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活动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一节课是不是有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只有有效的探究才能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有效探究的关键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通过特定的情景,使问题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系,“同化与顺应”新知识,改组或重建认知结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多展示生物学科的魅力;要善于利用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动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1.1 精心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发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则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疑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等各级目标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拟定一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学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干燥的种子放在家里萌发了没有?②将种子浸没在水中会不会萌发?③把浸湿的种子置于-10℃的冰箱里能萌发吗?④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阳光和土壤吗?⑤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施肥吗?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与提出,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就容易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2 联系日常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与环保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科特征决定着其在培养学生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对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的现实关切等方面存在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理想和价值观。如在学习“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一节时,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就会设身处地的想办法用生物学知识去帮忙,如配制培养基,在手心、手指采集细菌,检测不同环境条件对照实验,观察菌落形式等。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中,主体意识将逐步得到培养。
  1.3 通过实验、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以获得知识。学习理论之前进行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获得感性认识;学习理论之后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对现有实验进行拓展,或者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真正做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会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例如在 “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上,学生对于显微镜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感,老师在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取出显微镜使用,他们有的把永久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有的在显微镜下放上一根头发或一张白纸,一阵热闹之后,学生纷纷发问:“老师,我怎么看不到图像?”,“怎么看不到头发的结构?”,“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此时个个都进入情境。学生动手实验之后,问题意识产生了,求知欲望特别强,这时教师参与探究并精心指导,在探究中学生明白事理,掌握了操作技能。
  1.4 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通过争辩才会明晰,教师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争论反驳以形成信息的相互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时,可预先布置学生在家调查家庭成员和自身的性状表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又如在学习染色体、DNA和基因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多媒体收集有关“基因”的内容,相互交流,对抽象难懂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
  2.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是提高有效探究的重要措施
  要想组织好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掌握好生物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目标的侧重点。有的活动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容易获得,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的探究活动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上,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有的探究活动重在取样、检测上,如“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有的探究活动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上,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有的探究活动同时有几个侧重点。此外,如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以及如何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几乎是所有活动的共同要求。因此,要明确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和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不偏离设计者的意图。
  3.改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导演者”解脱出来,成为“参与者”。
  例如: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的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有关”的实验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们亲自种植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是叶绿素的合成条件。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探究能力。
  4.探究与讨论的时间要合理
  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他们听取别人意见进行判断概括的能力。对于实验探究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会过于肤浅,探究过程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但要求充足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初中生的注意力仍不稳定,容易分散。讨论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对于实验探究,由于活动时间比较多,不宜把时间一下子交给学生,可分成几个阶段,每段解决探究中的几个小问题,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每一步时间可安排稍长一点,但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探究实验就变成了“玩”实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对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关注,不是对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正误的甄别,而是在如何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探究的角度,对教学行为作原则上的取向。如果我们都能在教学中多思考些有效性的问题,那么实现教学的本来意义也就为期不远了。
其他文献
城市是个大家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个重要内在要求是城市必须具备包并、兼容、吸收和融合的功能,能够为多元文化在城市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实现多元文化在城市水乳交融、和谐
化德县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按照“三个转移、三个集中”的原则,积极实施了“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通过三种有效途径,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人口殁生产力布局,走生产集约、产业
本文对缺少设计图纸的某烧结厂1#运输线通廊的桁架进行全面的可靠性分析,查明了其工作状况,为通廊的后期加固与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东方控股集团是我区第一个民营企业成立党建研究会、第一个召开民营企业党建理论研讨会的企业组织。早在15年前。东方控股集团成立当年就建立了企业党组织;6年前,东方控股集团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试题: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在平衡摩擦力后,实验过程中还应满足钩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减小小车的速度  B.防止小车运动时加速度过大  C.防止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拉断  D.确保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与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  受测试的大部分同学均能选出正确的D选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
鄂尔多斯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征鄂尔多斯模式内涵丰富,概括说表现在六个层面。(一)在决策层面,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与鄂尔多斯市情相结合,努力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具有鲜明西
本文针对吐-乌-大公路设计要求,通过室内与试验研究,成功解决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材料所用水泥合理剂量及碾压成型工艺,并应用于大面积机械化施工。
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安定,是上至党和国家、下到普通百姓都关注的重要问题,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将会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党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特点:追求“新、奇、趣”,“钟情”直观形象,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感情脆弱 兴趣易转等。介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索精神。人们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所学到的知识,常常是理解得很深刻,
摘要:摩擦角的概念在高中阶段没有显化,但是基于物理情景分析和运算能力的考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经常要涉及到与其有关的斜面体受力分析。文章结合常规思路的求解来探析摩擦角的规律,帮助学生发现这类问题的内在特点,达到了优化解析的实效。  关键词:摩擦角;斜面体受力  摩擦角是一个重要的力学概念,在工程力学当中有着广泛应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般不讲这个概念,但如果能掌握摩擦角的性质,对于求解斜面上物体运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