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之于舞者而言跳的是什么,对于观众来说看的是什么?美国学者爱默生这样回答,一半是“平衡”,即通过渐变的、弯曲的身体动作不断寻找一种对称的平衡;一半是“情感”,以及情感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灵魂。情感的英文是emotion,在motion(运动)前面加了一个e,而e所代表的意思是“内心”,这反映出“运动+内心”是“情感”的最初解释,同时也完美地道出了情感和舞蹈之间的关系:表达情感是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的性质所在,没有感情的表演只能被称为是类似于体操、杂技等的身体技巧性表演。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情感”即是意念,是意、气、力三者之合,它不仅是教学训练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即根本,还是古典舞于舞台表演时的风格核心所在,即是承担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舞蹈物质载体,因为舞蹈是躯体和灵魂完美结合的一种肢体动作的体现,是动作和感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表演情感;舞台表演
  1 关于舞蹈中“情感”的剖析
  1.1 “情感”的分类
  以是否具有艺术价值作为衡量标准,将“情感”划分为两类:一种是生理情感;一种是表演情感。
  生理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面对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的个体反应,即自然状态下的生活情感,它无处不在。心理学将“情感”解释为人类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态度、一种体验,它来源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来源于个体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等一切环境的观察。因此,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人们所产生的喜爱、厌恶、憎恨、怜悯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源于每个人背景、经历、性格等的个体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构成人类绚烂又鲜活的情感世界。
  表演情感是相对于艺术而言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不光是艺术的题材、故事、情节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其内涵要表现的某种文化思想、感悟感受。正如意大利学者克罗奇所说:“艺术是非功利性的道德活动,而是情感表现”,科林伍德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形象化和符号化”。这些都揭示出艺术的情感特质并且始终贯穿于所有的艺术门类之中。
  1.2 情动于中:舞蹈的本质
  承上所言,这样的情感特质对于舞蹈,一种具有表现性的艺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舞蹈的本质就是情感表达,它不只是将自然的生活情感,艺术性地表现出来,还是舞蹈创作和表演欲望产生的重要原因。《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传情达意时最高的表现层次,因此无论是表演性还是自娱性舞蹈,皆是情动于中,有感而发。
  古人常说“歌以叙志,舞以宣情”,尽管远古先民原始的肢体舞动充满了现实意义,但于每一个节律当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氏族、祖先、神灵和生命极端狂热又无比虔诚的情感,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将舞蹈视为一种情感的符号,它是对个人情感甚至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纯粹、最充分的表现。舞蹈特殊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以人的肢体为运动载体和媒介,来传达心之所在,抒发情之所向。
  2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情感”的传达
  2.1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情感”的表现方式
  舞蹈凭借纯粹的人体动作来传情达意,尽管娇羞、苦恼、盛怒等直观的表情是表达某种情绪最为直接的方式,但这种浅显的表达显然不能够使观众理解到情感背后所蕴含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古典舞身韵中,“情感”可以被理解为意念,是意气力之合,而意念属于一种内在的心念意识,不像肢体动作一样能被外在地感知到。因此,古典舞身韵中“情感”的流露依赖于气与力的表现。
  “气”,即运动时的呼吸、气息。它区别于自然生理上的呼吸,被艺术化后贯穿于动作的起承转合之中,是情感意念延续并外化的表现。例如,表演中悲痛哭泣时呼吸是小却有钝点的,深情时呼吸是轻柔绵长的,惊恐时呼吸是瞬间屏住的,通过气息的不同变化可以体现出不同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力”,即动作的力量,也包含了劲力下所产生的动作不同的节奏,两者联系在一起来加强情感的表达。就像劲力上的柔中带刚、缓中有急和节奏上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势必塑造出灵动飘逸之姿,是一种逍遥畅快之感的展现;又如劲力上的强弱对比、点线分明和节奏上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很难不让人感受到那种气势逼人的威武和古朴浑厚之情。
  可见内心意念的变化决定了舞者呼吸的大小、节奏的快慢、劲力的强弱,所有外在可见的肢体动作、姿容形态也仅仅只是舞蹈表现的物质本体形式,唯有内在情感才是舞蹈得以存在的灵魂。
  2.2 以意先行:中国古典舞“情感”训练之根本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所有情感的表达都是“起于心、发于腰”的衍生过程,讲究“意气力”三者之合贯穿动作始终,因为情感作为一种抽象的内在意念,虽然借助气息、劲力和节奏等方式来体现,但产生的动力仍是来源于内心,所谓“情动于中”,如果内心的情感空白无一,那么伪装出来的表情、气息便是做作、牵强,硬做到的劲力和节奏也始终不够饱满自如,这样势必会影响传情达意最终的表现效果。笔者认为以意先行引领气与力并贯穿动作始末和转换,是中国古典舞身韵对“情感”训练的根本,强调的是身体内与外的关系,探究的是情感如何在动作载体中体现。
  身韵课中对单一元素的学习是对以腰为轴的躯干部分进行的训练和解放,虽然运动范围不大,但在盘坐或者跪立时已经潜移默化地开始在一提一沉、一冲一靠当中感受意识由内向外的膨胀扩张,开始熟悉從心念情意开始以致发力在腰,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行于体而达于稍的运动力量。在熟练了欲左先右、逢开必合等运动法则以及三圆规律的运动路线之后,面对丰富而多变的主干教材动作,就需要舞者“自治”能力的全面引导。这种“自治”能力指的是通过自己内在的意志力量来掌握和理解教材的训练目的和表现意义,其实就是一个主动的走心、用心的过程。由内在情感的充沛形成对气息、劲力和节奏不同的处理方式,使本身相对中性的教材动作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传达出不同的感情。在进入表演性综合组合后,更是需要这种直接生发于内心的、不可抑制的激情。当这种激情通过身体表现出来时,便形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充满了内在的气韵和生命力。   舞蹈就是这样,以其情感表现的直接性和强烈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意象,而在古典舞身韵中,由内在意念引领而成的情感意象遂衍变成为气韵生动的舞蹈形象,在以意先行之中彰显出中国古典意味中情感无尽的言外之意。
  3 中国古典舞舞台表演中“情感”的释放
  3.1 表演中“情感”的想象、移情
  舞蹈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表明了它从创作、表演到接受,都一直伴随着情感体验,因此好的“想象”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舞蹈表现本身就是情感的想象性表现,舞蹈营造的情境、动作表现的内在依据都需要演员凭借内在的情感去感知、追寻和理解,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之中,将舞蹈的想象性情感表现出来,这种情感的投入便是一种“移情”。
  古典舞身韵训练的目的是演员能够运用身体更好地传达出中國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象和民族情感,这其中对亲身经历过的情绪感受尚可从容地自如表现,然而,在面对更多未曾有过的深刻复杂的情感体验,在对距今遥远的古典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虽然自身能够驾驭的表现力极其匮乏,但“移情”后便能填补表演的苍白。这种“移情”笔者认为正是古典舞身韵中对“形三劲六心意者八,无形者十”的一种表演追求,于形态、劲力、节奏上的外在模仿远不及自己内心意念驱动的表现,而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将有意识的感知理解化作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才能在情境、心境上变成无形的表演,惟妙惟肖,便自然是其内在的风骨和灵魂。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琉善所说,对于一位舞蹈演员的最高褒奖就是“知分寸,把它表现出来。”所谓的知分寸,就是于舞蹈表演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恰到好处的情感表现。
  3.2 因心造境:古典舞“情感”表演之追求
  承上所述,舞者受到内在情感的驱动并在移情想象中将不可抑制的情绪感受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舞蹈不仅仅只是表演者情感得以寄托和宣泄的工具,还是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因为当某种真切的情意用最肆意的方式放射出来时,便能以最深刻的本质使他人动容并使之获得感情慰藉,产生情感共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就是指,舞蹈意象的接受过程亦是情感的作用过程,观众在感知审美意象时,真正让人感动的是情感的意象境界,而非高雅的动作、漂亮的服装、精致的道具等外部的物质形态。
  古典舞在表演时总是强调要“进入状态”,而这个“状态”实际是要求演员能将内在意念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欲动中,它不但影响着人物性格形象、情绪情态的表达,还关乎整个表演意蕴意境的营造。当观众在宛转流水般的步伐中体会到中国传统观念下的“周而复始”,在飞天舞姿里感受到中国古典审美下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情感碰撞生成的情效会使情感意象变得更加完美,于是在此时此境里,舞者跳的是延续几载的民族情结,观众品的是沉淀千年的古典文化。
  “情感”,虽然无形无态、不可被抓握,却微妙地隐藏在所有肢体舞动背后,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成为艺术的本质追求,也是舞蹈的本质体现。在古典舞身韵中,“情感”是意念,它绝不仅仅只是通过表情来体现,还由意识、感觉的带出,借助身体这个舞蹈媒介渗透表现出来。“以意先行”,用心念意识引领气息和力量,对这种劲力意识的强调和培养从元素起,至动律、短句到组合一直贯穿在教学训练之中,形成古典舞身韵对“情感”要求的动力定型,最终在舞台表演中才能将饱满真切的情感体验尽情地发泄出来,自我感情放射的同时和观众情感产生碰撞,优化彼此艺术享受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文献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6年西班牙男篮半决赛和决赛中加巴约萨的3分球的进攻进行了观察统计,对2004-2006年4次重要世界比赛西班牙男篮和加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课改之初,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学生活动多、课堂热热闹闹、知识跟生活密切结合.表面上看课上得很活,但往往实效不大.为什么?其实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它最重要
期刊
摘 要:对于生源较为复杂的高职院校而言,“90后”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有生力量,其职业生涯发展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90后”辅导员往往面临着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不足、学生工作经验缺乏、发展方向迷茫等工作困境,制约其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制定相关政策引导“90后”辅导员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90后”辅导员;工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