查、测定林分乔木生长因子、林下灌草生物多样性、林下天然更新幼苗、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性能、土壤理化性质.最后基于主成份分析法对样地进行综合评价.(1)间伐后,可明显促进保留乔木的生长.与对照相比,10%~15%,16%~25%,26%~35%的树高、胸径和蓄积连年生长分别提高4.48%、17.91%、58.21%,49.06%、122.64%、201.89%和18.21%、53.30%、95.24%.(2)不同间伐强度林下灌木、草本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对照.尤以26~35%最为明显,其林下灌木、草本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8.00%、108.00%、131.23%、78.74%、134.98%、179.73%.(3)不同间伐强度各级幼苗的数量均大于对照.以26~35%为例,16%~25%(2.93±0.07T.hm?2)>10%~15%(2.06±0.13T.hm?2)>对照(1.40±0.06T.hm?2).不同间伐强度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高于对照.26%~35%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是对照的1.54倍、2.75倍和2.76倍.(5)土壤容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35%10%~15%>对照.土壤饱和持水量按大小排列为16%~25%>26%~35%>10%~15%>对照.土壤全C、全P、全K含量各处理的规律一致,即按大小顺序排列为16%~25%>26%~35%>10%~15%>对照.不同间伐强度全N、有机质的含量按大小排列为26%~35%>16%~25%>10%~15%>对照.(6)基于主成份分析综合评价得分按大小排列为26%~35%>16%~25%>10%~15%>对照.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适宜间伐强度为20%~35%,即保留株数为1700株·hm?2~2100株·hm?2.
其他文献
通过对30个木麻黄品系进行抗青枯病测定试验,从植株感病死亡率单因素进行抗病性评估,结果表明:抗青枯病最好的木麻黄无性系为文昌1(感病死亡率12%),其次是701(感病死亡率48%).
以广藿香、天门冬和五指毛桃三种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栽培下比较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渗透调节等物质含量的差异,探讨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三种药用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广藿香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最高,五指毛桃次之,天门冬最低.通过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适应性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广藿香>五指毛桃>天门冬.
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可以对有害生物(金钟藤)的危险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保护本地区的林业生态、林业生产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对其深入开展可操作性的综合治理具有相当关键的现实意义.通过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风险性评估,可以得出金钟藤风险评估值R=2.14,金钟藤属于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
基于多元栅格数据,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浏阳市林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分析乡镇(街道)尺度下各林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林地质量等级面积占比为:II级>III级>I级>IV级,无V级林地.(2)各林地质量等级在乡镇(街道)尺度上聚集程度为:I级>IV级>III级>II级.I级林地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西南部,II级集中分布在东南部,III级和IV级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为了解热带城区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对海南省海口市美舍河及其上游沙坡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数共有89种,种类组成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上游以细小平裂藻为主要优势种,中游以梅尼小环藻、尖尾蓝隐藻、小球藻为主,下游以细鞘丝藻和谷皮菱形藻为主.NMDS排序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现一定的空间特征.采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美舍河水质评价,显示调查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能反映水体的生境现状.该研究为热带城区河流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为河流生态修
通过对野生粗叶榕种质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等南方五省山区均有粗叶榕分布,垂直分布的范围较广,从海拔47m的丘陵低谷至海拔681m的大山山谷都有分布.大叶野生粗叶榕种质资源较小叶野生粗叶榕种质资源多,五裂(指)的资源较多,七裂(指)或九裂(指)的资源稀少,小叶七或九裂(指)的粗叶榕种质资源濒危.该文对调查与收集的粗叶榕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表型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粗叶榕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概述了竹林碳汇、竹产品碳足迹等相关研究进展;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循环过程,提出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定框架,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部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了估算;探讨了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碳增汇减排效应提升路径,以期为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碳增汇减排能力提供科学引领支撑.
雌性大熊猫妊娠阶段的胚泡延迟着床、胎儿快速发育以及秋季产下体型短小幼仔的生殖策略,与其食物结构中的能量含量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野生大熊猫特有的觅食行为模式.即野生大熊猫以主食竹富含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竹笋和幼嫩竹叶为主食,少量取食竹茎、竹枝和老竹叶以及不同的竹子种类,并且随栖息环境的气温变化而垂直迁移.本文从栖息地气候的季节变化格局与野生大熊猫的垂直迁移特征、亚高山竹类的物候规律与野生大熊猫的觅食行为习性、主食竹器官的营养和能量分异与野生大熊猫的生殖生理策略,以及主食竹营养和能量的生理基础等方面综述
利用2009年和2014年若尔盖县沙化监测数据、土壤数据等,以沙化监测区为研究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若尔盖县沙化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沙化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沙化防治区划,为沙化治理提供更直观、更精准的判断和决策手段.主要研究结果有:(1)沙化图斑分布呈聚集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2)监测图斑的沙化程度高值聚类明显,表明沙化程度高的图斑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3)沙化趋势在向西北方向扩展,向黄河和黑河区域扩展趋势明显.在河道6km范围内包括了
文章通过对比水产养殖区域与红树林湿地的水质,评估水产养殖对红树林湿地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水产养殖塘内水质COD和TP含量均比红树林区域内高.但是虾塘和红树林区域的TN含量差别不大,而鸭塘的TN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还发现,水产养殖导致水质pH下降.此外,不同类型的水产养殖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水质酸化.通过N/P和NQI评价得出,鸭塘水质富营养化相对严重,而虾塘次之.此外,通过模糊数学模型对水资源价格评估发现,红树林区域水资源价格最高,达到2.688元/m3,而鸭塘和虾塘水资源价值分别为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