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文语言,丰富学生语言仓库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忠豪教授在《寻找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一文中提到,每篇课文都有三个方面的教学价值:一是课文内容所传递的文化;二是课文中隐含着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方法;三是课文中新的用词和句型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经验。而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积累词语句子,丰富语言仓库是每篇课文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善于发现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薛法根老师正是一位此项基本功深厚的教师。在其执教的《火烧云》一课中,他对学生已有语言经验的把控以及学生对课文语言可习得的程度,都是心中有数的。在这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汲取作家的语言精华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也是充满技巧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支架。
  一、巧用对比
  在薛老师的《火烧云》一课中,他多次使用对比语言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具体、感性地体会到自己语言与作家语言的差异。
  1.将工具书的说明解释与作家的形象描写进行对比
  上课伊始,薛老师就已经开始对比,让学生体会同一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
  【片段1】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出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日落或日出时出现的红霞。)
  师:日落或日出时出现的红霞就是火烧云。根据时间的不同,日落时的叫作——
  生:晚霞。
  师:日出时的叫作——
  生:朝霞。
  師:我们平时所见的红霞就是火烧云。但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中是怎么解释火烧云的呢?(出示《火烧云》中的解释: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解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更
  生动。
  师:哪个字让你感觉生动?
  生:烧。
  师:为什么“烧”让你感觉生动,因为它是什么词?
  生:动词。
  师:一个“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画面感,让你感觉更生动,所以你更喜欢这一句。但如果你的科学老师问你,什么是火烧云,你要回答他“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吗?
  生:不是,回答《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师:所以这两句哪个好?
  生:两句都很好,各有各的好处。
  师:没错,这两个句子一个是说明解释,一个是形象描写,两句都有自己的好处,前面的简洁,后面的形象。所以,同一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针对火烧云的解释,薛老师刚上课就将事实描述与作家语言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萧红所描写的火烧云的语言之妙,也让学生知道,同一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和语境进行甄别选择。这一环节,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是存在差异的,为下面学生语言与作家语言之间的对比做了铺垫。
  2.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作家的语言表达进行对比
  【片段2】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火烧云的图片,也知道了如果自己写火烧云,会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来写,那我们看看某个同学写的火烧云的颜色,看看他写得好不好。(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生:他写得很好,因为他用了三个四字词语。
  师:其中还有两个是成语,五颜六色、变化多端。这两个词语既写出了颜色之多,又写出了变化之快。但萧红写得更好,(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自己读,想一想作者高明在哪里?
  生:作者把颜色写得更具体。
  师:作者都写了哪些颜色,用笔画出来。
  生: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红彤彤”和“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红彤彤更可爱。
  师: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你来读一读。
  师:像“葡萄灰、茄子紫”这样的词语有什么好处?像这样的词语叫作比喻色,你能说出这样的比喻色吗?
  生:珍珠白、宝石蓝、孔雀蓝、柠檬黄、玫瑰红、象牙白。
  师:所以,萧红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用到了叠词、两种颜色混到一起,还用了比喻色,而且都是两个三个排列在一起,很整齐。整齐也是一种美。
  师:再读这一段,萧红除了写出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还高明在哪?
  生:还写出了变化之快,因为她用了四个“一会儿”。
  师:刚才那位同学用“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两个成语写火烧云的颜色之多、变化之快,但萧红在这里用了这么多颜色词语写出了火烧云的“五颜六色”,用了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多端”。所以,写作时少用成语,多用这样描写的句子。
  薛老师的这个环节让我感触颇深。他所出示的学生所写的火烧云的颜色段落虽是虚拟的,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学生真实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就我所教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表达水平的确就处于这一层级,我甚至还在为他们所用的“成语”之多而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正是学生语言库存匮乏的写照。而在这一环节中,薛老师没有直接出示课文语言,而是通过对比学生语言与作家语言,让学生领会萧红写火烧云颜色精妙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将叠词、混合色、比喻色这三类表示颜色的词语输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如此,学生再进行语言表达时,这些积累便可以脱口而出。不得不承认,薛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和教学中,给所有的青年教师也上了宝贵的一课。因为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6~12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大程度地丰富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各种句子范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两个教学环节中,薛老师两次巧用对比。前者让学生知道了同一种事物拥有的不同表达方式,在对比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美妙。后者对比则直指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让学生体会遣词炼句的美。   二、学以致用
  所有的语言积累都指向运用,丰富学生语言仓库的目的也是如此。那如何让学生在剖析作者精妙的语言后练习表达呢?薛老师循循善诱,步步引导。
  【片段3】
  师:写完火烧云的颜色,萧红又写了什么?
  生: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师:老师也写过火烧云的形状,你们读一
  读,看一看老师写得怎么样。(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狮子……好看极了!)
  生:不好。因为狗和狮子是动态的,天上的云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师:所以,它不是有的……有的……一个一个地放在那里,它是变化的。(出示第4~6自然段)知道作家比老师高明在哪儿吗?
  生:她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在变化,把变化过程写出来了。
  师:它是怎么变的?老师问,你来答。一会儿,天空出现了——
  生:一匹马。
  师:什么样的?
  生: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怎么样了?
  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师:后来又怎么样了?
  生: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
  师:写形状一定要写出变化,(板书:变)再比较一下,这三种动物变化的速度怎样?是不是一样快?
  生:马是两三秒钟;狗是跑着跑着,不知不觉不见了;狮子是一转眼就不见了。变得越来越快。
  师:这个作家比老师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她写出了变化的过程。
  【师出示四张火烧云图片以及仿写句式:一会儿,天空出现……(什么样子)……(怎么变的)……(怎么消失)……生仿写。】
  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美是一回事,能仿照作者的语言进行写作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学生语言仓库有积累未必会在合适的时间调出来运用,学生理解也未必会正确地运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薛老师并没有着急让学生进行仿写。首先,还是通过学生现阶段的语言与作者语言进行对比,从而清楚地让学生知道火烧云是处于变化之中的,难点在于怎么把火烧云的变化写出来。其次,通过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结构和顺序,先写出像什么,然后写什么样子,再写怎么变化的,最后写怎么消失的。最后,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和仿写句式,为学生的仿写提供支架,降低难度,让学生在大胆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将事物的变化过程写清楚,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也正是薛老师的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才不焦虑、不紧张,甚至可以运用自如。如此,才出现了如下的精彩片段: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只狼。那只狼似乎露出了可怕的牙齿,怒吼了几声,接着又向前跑去,跑着跑着,就消失不见了。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狼和一只兔子。狼在不停地向前跑,兔子不停地向前逃。他们跑着跑着,就看不见踪影了。
  薛老师的这一堂课,效率高,收获多。这正是因为薛老师关注到了学生语言与作家语言的差異,而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差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仓库,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这也告诉我们年轻教师,要从多角度解读文本。在教学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和优美,并让学生将这样的语言加以储存,最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摘 要: 专业型社团在提高社团文化品质、打造社团文化品牌、彰显学校特色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高职院校应当逐步推进专业型社团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现状展开调查分析,通过对高校社团建设状况和学生社团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专业型社团 建设方法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没有校园文化的学校充其量只是一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纯真的童心,有着富有诗意的表达。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成人化的倾向。一味强调理解,远离了童心童趣;追求讲课深度,消失了诗意童言;预设僵化流程,脱离了儿童本位;主题机械拓展,暗淡了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甚至连儿童的自主感悟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引导,以至于儿童被边缘化,主体地位丧失,何谈儿童的诗意表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追寻怎样的语文课堂?我们
摘 要: 在《温故一九四二》中,刘震云将焦点聚焦于一九四二年的河南大饥荒。通过对这段已被大众遗忘的历史的再书写,作者极力批判了“王道”、“正史”对民众的压迫和遗忘。在作品中,这种批判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对灾难的再现和对政府消极救灾的披露。在灾难的再现上,作者通过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指出三百万人的死亡,并非“天灾”,更是“人祸”。  关键词: 刘震云 《温故一九四二》 新历史主义 王道
《女娲补天》在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尤其又是一篇学生非常喜欢的神话故事,如何学习?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撷取了三个教学片段,即“三个板块”:概括课文、想象讲述、拓展延伸。这三个板块的设计全部是对文章课题下面“阅读提示”的落实。  板块一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借  助你所圈画的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生:起因是,天上露出了一个大窟窿,地上裂开了一道
【教学目标】  1. 学习描述生气时的情绪体验。  2.能借助一些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老师想做一个调查,有没有从来没生过气的小朋友呢?  生:没有。  师:那你生气的时候,会说什么呢?  生:气死我了!  生:真烦人!  生:快走开,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了!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火气都很大呀!有一个叫亚瑟的小朋友啊,他也生气了,而且脾气大
拜读了朱自强教授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我感触颇深。因为,读罢此书,我的语文教学“三观”都被震到了。  一、“工具论”语文观vs“构建论”语文观  朱教授认为,在语文教育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没有学理依据,也没有操作的可能,因为语文课程不仅不具有“工具性”这一“基本特点”,而且连“语文”“语言文字”也都不具有交际的“工具”这一属性。可以这样理解:木匠为了打一个桌子,需要用斧子、锯子等
摘 要: 观看国外著名大学教师的视频课可以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与我国大学一般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差异:讲课过程中,教师较多地用通俗的话语讲解深刻的道理,而不过分注重理论上的阐释;讲课常常是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提出问题,从而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先讲理论,再联系“实际”说明、佐证所讲理论;讲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提供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介绍不同的见解与解
一、思维,让生活更有品质  1.这是一个亟须召唤思维习惯的时代  记者:姜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怎么关注起了学生思维习惯的问题?  姜树华: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角色,但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强大的社会风气常常会淹没、遮蔽我们个体的思维辨别。当下的社会,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传言社会,微信的高频刷新裹挟着大量谣言,就拿网上评出的“2016年十大虚假新闻”来说,比如“啤酒和白酒一起喝会中毒”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备受青睐,使用范围渐广。本文以厦门市第五中学为例,具体介绍该校对这一理念进一步探索的成果——部落共同体。部落共同体是五中推进学科进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部落共同体” 共生效应  随着自主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备受青睐,被人们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教育者将其应用于各个学科、
《花花儿》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花花儿”是一只猫的名字,是杨绛先生一家1949年重返清华园时养的猫,是一只聪明可爱又善解人意的猫。文章通俗易懂,读来诙谐轻松。这样的文本,应当如何确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呢?关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