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常州实践与思考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创业;新动能;“新苏南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21-03
  0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活更多的社会资源,焕发更大的社会创业热情,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新动力[1-2]。
   常州市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把建设“三区一高地”作为常州破解发展瓶颈、释放改革活力、适应“新常态”、跨入“创时代”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和决策部署,把“双创”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要求,通过制订出台工作方案,全方位抓创新创业,全要素抓创新平台,全链条抓创业载体,全力打造众创空间,积极探索在新时代推进“双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新苏南模式”[3]。
  1 主要思路
   常州是一座依靠创新创业而发达的城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一大批乡镇工业的崛起,正是得益于“众创”。创新,依靠的是来自上海等地的“星期天工程师”;创业,依靠的是从国企下海的一大批销售人员,通过他们衍生出一大批铺天盖地的小企业[4]。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6年至今,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也是依靠“众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建机构,抓项目、引人才”,把国内大学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与本地民营企业的创新渴求紧密对接起来,实现了“名校汇常州”和“千军万马”共建常州科教城。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常州面临的是经济新常态,其创新创业的主体中坚力量,必须依靠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一大批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平台,以及一批高校。为此,2015年,常州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常州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要求,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工程予以推进,明确创新创业工作推进的主要思路为: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存量,释放创新创业的新活力。重点建设园区载体、创新平台、创业平台[4],发挥好老一代乡镇企业家的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增量,增强创新创业的新动力。通过“产学研”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引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企业,发挥好高校的力量。
  2 典型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常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创业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2.1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自2014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2015—2020年)》《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 落实“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常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着力在政策体系、载体布局、平台功能、协同服务、舆论氛围等方面营造大科技、大联动、大合唱的创新生态环境。2016—2019年,常州市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由24.19亿元增加到52.4亿元;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69%上升到2.8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3.91件上升到36.58件。2019年,常州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全国第16位(地级市第3位),这充分体现了常州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效和潜力。
  2.2 建设布局不断优化
   深入推进“创业常州”示范工程,完善成果孵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常州成功孵化提供土壤和搭建平台。截至2019年底,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创业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达257家,其中国家级31家,省级100家,常州新博智汇谷入选2019年中国100家特色众创空间名单。重点区域创新示范成效显著,武进区成为全国17个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之一。武进区通过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双创新模式、双创新路径,形成以“创新+资本”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创业新苏南模式:注重创新驱动、注重全民创业、注重制度完善、注重智力支撑、注重产业转型、注重城乡一体。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获批省级众创集聚区,常州西太湖石墨烯众创社区和常州西夏墅智能制造工具众创社区获省首批众创社区备案试点,武进湖塘科技产业园获批建设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双创”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2.3 企业培育量质并重
   聚焦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创新型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态。建立健全从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创新型企业孵育链条,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创新型领军企业71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410家、高新技术企业1 760家,其中在“专精特新”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230家,百余只工业产品世界顶尖,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在光伏、石墨烯、机器人等众多领域,从追赶者逐渐变成领跑者。在光伏领域,拥有规上企业75家,已形成从单晶拉棒/多晶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到智慧能源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区域产业规模全国最大、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在石墨烯领域,率先在石墨烯行业建立了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高地,截至2019年底,集聚石墨烯相关企业162家,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约占全国石墨烯产业相关产值的28.8%以上。在机器人領域,2018年新引进固立高端装备、安川伺服电机、威士成套洗涤设备等重点产业类项目25个,引进“科乐为”“普度自控”“群高机电”等科技项目32个。   2.4 资源集聚成效凸显
   加强全域统筹谋划,集聚优势创新资源,优化形成“一核两区多园”的区域创新布局,园区承载功能更加完善。一是内引外联,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从2006年起,连续14年“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科技常州”,广泛对接大院、大所、大学,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形成“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科技创新“常州模式”。二是引建重大创新平台。全市建有新型研发机构30家,建成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5家。三是优化与完善人才政策,大力推行“龙城英才计划”和“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引进签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 834个(按发文的项目数统计),3家人才企业(“碳元科技”“精研科技”“中简科技”)在主板、创业板上市,29家企业挂牌新三版。全市每万名劳动者高技能人才数连续5年全省第一,科教城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被确定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宋彪成为中国夺取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第一人。
  2.5 双创支撑持续强化
   通过推动众创空间建设专业化和灵活多元化的金融扶持为两大重点,不断提升“双创”支撑体系。例如:江南石墨烯产业研究院牵头打造“烯望无限”众创空间,是国内首个专门为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领域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条件的平台,主要针对偏早期的、规模较小的创客团队的成立,专注早期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市累计建立科技支行8家、科技小贷公司4家;统筹发挥好“苏科贷Ⅰ”“苏科贷Ⅱ”对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作用;制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新三板”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投向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例如:在新型碳材料领域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10多只,总体规模超过100亿元。
  2.6 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通过建设公共服务、技术服务、赛事服务等平台,有效提升“双创”服务水平。一是放大孵化协会和创业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和效益,实现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开放、共享;大力发展公共实验室、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集成、中试开发、小规模产品试制等服务;积极搭建科技创业活动平台。二是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自2016年举办首届赛事以来,常州市“双创”大赛已成功举办5届,共吸引1 981家企业和创业团队参与竞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项目562个,以现金奖金和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方式给予大力支持,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其中获国赛奖项19项,经费资助约810万元;省赛奖项13项,经费资助约1 400万元。三是组织“双创之星”评选,组织新华社、新华网、《中国证券报》等中央媒体,《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和中国江苏网等省级媒体集中采访常州“双创之星”典型,有效宣传常州“双创”成果。
  3 思考和建议
   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的关键所在[5]。从常州的实际来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一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把推进创新创业、建设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教创新明星城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3.1 压实责任,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统筹推进“双创”政策集成、“双创”公共服务和“双创”引导示范工作,定期会商、督查推进。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和资源整合,扎实做好引导培育,不断增强推进“双创”工作的合力。
  3.2 纵深推進,优化创新生态体系
   充分发挥武进区国家首批众创区域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众创集聚区政策优势,发展一批与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加快推动公共孵化平台提档升级,支持一批省级孵化器加快建成国家级平台,一批国家级孵化器加快建设成国内外一流的创新创业载体。突出打造一批骨干公共研发机构和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支持常州科教城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区,推动武进国家高新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国家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加快建设。大力引育创新创业人才,优化和提升“龙城英才计划”,构建“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人才梯队。
  3.3 深化改革,提升双创服务效能
   围绕支持创新创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精准度。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给创新创业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提高市场主体的生存率和活跃度。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的要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科技成果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转移转化市场体系,利于扩大“双创”源头供给,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加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让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更加紧密对接,让最新成果更多地转化为产业成果、发展成果。
  3.4 加大宣传,营造双创浓厚氛围
   加大创新创业理念和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围绕“双创”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促进创新创业的平民化、常态化、多元化发展。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双创”典型案例,提升科技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社会知名度,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在全社会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打响“创业常州”品牌知名度,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服务的显示度和创新常州的影响力。
  4 结语
   新时代下,常州将持续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搭建常态化“双创”大舞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企业成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常州“双创”升级版,为“强富美高”新常州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磅礴的科技动力。
  参 考 文 献
  [1]朱福全,李飞远,徐泰伟,等.新时代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双创升级版路径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20):182-185.
  [2]卷首语.绿槐高柳: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J].中国内部审计,2020(7):1.
  [3]王海宁.高新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经贸实践,2019(18):262.
  [4]邱灵.园区经济助推创新强区建设的武进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8(13):55-57.
  [5]刘琼.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链形成机制与优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8):9-10.
其他文献
摘 要:商法是以商人为主要调整对象、以规定商人的资格和地位作为根本任务的一套法律。它在尊重企业营商自由的同时也强调企业的社会主体责任,因此,我们理应沿用商法逻辑去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完善路径,以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有效减少与防范企业为追逐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利益的现象发生。文章先从概念本身、责任范畴以及企业法人三个角度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接着对商法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定进行了介绍;最后,在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着更多挑战。因此,电商企业应该在了解传统电子商务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分析其经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信用风险、关联占用风险等财务风险。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以便提升企业营运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加强内部安全建设,推动政府进行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
摘 要:企业通过管理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员工的管理需要通过人去实施,企业员工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本文对情、理、法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企业员工管理中的情、理、法的综合运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情、理、法对企业员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当把情、理、法综合应用于企业员工的管理中,从而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企业;员工管理;情;理;法  中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对外经济输出的力度逐渐增大。外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贸易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营销水平也因为国际贸易环境中出现的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不断降低,导致外贸水平上升出现瓶颈。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国际贸易的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反倾销;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互相融合,协作发展,进而产生了一种新型业务模式——商业银行保险。本文基于当前商业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在商业银行保險业务设计、制定相关法律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策略,旨在完善和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体系,促进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银行保险业务;法律规制;法律监管;
【关键词】竹提取物;专利分析;产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S48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17-04  0 序言   竹提取物是指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从竹子(整个竹子或竹子的一部分)为原料提取或加工的物质,可用于增进健康或其他目的。竹提取物主要有竹盐、竹醋、竹叶黄酮、竹提取精华等,这些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湿、美白、抗衰老、抗炎症、抗过敏、
【摘 要】文章从政策、产业、行业3个层面,进行太仓市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的调研,并从产业发展规模、区域经济结构、企业发展环境3个维度,分析与论证太仓市区块链技术创新、区块链人才集聚、区块链制度创新、区块链融合应用等关键问题,提出太仓市区块链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  【关键词】区块链产业;产业发展模式;区块链技术;路径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信息不对称、担保难度大等原因,融资受限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型、改善融资现状,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以及银行信贷、供应链金融和数字化金融平台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企间信贷服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平台”三种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思路。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目前的统计,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有90%是中小企业,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招聘和社会保障至关重要。但是,中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往往只关注短期利润,却忽略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很多企业在日常发展中缺乏风险管理策略和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此外,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运作不够规范也导致会计混乱,信息错误,管理不善,资本管理不受控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12-03  0 引言   科技创新在全世界都空前活跃,全新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浪潮来袭,为了深入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落实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政策,全面协调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工作,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