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复习策略

来源 :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iz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改变过去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复习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政治、复习策略、有效性。
  高三是高中学习的重点时期,教师应注重此阶段的复习教学,深入研究复习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水平,对教学方法及时地做出调整,制订科学的、合理的复习计划,带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考试中学生容易出现审题不清、知识点运用错误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审题教学,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教材知识与时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在课后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改正,提高高中政治复习教学质量。
  一、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复习
  1.制订合理、科学的复习计划
  高中政治复习课时少,但需要复习的内容繁冗,知识点多,所以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地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系统性复习计划,将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政治事件综合整理成一份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构建政治知识网络,掌握政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改变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
  在高中政治复习过程中,因为时间紧迫,教师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压力颇大,听课效率低下,只学习到表层知识,未能真正地掌握深层次的知识,导致复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在有限的45分钟内进行精讲。首先,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政治复习的大体框架,再深入讲解重点知识,适当地加入难点,并且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交叉地进行复习教学,有效地提高复习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予学生学习的机会和权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合理地安排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同学合作一起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给予纠正和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起来更为轻松。
  3.注重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目前高中政治考试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更注重学生对于时事、社会热点的分析、把握、解决的综合能力。许多高考政治题目都是以时政材料、热点事件为题材编撰,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复习时应选取典型时政例子,可以播放时政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熟知时政热点事件,并且将政治知识与当前时政热点话题相结合,带领学生分析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W生的思维辩证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
  4.适度地进行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应适度地进行有质量、有效率的题目训练,帮助学生熟悉高考考查的题型,锻炼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答题能力,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灵活构建知识架构
  高考复习遵循的标准是《考试说明》,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将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加以灵活和综合运用,而不只是简单地把知识再现。考生在高考中失分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基础知识都是最为重要的,高考也不例外。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第一依据,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有决定性意义,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有区分度,而且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做到以基础为本,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考点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重点抓基础知识。例如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等,要求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准确、透彻,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其中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式就是将知识点构建成网络,绘制核心概念辐射图、主干知识网络图、知识体系结构图,搞清每一个考點在知识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其他知识点的重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将基础知识学活,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由于内容较为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总觉得政治课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教师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政治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课程,教师想要搞好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首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真正达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复习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建,程家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04).
  [2]张丽珍.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
  [3]陈哲华.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09(18).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而不是仅以“理解”、“认识”为主要特征。目前高中地理教育在积极实施课改的同时, 还是存在以下问题:课改态度游疑不定, 认识不够到位;“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方式传统;发展性评价方案缺失, 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等等。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坚定课改信心, 勇于实践探索  虽然课
期刊
体育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便是田径教学,但是中职教育中的田径教学都存在着很多教育问题比如教育模式的僵化、教学形式的陈旧还有考试方式的单一等,这些都对当今的中职体育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严重限制了中职体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上课热情有所降低,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对田径教学重视起来,才能够实现田径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中职田径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然后对问题提出了较为详尽
期刊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点,正确把握在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呢?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商榷。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
期刊
近年来,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互联网+”的探索热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中教学模式迅速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课题。而物理作为一门与信息技术血缘最近的学科,理所当然要朝着依托“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本文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物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来变革和改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学效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非常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英语课堂效率的提升仍然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掉,一定能够让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升。对此本人对日常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法,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对此进行创新更好地给学生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一、在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师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表达能力,而只是重视学生能否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的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学的进度也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速度。教师要想有效地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主要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这五个
期刊
摘要:听力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于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掌握,还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整体成绩,对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讲,后一种影响展现的尤为明显。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的教学力度,采取有效的训练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听力能力的有效掌握。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一、诱发兴趣,增强听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否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已经成了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得到很多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并且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尝试的目标。根据教学实践表明,为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开发课程新形势与培养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让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加强使用。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预习;教学实践;可行性  近几年来,我国对微课程的研究与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是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必备技能。实践证明,将高中数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能够高中生灵活的学习数学,也能够更加轻巧的应用数学,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是如何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呢?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相互结合  一、善于直接应用教材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每节的例题、练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