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2月7日,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北京地区阅卷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为主体的38人参加了这一工作。经过几天紧张细致的工作,完成了对1700余份试卷的评阅。虽然是初次承接此项工作,无现成经验可循,但全体阅卷教师都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圆满完成了规定任务。
通过对试卷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本次考试的命题基本符合《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考查目标》的要求,即: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并获取有效的消息。考题题量适中,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知识点较为丰富。但也有有待完善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各个题目所考的知识点过于具体,理论性、分析性较强的题目较少,从而显得深度有点不够。这样的考法,对善于记忆和背诵的学生有利,而对长于思辨分析的学生稍微不利。
第二,从题目分布来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题目都有,但有待均衡,一些领域较为集中,如政治、经济方面,而文化方面所占比重略小。
第三,个别题目或参考答案有不严密之处,如第三题“史料分析题”的“材料一”,出得过于具体,几无分析空间;第四题第31小题“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的参考答案不太严密,遗漏了某些重要内容;第33小题“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的表述不太严密,不少考生误以为俄罗斯的亚历山大。
这次报考北京地区的考生共有1755人,除缺考及0分卷外,余1548人,客观题部分最高分满分40分,最低分4分(不含0分卷),平均分24.68分(不含0分卷),及格人数957人,及格率为61.82%;主观题部分:除缺考及0分卷共1547人,最高分227分,最低分2分(不含0分卷),平均分134.38分(不含0分卷),及格人数553人,及格率为35.75%。总分:除缺考及0分卷1546人,最高分262分,最低分2分(不含O分卷),平均分159.03分(不含0分卷),及格人数586人,及格率37.90%。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中指出:“考试的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基本上达到了的考纲。
另外,从考生的回答来看,我们确实也发现了许多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一、考生的中文水平需要提高。错字、错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以及文字表述不准确的现象较为普遍。二、基础知识仍不够扎实,不少考生将“名词解释”中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误为北伐军的第四军,将“凡尔登条约”误为“凡尔赛条约”。三、价值判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新四军”的表述与评判存在的问题更多。四、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的考题不够熟悉。此类问题的出现,说明基础历史教育还有很大的强化空间。
这次考试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历史学本科教学的一次大检验,它确实使我们发现了许多教学计划和学科建设上的问题。考生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题目的不熟悉,我们认为根源不在于考试题目太难,也不在于考生的水平不行,而主要与这些年来各大学对世界史重视不够有关。而之所以导致各大学对世界史重视不够的最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的政策,即:将世界史压缩为一个二级学科,从而使各大学的世界史建设普遍滞后。
考试实际上并不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目的,它只是培养人才中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它可以测试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可以了解和衡量整个培养过程的效率,促使培养过程的科学化进程,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衷心希望我国的研究生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杨莲霞]
通过对试卷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本次考试的命题基本符合《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考查目标》的要求,即: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并获取有效的消息。考题题量适中,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知识点较为丰富。但也有有待完善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各个题目所考的知识点过于具体,理论性、分析性较强的题目较少,从而显得深度有点不够。这样的考法,对善于记忆和背诵的学生有利,而对长于思辨分析的学生稍微不利。
第二,从题目分布来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题目都有,但有待均衡,一些领域较为集中,如政治、经济方面,而文化方面所占比重略小。
第三,个别题目或参考答案有不严密之处,如第三题“史料分析题”的“材料一”,出得过于具体,几无分析空间;第四题第31小题“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的参考答案不太严密,遗漏了某些重要内容;第33小题“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的表述不太严密,不少考生误以为俄罗斯的亚历山大。
这次报考北京地区的考生共有1755人,除缺考及0分卷外,余1548人,客观题部分最高分满分40分,最低分4分(不含0分卷),平均分24.68分(不含0分卷),及格人数957人,及格率为61.82%;主观题部分:除缺考及0分卷共1547人,最高分227分,最低分2分(不含0分卷),平均分134.38分(不含0分卷),及格人数553人,及格率为35.75%。总分:除缺考及0分卷1546人,最高分262分,最低分2分(不含O分卷),平均分159.03分(不含0分卷),及格人数586人,及格率37.90%。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中指出:“考试的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基本上达到了的考纲。
另外,从考生的回答来看,我们确实也发现了许多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一、考生的中文水平需要提高。错字、错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以及文字表述不准确的现象较为普遍。二、基础知识仍不够扎实,不少考生将“名词解释”中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误为北伐军的第四军,将“凡尔登条约”误为“凡尔赛条约”。三、价值判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新四军”的表述与评判存在的问题更多。四、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的考题不够熟悉。此类问题的出现,说明基础历史教育还有很大的强化空间。
这次考试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历史学本科教学的一次大检验,它确实使我们发现了许多教学计划和学科建设上的问题。考生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题目的不熟悉,我们认为根源不在于考试题目太难,也不在于考生的水平不行,而主要与这些年来各大学对世界史重视不够有关。而之所以导致各大学对世界史重视不够的最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的政策,即:将世界史压缩为一个二级学科,从而使各大学的世界史建设普遍滞后。
考试实际上并不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目的,它只是培养人才中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它可以测试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可以了解和衡量整个培养过程的效率,促使培养过程的科学化进程,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衷心希望我国的研究生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杨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