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你经历过的情景,只要用心记住了,它们便会永远留存下来,本领再高的盗贼也无法将它们窃走。记忆中这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首动人的古诗,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的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漂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了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来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在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牙刷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着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然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因为这些歌声,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象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又一次,我在弄堂里玩,突然听到了“修牙刷……”的呼喊,这声音美妙一如以往,悠然从弄堂口飘进来。我赶紧回头看,只见一个矮而胖的姑娘,穿一身打补丁的大襟花布棉袄,背一个木箱,脚步蹒跚地向我走来。她的容貌也不耐看,小眼睛,凹鼻梁,厚嘴唇,被太阳晒得又红又黑的脸色显得茁壮健康。那带给我很多美丽幻想的仙乐,就是由这样一个丑陋的苏北乡下姑娘喊出来的!
我后来又看到过几个修牙刷的姑娘,她们除了修牙刷,常常还兼修雨伞。她们的形象,和我第一次见到的那位差不多。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睡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声音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修雨伞的,还有修沙发的,箍桶的,配钥匙的,修棕绷藤绷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赤豆粥的,卖小馄饨和宁波汤团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转,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这样的旧日都市风景,已经一去不返。现在时常出现在新村和里弄的叫卖声,粗浊而生硬,只有推销的急切,毫无人生的感慨,更无艺术的优雅。使我聊以自慰的是,现代人欣赏音乐,有了更多现代的途径。不用天天到音乐厅去,只要套上耳机,播放一张CD,便能沉浸在音乐的辽阔海洋中。然而,有什么声音能替代当年那些亲切温润的歌唱呢?
(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为什么儿时听到的那些吆喝声会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答案,那是渗透了人生的感慨,焕发出艺术的优雅。太快的节奏,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现在很多东西都不美。童年的记忆,是人一生难以磨灭的烙印,作者用一腔柔情写出来,叫人动容,引人深思。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漂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了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来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在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牙刷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着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然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因为这些歌声,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象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又一次,我在弄堂里玩,突然听到了“修牙刷……”的呼喊,这声音美妙一如以往,悠然从弄堂口飘进来。我赶紧回头看,只见一个矮而胖的姑娘,穿一身打补丁的大襟花布棉袄,背一个木箱,脚步蹒跚地向我走来。她的容貌也不耐看,小眼睛,凹鼻梁,厚嘴唇,被太阳晒得又红又黑的脸色显得茁壮健康。那带给我很多美丽幻想的仙乐,就是由这样一个丑陋的苏北乡下姑娘喊出来的!
我后来又看到过几个修牙刷的姑娘,她们除了修牙刷,常常还兼修雨伞。她们的形象,和我第一次见到的那位差不多。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睡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声音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修雨伞的,还有修沙发的,箍桶的,配钥匙的,修棕绷藤绷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赤豆粥的,卖小馄饨和宁波汤团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转,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这样的旧日都市风景,已经一去不返。现在时常出现在新村和里弄的叫卖声,粗浊而生硬,只有推销的急切,毫无人生的感慨,更无艺术的优雅。使我聊以自慰的是,现代人欣赏音乐,有了更多现代的途径。不用天天到音乐厅去,只要套上耳机,播放一张CD,便能沉浸在音乐的辽阔海洋中。然而,有什么声音能替代当年那些亲切温润的歌唱呢?
(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为什么儿时听到的那些吆喝声会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答案,那是渗透了人生的感慨,焕发出艺术的优雅。太快的节奏,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现在很多东西都不美。童年的记忆,是人一生难以磨灭的烙印,作者用一腔柔情写出来,叫人动容,引人深思。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