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如此不是同一种类型,不是同一种风格,不是同一拨演员阵容的两部电视剧放在一起比较,原本并不合理。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两部作品都出自名导郑晓龙。所以自然就引起了观众、媒体,甚至是娱乐圈中人对这两部作品的比对,我们在门户网站上也看到了这么一张两部剧的收视比对表。尽管这张表的调查统计结果未必很准确,但听听左邻右舍观众的评价,听听单位同事及好友的看法,再到网上搜些各方的观点,差不多就是这表上显现的差别啊。
《新编辑部故事》之所以边播边挨砖,许多原因已经被媒体评点过了。但把去年年底《甄嬛传》播出的效果拿出来说事,就引申出一个新问题值得思考:难道创作当今时代的作品,还远不如100多年前发生在清朝的事情受人关注?难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故事,远不如网络杜撰的小说感人?难道在《新编辑部故事》中那么多当今热得烫手的偶像明星,竟然拼不过《甄嬛传》里的一群一夜成名的妃子、太监、丫鬟?当这三个“难道”与郑晓龙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
按常理推断,今天的故事关乎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新编辑部故事》并非是大众而是窄众小群体的故事。以全国大约8000家报纸、5000家杂志的数量估算,几万个编辑部放在社会上仅是个区区小数目。况且,编辑部并不是老百姓常进常出的地方,放大这群人的生活,除了给百姓揭点秘,没什么可值得宣扬的事情。早年那部《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受欢迎,恰恰是借编辑部里的故事,在当年信息并不畅通的情况下,揭露出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在《新编辑部故事》里,你揭露的都是大众早已经知道了的新闻,而真正敏感和有深度的社会话题,剧里并没有落笔。因此,身处这个信息渠道多元的时代,编辑部里的故事不再神秘。郑导想借早年老编辑部的力,无从借起。而《甄嬛传》赢的恰恰就是揭秘,哪怕观众明知道这是编出来的秘密。
那么《新编辑部故事》里黄海波、陈好这些偶像级的演员怎么不及《甄嬛传》里演华妃的蒋欣、演沈眉庄的斓曦、演槿汐的孙茜、演温太医的张晓龙?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以演员比演员是比不出高低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角色,而能使角色有丰满个性特点的是剧本。故事都读不下去,你还能记住啥?
有媒体人认为:看了20分钟的《新编辑部故事》,终于没坚持下去。故事离奇不说,演员也像踩了电门般夸张。哪家编辑部天天这么闹腾,那里面的人可怎幺写稿、编稿和校对啊。有网友批评:“编剧严重缺乏生活基础,一味地夸张搞笑,不仅故事乏味无聊,演员的表情动作都一切为了搞逗,看了真让人生气,看来,的确要关注生活,搞好剧本,这是一切的基础,深入生活、品味生活,很重要。”从收视比对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新编辑部故事》刚播出时并不比《甄嬛传》低多少,但为什么之后的比差会越来越大?说明大家对郑导的期望值逐渐衰减,直至差到了惊人的程度。
我们不能说郑导不深入生活、不懂编辑部,实际上他工作的地方也就等于是个编辑部。之所以没让这部新作获得成功,或许是他想走条新路,进行新风格的尝试吧。记得几年前冯小刚导演也想尝试电影《夜宴》的艺术创新,结果落个惨淡的结果,首映式当晚北京古城影院的经理对记者说:“麻烦您转告冯导,他以前可是我们影院票房的救星,别为玩艺术玩垮了票房啊。”记得张艺谋也创新玩《三枪》,结果玩得被媒体称为“地沟油”。
我们鼓励郑导勇于创新的同时,也期望他穿新鞋走新路。忘了新、老“编辑部”,他的功力完全可以再创作出有新意、有艺术魅力、有收视率、有社会影响的经典作品。
《新编辑部故事》之所以边播边挨砖,许多原因已经被媒体评点过了。但把去年年底《甄嬛传》播出的效果拿出来说事,就引申出一个新问题值得思考:难道创作当今时代的作品,还远不如100多年前发生在清朝的事情受人关注?难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故事,远不如网络杜撰的小说感人?难道在《新编辑部故事》中那么多当今热得烫手的偶像明星,竟然拼不过《甄嬛传》里的一群一夜成名的妃子、太监、丫鬟?当这三个“难道”与郑晓龙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
按常理推断,今天的故事关乎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新编辑部故事》并非是大众而是窄众小群体的故事。以全国大约8000家报纸、5000家杂志的数量估算,几万个编辑部放在社会上仅是个区区小数目。况且,编辑部并不是老百姓常进常出的地方,放大这群人的生活,除了给百姓揭点秘,没什么可值得宣扬的事情。早年那部《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受欢迎,恰恰是借编辑部里的故事,在当年信息并不畅通的情况下,揭露出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在《新编辑部故事》里,你揭露的都是大众早已经知道了的新闻,而真正敏感和有深度的社会话题,剧里并没有落笔。因此,身处这个信息渠道多元的时代,编辑部里的故事不再神秘。郑导想借早年老编辑部的力,无从借起。而《甄嬛传》赢的恰恰就是揭秘,哪怕观众明知道这是编出来的秘密。
那么《新编辑部故事》里黄海波、陈好这些偶像级的演员怎么不及《甄嬛传》里演华妃的蒋欣、演沈眉庄的斓曦、演槿汐的孙茜、演温太医的张晓龙?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以演员比演员是比不出高低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角色,而能使角色有丰满个性特点的是剧本。故事都读不下去,你还能记住啥?
有媒体人认为:看了20分钟的《新编辑部故事》,终于没坚持下去。故事离奇不说,演员也像踩了电门般夸张。哪家编辑部天天这么闹腾,那里面的人可怎幺写稿、编稿和校对啊。有网友批评:“编剧严重缺乏生活基础,一味地夸张搞笑,不仅故事乏味无聊,演员的表情动作都一切为了搞逗,看了真让人生气,看来,的确要关注生活,搞好剧本,这是一切的基础,深入生活、品味生活,很重要。”从收视比对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新编辑部故事》刚播出时并不比《甄嬛传》低多少,但为什么之后的比差会越来越大?说明大家对郑导的期望值逐渐衰减,直至差到了惊人的程度。
我们不能说郑导不深入生活、不懂编辑部,实际上他工作的地方也就等于是个编辑部。之所以没让这部新作获得成功,或许是他想走条新路,进行新风格的尝试吧。记得几年前冯小刚导演也想尝试电影《夜宴》的艺术创新,结果落个惨淡的结果,首映式当晚北京古城影院的经理对记者说:“麻烦您转告冯导,他以前可是我们影院票房的救星,别为玩艺术玩垮了票房啊。”记得张艺谋也创新玩《三枪》,结果玩得被媒体称为“地沟油”。
我们鼓励郑导勇于创新的同时,也期望他穿新鞋走新路。忘了新、老“编辑部”,他的功力完全可以再创作出有新意、有艺术魅力、有收视率、有社会影响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