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育说美学
  美学有没有用?今天,我就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但一开始,我还是要说得远一点。
  人为什么要上大学,要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呢?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不要说美学学不好,便是别的什么学,也未必学得好。
  教育的目的,一般都被说成是知识的授受,即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的好坏,是以知识掌握的多寡来衡量的。要不然,我们高考的考卷会有那么厚厚的一叠?那其实是在跟你“秋后算账”。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知识呢?
  因为据说“知识就是力量”。不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还不如说“知识就是本钱”。
  教育的目的被看作是知识,而知识则被看作是一种有用的东西。
  现在大学里面有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门课程传授的知识没什么用,就很少会有人去听。
  这实在是离教育的本来目的很远很远了。
  教育的本来目的是什么呢?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要全面自由发展,就不能老想着学了以后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太注重实用理性和工具理性,强调培养“专门人才”,结果很多人除了专业以内的东西,什么都不懂。
  我不反对学好专业,但更主张全面自由发展,更主张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人,如果连人都不是,又怎么会是人才?顶多是个工具,比如一把斧头或一台电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教育决不等于知识的传授,更不等于知识越多就越好。
  “知识越多越反动”当然是错误的,“知识越多越聪明”也不见得,也有知识越多越愚蠢的。实际上,一个人知识多,只能证明他勤奋,不能证明他聪明。
  当然,知识很多,智商也不会太低啦。但我要告诉大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是骗人的。那些“下笔如有神”的都是原本有精神,只不过“读书破万卷”以后“如虎添翼”而已。
  所以,单纯地灌输知识,绝不是最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应该是传授方法,传授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好比是数据,方法好比是程序。数据是录不完的。再说了,数据录得再多,没有程序不能运算,还是等于废物。
  因为知识在他那里是一堆乱七八糟没有程序的数据。这样的人,用王朔的话说,就叫 “知道分子”;用我的话说,就叫“字纸篓”。字纸篓里面塞的字纸(知识)越多,只能越证明他是字纸篓。
  不过教育的最高境界还不是传授方法,而是启迪智慧。
  有了智慧,没有知识也能获得知识,没有方法也能学会方法。而且,一个有智慧的人,无论他获得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运用起来,都能得心应手。
  实际上,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可能没有方法的,正如一个设计程序的人不可能没有程序一样。
  美学的意义
  美学的真正意义其实就在于启迪智慧。
  美学当中当然也有很多知识,但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些知识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既不能帮助我们买衣服、挑对象,甚至也不能帮助我们欣赏艺术,简直就是徒有虚名,枉为“美学”。
  实际上, 这些知识,这些数据,只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支持它的程序。
  所以,程序,而不是数据,才是美学的精华。
  那么,美学的程序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表面上看,是没什么用。但我前面说了,表面上看没什么用的东西必有大用,而美学的大用就是启迪智慧。因为美学的程序在本质上是属于哲学的。
  什么?哲学?我还以为是美丽学呢!弄了半天是那玩意!你早说呀!
  是呀,在很多人眼里,哲学是枯燥的、丑陋的、令人望而生畏或者望而生厌的。我得承认我们不少哲学书和哲学课确实有这种味道。
  但我也得说清楚,这不是哲学本身的性质,也不是哲学本身的过错,而是某些哲学匠的问题。因为他们把哲学变成了知识,变成了数据,而这些知识和数据又是没有用的。这就弄得很多人不愿意学。
  不过,某些知识比如艺术方面的知识,虽然没有用,却有趣。而哲学和数学一样,有趣的部分不在知识而在方法。你现在把程序抽掉了,只剩下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怎能不让人望而生厌?
  更可怕的是,为了维护哲学的所谓尊严或者神圣性,他们还要把脸板起来,像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干尸一样,这就更加让人望而生畏了。既枯燥,又艰涩,既不好玩,又没有用,谁愿意学?
  但这不是哲学的本来面目,也不该是哲学的本来面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
  对于哲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一颗爱心,一腔对世界、对人生、对真理、对智慧的爱。爱,难道是枯燥的、丑陋的、令人望而生畏或者望而生厌的吗?
  何况哲学之所爱,不是别的,乃是智慧。智慧,难道会是枯燥的、丑陋的、令人望而生畏或者望而生厭的吗?
  所以我说,那些既没有智慧也不爱智慧的人,是不够资格讲哲学的。
  美学就更不应该枯燥丑陋了。
  因为美学不但是爱智慧, 而且它所爱的,还是关于美和艺术的智慧。智慧,加上爱, 还加上美和艺术,难道会是枯燥的、丑陋的、令人望而生畏或者望而生厌的吗?
  那么,为什么美学也和哲学一样,会给人那样的印象呢?
  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我们知道,一种学问一旦成为一门学科,一门可以在课堂上讲授的学科,它就有点像光盘了。
  在美学这张光盘上,其实刻着三个内容。 第一是数据,第二是程序,第三是关于程序的程序。
  但是, 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后两个内容才是美学的精华,结果,我们在拷贝这张光盘时,往往只拷贝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学生既只知道要这一部分,老师也常常只知道给这一部分。最后自然是像韩非子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买椟还珠,拿了盒子留下珍珠。而且那“盒子”,还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不不不, 既不中用也不中看!
  然而美学不该这样。
  冯友兰先生在讲到为什么要学哲学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人类之所以要有哲学,是为了心安理得地活着。
  我们也可以跟进一句:人类之所以要有美学,是为了既心安理得又心情舒畅地活着。
  我有一句话:美学就是用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
  这就既要有智慧,又要有体验。智慧来自哲学,体验来自艺术,它们集中在美学。
  如果一个人既有智慧又有体验,那么,他的学问就不该是枯燥和丑陋的。就连他这个人,也应该是十分有趣的。就算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美学也至少可以让我们变得聪明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美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是很难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磨砺。
  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美学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它自己虽然不是刀子,切不了肉,却能把你手上那把刀子磨快了,你该出手时就能出手,想杀谁就杀谁!
  摘自《破门而入:易中天谈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韩浩月:资深文学爱好者,一个身份感常错位的异乡人。时而理性,时而感性,理性时写时评,感性时写随笔。曾以为对生活都懂了,現在发现活着活着又不懂了。人届中年,常自诩有少年心。  没有人跟我们讲罗曼蒂克,但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懂得了罗曼蒂克。  青少年時代,老师是不会在课堂上讲罗曼蒂克的。脾气暴躁的英文老师,和在黑板上写满各种公式的数学老师,最擅长的事是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冲下讲台,一把揪出那个把言情小说藏在课
楼主:为什么深海里的鱼都长得那么特别?  神回复:深海里黑漆漆的,谁也看不见谁,大家就随便长长了……  楼主:我也想体验一次被人追的感觉。  神回复:买东西不给钱就行。  楼主:世界上最厉害的压缩软件是什么?  神回复:公交车。  楼主:你为什么不谈恋爱?  神回复:神仙和凡人恋爱会触犯天条的。  楼主: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神回复:老师就开始点名了!  楼主:你在旅途中曾遇到过哪些厉
沙爽是新世纪快速崛起的散文家,文字细腻、严苛、不动声色。《碎香》是《拈花》系列散文作品中的一篇。草木不但滋养我们的身体,医治我们的身体,还给我们生命以启示。大自然四季多变,物种万千,谱写出了我们的人生启示录。《碎香》正是一篇这样的散文。沙爽以平实、素美、淡雅的笔墨,着重描写了在不同经历中,遇见的接骨木、山枣花、丁香,以物暗喻生活的境遇,平白之中见奇崛,内敛之中见凛冽,情近之中见意远,深含人生况味。
一雨零秋,炎暑尽却。夜间云开,茅檐下复得月光如铺雪。文人二三,小立廊下,相谈秋来意,亦颇足一快。其言曰:淡月西斜,凉风拂户,抛卷初兴,徘徊未寐,便觉四壁秋虫,别有意味。  一片秋芦,远临水岸。苍凉夕照中,杂疏柳两三株。温李至此,当不复能为艳句。  月华满天,清霜拂地,此時有一阵伊哑雁鸣之声,拂空而去,小阁孤灯,有为荡子妇者,泪下涔涔矣。  荒草连天,秋原马肥,大旗落日,笳鼓争鸣。时有班定远马援其人
快递小哥催我下楼拿快递,但是我想先洗个头。小哥很潇洒地说:“没事,我们是那种不洗头也能见面的关系!”  快递小哥打电话问我家住几楼,我说五楼,要不我自己下去拿吧。他很霸道总裁范儿地说,不用,我给你拿上去,等着我。过了十分钟,我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你还是来接我一下吧,楼道好黑,我好害怕……”  我经常不在家,小哥就把快递放在楼下的水池子那边。每当物流信息上显示快递已被签收时,签收人都是“水池子”…
忧伤的草原  江南可采莲的季节  需要一个温婉的女子  荷叶已经铺满水面  暂时遮蔽了游鱼的轻浮  此时我在七月的草原  等待一场大雨从天而降  复冬历夏、从南至北  等待甚至比孤独还可耻  虽然知道结局  我还在指望一株植物的暗示  这时忧伤的大风  突然自四面八方而来伊帕尔汗  将一朵花与一位女子相提并论  多么愚蠢  她们都是我的妹妹  虽然分别多年  还是被我一眼认出  细碎的舞蹈  比阳
摘 要:文章结合汉语第三语言习得的案例对第三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量性为主、质性为辅的研究方法以及 Excel 和 SPSS 统计软件,分析了以汉语为第三语言的来华留学生的语音习得总体现状,分别总结了低、中、高水平学生最易犯的偏误的类型,具体的偏误方向及石化情况。此外,还通过抽样调查、测试和访谈分析了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因素。文章對进一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发音准确度和汉语教学的宣传
小学毕业那天下午,我爸去接我回家。  我在学校门口,扭扭捏捏地递给他人生中第一张奖状:“精神文明标兵。”  各位大哥大姐可能不懂,这个奖项大概是专门用来应付那些“平淡无奇”的学生的——意思就是你这个小姑娘,六年来没惹过事,没骂过老师,没打过同学,我给你个安慰奖赶紧滚吧。  我猜他一定会笑话我。毕竟这年头,全世界都是三好学生。    可是他的反应让我惊讶。他拿起奖状很认真地看了两秒,突然惊喜地咧开嘴
我有一位朋友,他插在瓶子里的花,总能比别人维持得久。我问他的方法,他说得简单,只要每天换水,并且把花梗剪去一小截就可以了。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爛,腐烂之后不能吸收水分,就会容易凋谢。  由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四周,革除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吸收精神的食粮,保持一颗纯慧的心。
以写自然、物候而著称的项丽敏,写皖南四季、乡居已有二十年。项丽敏的散文多短章,多诗人之色,多本味底色,从中可见她单纯、醇厚、智性、朴素的性情。她写草色、写溪流、写流云、写黄昏也是日常所见,文字质地淳朴,去繁杂,敞亮多姿。《薄荷味的生活》正是这样一篇短美文。项丽敏的智慧在于从日常细小的景致中,发现生活的秉性和生命的品质。静谧简单的日常生活,在她的散文中,会浮现出来,像鱼游出水面,以至她的生活、生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