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化山河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一直盘桓在我心中。
  是天地,给了我们生存基座,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
  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正潜逃到家乡的一座山上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因地震,我联想到了祖先遇到天灾时创建的“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等等神话,一下子摸到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
  从此,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一直盘桓在我心中。
  后来,我也以通行的学术方式研究了世界上14个国家在哲学、美学、艺术学上的种种成就并写成了好几本书,但很快就转回到了我的学术原点:只从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来探询中国文化的生存状态。所有的探询都依附着一条极不安全的生存底线,因此,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正是为了这种探询,我在二十几年前便辞去一切职位孤身投入旷野。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A
  那么,就让我们简单扫描一下中华文化的生存状态。
  地球,这个在银河系中几乎找也找不到的小颗粒,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陆地。在一块块陆地中,最大的一块是欧亚陆地。在这块陆地东边,有一个山隔海围的所在,那就是中国。
  中国这地方,东部是大海,西北部是沙漠,从西到西南,则是高原。光这么说还显得平常,因此,必须立即说明,大海是太平洋,沙漠不止一个都很大,而高原则是世界屋脊。那就是说,这是一片被严严实实“封”住了的土地。
  在古代,那样的海是无法横渡的,那样的山是没人攀越的,那样的沙漠是难于穿行的。结果,这地方就产生了一种“隔绝机制”。幸亏,它地盘不小,有很多山,很多河,很多平原,很多沼泽。人们安于一隅,傍水而居,男耕女织、春种秋收,这就是多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这种生存状态又被说成“靠天吃饭”。一个“天”字,就包括了气温、气候、降水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自然灾害。
  “天”怎么样?从中国最近的五千年来说,开头一直温暖,延续到殷商。西周冷了,到春秋、战国回暖,秦汉也比较暖。三国渐冷,西晋、东晋很冷。南北朝又回暖,暖到隋、唐、五代。北宋后期降温,南宋很冷,近元又暖。明、清两代,都比较冷,直到民国,温度上去一点,也不多。
  气候的温度,或多或少也变成了历史的温度。我在《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著)上找到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注释,此图采自于《中国文化地理》(王会昌著)。这幅曲线图把气温和朝代连在一起,让人联想起一次次无奈迁徙,一次次草衰风狂,一次次生态战争,一次次荒野开拓,一次次炊烟新起……我对着这幅曲线图,看了很久很久。
  我相信,不管说大说小,生态原因都是历史的第一手指。即便从最小的角度看,那一些著名战争的胜败,其实都与历史学家所强调的将士多寡、君主贤愚、帷幄谋略关系不大。根据传说资料,黄帝能够战胜蚩尤,主要是气候原因。说近一点,诸葛亮的最大亮点,便是“借东风”,由预测气候而决定了赤壁之战。成吉思汗纵横天下,他的谋士耶律楚材也是凭着准确的气候预测而取得了最高信任。他的后代攻日本而未成,完全是因为海上台风。
  孟子英明,把成败因素分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项。这就打破了人类封闭的自足系统,重新仰赖于天地的力量。但是,囿于视野极限,他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轻重模式。其实,更宏观的结论应该是:“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人太渺小,怎么强得过天地?
  是天地,给了我们生存基座,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
  B
  在严严实实的封闭结构中,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400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
  我的文化考察,主要是对这三条天地之线的漫长踩踏。
  黄河,我几乎从源头一步步走到了入海口。现在的入海口是山东东营,以前的入海口变化很多,本想一一寻访故河道遗址,未能做到。正是在黄河流域,我找到了黄帝轩辕氏的出生地,并应邀担任了“黄帝国际学术论坛”的主席很多年。我猜测了黄帝、炎帝、蚩尤决战的疆场,然后又在殷墟盘桓了很长时间。当然,花时间最多的是在黄河流域寻找先秦诸子的足迹,并把他们与同龄的印度、希腊、波斯的哲人们进行对比。为了对比,我甚至历险万里去一一考察那些哲人们生存过的土地,分析不同或相同的生态原因。黄河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性格,以及其中的精英人物有可能达到的思维高度。
  由于气候变化,从那个寒冷的西晋时期开始,中华文化随着仓皇的人群一起向南方迁移,向长江迁移。迁移是被迫的,艰难的,但这是天地的指点,不能违逆。
  长江也早有自己的文化。与黄河相比,它似乎对宇宙空间有更多的惊惧,更多的疑问,更多的祭拜。于是,从上游三星堆以仿佛外星人的神秘魔力所铸就的青铜的诗,到下游良渚以隆重祭祀所刻凿的白玉的诗,最后都集中到三峡险峻处那位叫屈原的男子的一系列“天问”。屈原在问,长江在问,人类在问。大问者,便是大诗人。自宋代之后,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已从黄河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中心难免人多,因此又有不少人南行。到近代,南方气象渐成,一批推进历史的人物便从珠江边站起。
  我要着重说说第三条线,400毫米降雨量分界线。这条线,让“天”和“地”密切呼应起来。高于400毫米降雨量的,可以种植农作物;低于400毫米降雨量的,是草原和沙漠,适合游牧。
  有趣的是,这条降雨量的界线,与万里长城多方重叠。可见,万里长城的功用是区分两种文明,让农耕文明不受游牧文明的侵犯。因此,这是天地之力借秦始皇之手划下的一条界线。这样一来,中华文明的三条天地之线,也就成了黄河、长江、长城。   从长城内侧的农耕文明来看,侵犯总是坏事;但是,从长城外侧的游牧文明来看,用马蹄开拓空间,正是自己的文明本性,不应该受到阻拦。于是有战争,于是有长城,于是有一系列奇特的历史。
  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展开了拉锯……
  冲突是另一种交融。长城内外的冲突和交融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其重要,远远超过看起来很重要的邦国争逐、朝代更替。我平生走得最多、写得最多的,也恰恰是这些地带。
  例如,我反复考察了鲜卑族入关后建立的北魏,发现它不仅保护了汉文化,而且让汉文化具有了马背上的雄风,与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结合,气象大振,使中国终于走向了大唐;我还反复考察了清代康熙皇帝建立的热河行宫,发现它不仅年年让统治集团重温自己的起步生态,而且还让各种生态友善组合,避免冲突;我又考察了敢于穿越长城北漠、沟通千里商贸的晋商故地,明白了中国本来有可能通过空间突破而获得财富,提升生态……我的这些考察所写成的文章,都在海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基于对长城内外异态文明的兴趣,我渐渐对一切异态文明都产生了向往。只要有机会就会一次次赶去,考察它们的对峙和结亲,并追踪后果。为此,我孤单的足迹,遍布了云南、广西、贵州、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我非常喜爱的新疆。按照传统汉族学者的说法,那是边缘地带、边外地带,甚至干脆说是“无文地带”。他们错了,因为最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产生于异态对接之中。小文在他们身边,大文在远方旷野。
  我的生命起点,出现在长江流域;我的文化基础,倚重于黄河流域。过了很久才发现,我的远年故乡,应该在甘肃武威,也就在400毫米降雨量分界线外侧。这一来,这三条天地之线,也成了我自己的生命线。
  恍然大悟,原来从祖辈开始,就是一队生态流浪者。我怎么会那么决绝地辞职远行到甘肃高原,以“文化苦旅”来延续生态流浪?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
  C
  踏遍了中国文化的一条条天地之线,容易为中华文明产生一点遗憾,那就是对海洋文明的疏离。黄河、长江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长城代表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隔墙对话”,而海洋文明,则始终未能成为主角。
  这一点,一直成为某些自以为获得西方立场的中国评论者的批判热点。他们赞颂古希腊、古罗马的海上战迹,羡慕地理大发现之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海洋霸权,嘲笑中国对此完全漠然,直至19世纪在诸多海上侵略者面前屡屡惨败。
  这种批判忽视了一个宏观前提:地球不存在一种“全能文化”。任何文化是特定生态的产物,因此不能作跨生态攀比。中国在封闭环境中埋头耕作,自给自足,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对外远征掳掠。但是对内,却需要对辽阔的黄河、长江流域进行统一治理,以免不同河段间在灌溉和防灾上的互戕。这种农耕生态沉淀成了一种文化心理,追求稳定、统一、保守、集权,即使拥有了郑和这样的航海技术,也无心海洋战略。
  是的,中国有太多太多的缺点,但是从远处看地球,却会发现蝼蚁般的人群在不大的星球上实施跨海侵害同类的霸权和战略是多么无聊。相比之下,中国从来没有跨海远征。我想,如果天地有眼,最看不下去的也许是欧洲人16世纪跨海对天真的印第安文明的毁灭,以及19世纪跨海用毒品和炮火来侵犯安静的中国。他们后来编制了一些好听的概念,难道就能把这些恶行都洗白了?
  我从来不相信那些高谈阔论,只愿意观察山河大地的脸色和眼神。偶然抬头看天,猜测宇宙是否把地球忘了。忘了就好,一旦记得,可不是玩的。
  趁还有点时间,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多走走,了解历代祖先各种所作所为的生态理由。当然,说到底,这种了解也是徒劳。但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个经验可以奉送同类。那就是:天下万物中,能够做人不容易,不妨开心过完这一生。开心的障碍是重重忧虑和烦恼,但是只要像我这样时时记得地球是怎么回事,人类是怎么回事,那些琐琐碎碎的障碍就会顷刻不见,那些曾经压迫过我们的荣誉、事业、地位也会顷刻不见。于是,整个身心都放下了,轻松了,开心了,再看周边热闹,全都成了表演。看一会儿表演也不错,然后走路。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又一一退去,行走中的人更能知道生存是什么。
  再宏伟的史诗也留不住,只剩下与之相关的无言山河。陆游说:“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是权力地图的千古雄关,但消解它的,只是雨,只是驴。
  史诗也会变成文字存之于世。顾炎武说:“常将《汉书》挂牛角。”煌煌汉代,也就这么晃荡在牛角上了。那牛,正走在深秋黄昏的山道间。
  陆游、顾炎武他们在旅行中让人间的大事变小、变软、变轻,这颇合我意。历史是山河铸造的,连山河都可以随脚而过,那历史就更不在话下了。
  我不能预计地球的寿命、人间的祸福,却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锦慧)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罢工价值几何  在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公布之前,16岁的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一度被媒体视作这一奖项的热门人选。  通贝里自2018年9月进入公众视野,身份标签是“环保斗士”。她在瑞典议会大楼前手举“为气候罢课”标语的行动后来推动了一场全球性的“为气候罢课”行动。她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的讲台上大声斥责各国首脑怎敢放任环境恶化、抛弃后代的画面传遍了全球。Even
克服负性情绪  人的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欢乐、兴奋等健康情绪;一类是抑郁、愤怒、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思想的消极,造成难以消除的精神压力。要学会正视现实,控制情感,笑对人生,使生活得以充实愉快。    节制饮食  中年人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更不要暴饮暴食;要做到定时、定量、合理,生活要有规律。    控制体重  肥胖是疾病的温床,也是早衰的伙伴,肥胖者易发生多种严重疾病,
仔细挑选含糖食物  糖尿病并不意味不能吃糖,应挑选在体内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全谷类,坚果、豆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重要的是每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要适量,并了解各种水果所含的热量值。    减肥  可以逐步开始,将患者体重减少10%~15%能减轻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减肥后能更好的降低血糖和血压,看上去精力更充沛。减肥的目标就是每日消耗热卡超过摄入热卡。开始减肥时,就要
张老师年过八旬,仍然“精力充沛双耳聪,满头乌发眼目明,牙齿坚固无脱落,腰直脖正手足灵,思维敏捷记忆好,睡眠正常两便通,面色红润有光泽,不胖不瘦无病痛”,这是张老师自己总结出的现在的状态,究其原因,应归功于他天天坚持的“小动作”。    耸肩    每天早晨起床后,张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耸肩运动。即将双肩上提,缓慢放松,如此一提一松,反复进行,做5分钟左右。耸肩运动,不仅能使肩部的神经、肌肉、血管
有位新妈妈发牢骚说:“我的宝宝已快满半岁了,但是他除了喜欢吃母乳外,奶粉不吃,辅食也吃得很少,而我的乳汁量也不太多,所以宝宝一直很瘦,每次体检都是偏瘦,现在也只有7公斤左右,我很担心他营养不良。”  生活中,宝宝太胖妈妈愁,可要是把孩子养成个瘦宝宝,妈妈会更心焦。如今,不少才几个月大的宝宝就到医院看内分泌科,原因是父母用尽心思,可是他们就是瘦弱不堪。儿童内分泌专家认为,3岁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
编者小语:经常收到同学们的来信,问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后,往往都会加上一句“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但是一直都不好意思提出来,生怕别人说我幼稚……”诸如此类的话,事实上,知识没有大小之分,有时候正是对小问题的关注才形成了大讨论,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请勇敢地提出问题,让我们共同成长!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很冷”的话题。    我发现很多人一上公交车就会睡觉,坐在座位上打瞌睡还算正常,那些抓
她是好莱坞最具争议,也最长寿的影星之一。  她在电影史上首次拍摄裸露镜头,让她富商丈夫差点买断拷贝。  她是第一位以自传形式展示自己情爱隐私,而不怕招来非议的明星。  她还是好莱坞绝无仅有的高科技发明家——手机通讯技术原理的发明人。  绝顶漂亮  有人把女性的漂亮分三个等级:初级漂亮是只有标致的相貌,从茫然的眼神和粗俗的谈吐中可以看出,她们空虚得毫无内涵;中级漂亮是标致的知识女性,她们知道无需炫耀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黄坤明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创造新作为的思想引
你是不是正在对他越来越过分的冷淡暗暗不安,甚至心生闷气?他宁愿对着电视机发呆也不愿意陪你聊天,他对你递过去的热烈暗示总是无动于衷,才年过30,他就开始整天抱怨很累,他要么情绪低落,要么急躁易怒……你想,怎么遇到这么一个冷男人呢?他生病了吧!但不管你怎么问,他闭口不谈他的身体。其实,你不必太担心,也许情况还不是你想的那么糟糕,这一切很可能只是他的激素在捣乱。    冷男人素描    不久前,一组关于
Q:如何解释“每个星期都有春夏秋冬”?  ——湖北省桃仙中学余丹  A:之所以说每个星期也有类似的“春、夏、秋、冬”的“四季”,是因为科学家发现:星期一气温开始上升,犹如“春暖”;星期三上升至最暖和,好比“盛夏”;星期四气温开始下降,转为“秋凉”;到了星期六降至低点,而星期天则是“最冷的一天”,不妨称之为“寒冬”。  一星期中的这种气温变化周期,其实是人类自身活动量直接影响气温的结果。在工作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