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时教育思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上承二程,下启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家,其“程氏正宗”、“闽学鼻祖”之地位早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但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本文就其教育思想中的主要论点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杨时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杨时(1053-1135),字中立,人称龟山先生,福建将乐县人。史载其“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1]。宋熙宁九年(1076)中进士第,授汀州司户参军。“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1]杨时得知情形,遂辞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1]。从此,他潜心研习理学,成绩优异,与游酢、谢良佐、吕大临并称“程门高弟”。杨时学成回归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曾感慨地说:“吾道南矣!”[1]足见程颢对杨时学术思想的肯定,同时也可以看出程颢对自己弟子宣扬自己的学术思想寄予厚望。程颢去世后,杨时又一次北上求学,投于程颐门下,到洛阳伊川书院学习。史载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成语“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次杨时尊师重道的故事。当时,杨时已40多岁,且对理学已有相当造诣,但他仍不骄不躁,勤奋好学, 终于学得程氏理学的真谛。
  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学的兴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世称为“闽学鼻祖”。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近年来,随着杨时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杨时思想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但集中论述杨时教育思想的文章却不多。本文就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做一简要分析。
  一、 教育的目标旨在学为“圣人”
  杨时十分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学为圣人,所谓“古之学者以圣人为师,其学有不至,故其德有善焉,人见圣人之难为也,故凡学者,以圣人为至,则必以为狂,而窃笑之。夫圣人固未易至,若舍圣人而学,是将何所取则乎”[2]。因此,学者必须“质诸圣人”。在杨时看来,学者虽然与圣人之间,因“所造不同”,其距离也有不同的差别,但必须要有“学以至圣”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不枉费为学。就学者而言,开始都要以学以至圣为为学开端,至于能否学以至圣,这就要看不同的人所付诸的不同的实际行动来衡量。杨时还引用《论语》中的话说,“为仁由己尔,何力不足之有”。意即只要努力学习,都是可以达到学以“至圣”目的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杨时所讲的圣人,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抽象模式,学以至圣也仅仅是要是人们努力去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为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提供人才,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造成的,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进而,杨时反对学习以考分为目标,而强调学习主要是要学会做人。他曾说:“谓学校以分数多少校士人文章,使之胸中日夕只在利害上,如此作人,要何用!”[3]此观点正好也论证了当今学校教育大都以分数论好坏、论英雄的弊端。
  二、教育的内容皆为“四书”、“六经”
  史载程颐“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4],杨时在其教学过程中,对程颐的这种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挥。
  杨时认为,《六经》记录了圣人的思想言行,因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学者只有以六经之所指方能渐入圣学门户。在《送吴子正序》一文中,他指出:“六经,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政治之成法也。其文自尧舜历夏、周之季,兴衰治乱成败之迹,捄敝通变因时损益之理,皆焕然可考。网罗天地之大,文理象器,幽明之故,死生终始之变,莫不详谕,曲譬较然,如数一二,宜乎后世高明超卓之士,一扶卷而尽得之也。”[5]他认为《六经》中自有妙理,强调要把“四书”、“六经”作为教学内容,取舍标准为是否有益于后世之治。不仅如此,杨时还主张学以致用,他以《六经》为教育准绳,在为官任政上,也处处以《六经》为准绳,以仁政为信条,身体力行;在君臣关系上,他强调君臣应同心同德,以诚相待,和谐共事,共同治理国家;在臣民关系上,提倡施仁政,主张“今日之事,当以收人心为先”[1],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在担任地方官的四十多年中,为民请命,为国分忧,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是一个深得士民敬戴的官员。在浏阳、萧山、余杭任职离任后,都有百姓为其画像建祠祀奉。在蔡京、童贯集团当政期间,朝廷享乐,吏治腐败,暴政虐民,社会动荡不安。对此,杨时在讲学中或在与师友的交往中,就常常对此揭露和批判,曾说:“今天下上自朝廷大臣,下至州县官吏,莫不以欺诞为事,而未有以救之”[6]。面对蔡京等人的奢侈荒淫,他大胆弹劾蔡京是“蠹国害民”。杨时在朝廷任职时,不畏权贵,据理直言,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和勇气。
  三、修身的方法皆在“直”与“思”
  杨时主张君子当以“直”为学,指出:“君子之治心养气接物应事,唯直而已,直则无所事矣。”[2]他谆谆告诫自己的学生:“学者必须进德,则行己不可不直。”[2]杨时所谓的“直”,便是二程所强调的至诚之心,就是毫无保留的全身心的体察或实践圣人之道,这是为学的最高境界。《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3]杨时却说:“夫尽其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3]杨时同时认为“经论本之诚意”[3]。以“直”为学也就是要诚心实意的学习圣人之道,他认为:“盖自诚意正心推之,至于可以平天下,此内外之道所以合也。故观其诚意正心,则知天下由是而平;观其天下平,则知非意诚信心正不能也。”[3]杨时把至诚之心提高到平天下的高度。他说:“古之圣人,自诚意正心至于平天下,其理一而已,所以合内外之道也。自修身推而至于平天下,莫不有道焉,而皆以诚意为主。苟无诚意,虽有其道,不能行。《中庸》论天下国家有九经,而卒曰:‘所以行之者一,一者何?诚而已。’盖天下国家之大,未有不诚而能动者也。”[6]杨时不仅把“诚”作为个人为学和修身的宗旨,更是把诚作为足以平天下的武器,正因为杨时具有这种伟岸正直的情操,他才敢于力主抗金,痛斥花石,勇斗蔡京。
其他文献
挂图是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本文作者利用计算机绘图功能制作精美的生理电子挂图,应用生理学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赏析的确是个薄弱环节,这也是造成高考这类题目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本文作者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教学实际,举例解析,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举例探究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  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  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个领
期刊
泱泱大国,中华五千年文化,陶冶浸润多少英雄儿女。凝聚成中华文化的灵魂和血脉,涵养了炎黄子孙的气质与风度。出现了数不清的大家,影响了无数代中华儿女。  以前,无论你走到城市还是乡村,那种温文尔雅,那种彬彬有礼,那种淡定从容,那种和睦快乐都会让你沉浸其中,甚至感动得热泪盈眶。  可如今呢,城市里是污浊与喧嚣,是迷失与放纵,是享乐与腐败。农村呢,房屋凋弊,赌博成风。要么是田园荒芜,村中只有黄发垂髫,要么
期刊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除了要有好的立意和素材外,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开发平台,在生理学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应选择什么样平台,本文予以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ranslating culture-specific items from the angle of relevance theory in terms of semantic level, syntactic level and contextual level. It was re
期刊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笔者在生理学教学中有一些尝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误及三方面的体会.
摘要: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教师首先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对学生的问题要有效回应、沟通中语言艺术的运用、积极聆听学生的心声、无声体态语的运用等  关键词:有效沟通 语言艺术 无声体态语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教师首先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途径、方法和策略。那么,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一、对
期刊
天才是一个好听的名字,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了,人们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但面对着超常儿童时,往往会令家长无所事从,生怕哪儿出了问题,害了孩子,这样反而引出了许多的不是来。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面对超常儿童,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拔苗助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进行,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一、充实学习内容:  天才儿童往往由于课业太容易而感到厌烦,由此养成懒散
期刊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演变和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使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度,另一方面也产生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导致冲突与战争的因素依然深刻地存在或发展着.始于20世纪下半叶、21世纪初更显强劲势头的新军事变革正在迅速兴起,对军事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军民协同,平战结合,加强军事医学研究。
为加速我国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国产微机化进程、加深和开拓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水平,从教学体会感到国内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应在几个方面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