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北地区滩坝沉积体系研究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滩砂体是指分布于滨湖地带,与岸线平行的、较宽的、条带状或席状砂体,垂向剖面上砂岩与泥岩频繁互层,砂层多但厚度薄,粒序多为向上变粗的反韵律,但有时特征不明显。根据滩坝砂体的主要成分,可将其分为砂质滩坝和生物碎屑滩坝或者陆源碎屑滩坝和碳酸盐滩坝
  关键词:曙北地区;滩坝砂;;反韵律
  曙北地区碎屑岩滩坝砂体岩性特征,其定义为砂质滩坝沉积,从现代滩坝沉积考察、岩心、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通过对曙北地区的岩心观察,可以发现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等滩坝砂体发育的沉积构造证据。在曙北地区观察到了风暴岩的沉积构造特征,如截切构造,“V”字型泥砾,丘状层理等,证明在曙北地区除了有正常波浪形成的正常滩坝的沉积外,还有在风暴浪作用下形成的风暴岩的存在。
  1.岩心单井相分析
  岩心是地质研究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岩心观察,可以获取各种相标志,确定沉积相类型,分析沉积环境、形成水动力等。在曙北地区共观察取芯井7口,对其中4口典型井进行重点的单井相分析。
  (1)曙52井岩心单井相分析
  曙52井位于曙北地区南部,与杜家台地区较近,其在沙四段时期有3次取芯,主要位于层序二时期。该井整体上为湖相的沉积环境,层序一整体上为浅湖亚相的沉积环境,低位域以灰绿色玄武岩和灰色泥岩为特征,湖侵域和高位域以沉积大套的灰色泥岩和油页岩为沉积特征。
  在层序二的低位体系域时期,主要为砂、泥岩的薄互层沉积,泥岩呈灰绿色,表明沉积时水体较浅。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宽幅的“指形”的坝砂沉积特征。同时从岩心观察上,可见到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冲洗交错层理等波浪作用改造砂体的沉积构造特征。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确定在低位体系域时期该井处于典型的的滩坝发育区,且在曙52井主要发育坝砂沉积。同时根据测井曲线及单井上砂体厚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识别出坝主体与坝侧缘等沉积微相。
  在层序二的湖侵体系域,随着湖水的快速上升,水体加深,以沉积泥岩为主,夹薄层的砂岩。泥岩颜色较深,在较深水环境中形成,推测此时沉积的砂岩为风暴岩沉积。
  在湖侵体系域,随着湖水的快速上升,水体加深,以沉积泥岩为主,夹薄层的砂岩,且从岩心观察中可看出截切构造等反映风暴沉积的构造特征。泥岩颜色为深灰色,在较深水环境中形成,结合岩心沉积构造推测在这一时期沉积的砂岩为风暴岩沉积。
  2. 滩坝砂体剖面对比
  为了确定曙北地区沙四段滩坝砂体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展布特征及其与其它沉积体系之间的关系,依据辽河西部洼陷的构造特征,结合已掌握的岩性、测井及相应的其它基础地质资料,在剖面上对滩坝砂体进行了对比。
  曙北地区南部东西向的一条连井砂体对比剖面,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曙北地区滩坝砂体发育,且集中在层序二的低位体系域。以曙北古潜山为界,在其东西两侧砂体发育,在潜山上变薄变少。到层序二的湖侵体系域时期,潜山东侧,在靠近湖盆中心一侧变为半深湖的沉积环境,发育有风暴岩的沉积。在层序一,主要以浅湖泥岩沉积为主。
  曙北地区偏南部东西向的一条连井砂体对比剖面,剖面穿过曙北古潜山。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曙北地区滩坝砂体发育,且集中在层序二的低位体系域。以曙北古潜山为界,在其东西两侧砂体发育。由于潜山在层序一时期和层序二的低位体系域时期暴露水面,潜山暴露剥蚀,其两侧的滩坝砂体向潜山尖灭。到層序二的湖侵体系域时期,潜山东侧,在靠近湖盆中心一侧变为半深湖的沉积环境,发育有风暴岩的沉积。在层序一,主要以浅湖泥岩沉积为主。
  曙北地区南北向的一条连井砂体对比剖面,剖面靠近湖盆岸线。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在杜家台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砂等沉积体。到曙北地区相变为滩坝砂体。靠近杜家台地区,滩坝砂体发育,向北随着距离杜家台的距离变远,砂体也越来越薄,可见杜家台地区的辫状河三角洲为曙北滩坝砂体的物源区。在最北端的曙73井砂体发育,且周围井可见砂砾岩,推测此处为基岩改造型滩坝沉积。
  曙北地区南北向的一条连井砂体对比剖面,剖面靠近湖盆中心。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曙北地区滩坝砂体发育,且集中在层序二的低位体系域。在曙北地区南部靠近杜家台地区,滩坝砂体发育,厚度大,向北随着距离杜家台的距离变远,砂体也越来越薄,向北在曙北潜山尖灭,可见杜家台地区的辫状河三角洲为曙北滩坝砂体的物源区。在层序二的湖侵体系域时期,曙52井,曙100井等井区变为半深湖的沉积环境,在此时期,有风暴岩的沉积发生。
  3. 滩坝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研究是在各种相标志、单井相、岩心相及剖面相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砂岩等厚图、砂地比等值线图、地震属性图等图件,对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做出分析和划分。
  准层序组5为层序二低位体系域最底部的准层序组,此时水体较浅,滩坝砂体发育。准层序组6为层序二低位体系域上部的准层序组,此时水体缓慢上升,滩坝砂体较发育。滩砂围绕坝砂边缘及曙北古潜山的边缘发育。
  准层序组7为层序二湖侵体系域底部的准层序组,在这一时期内,湖平面快速上升,水体加深较快,砂体不发育。推测,此时在靠近湖盆中心处以沉积风暴岩为沉积特征,靠近湖岸处为滩砂的沉积特征。
  准层序组8为层序二湖侵体系域上部的一个准层序组,此时,水体进一步加深,物源供应减弱,在曙北地区此时主要以泥岩、油页岩和灰质白云岩沉积为主,砂体不发育。
  结论
  1.在曙北地区的重点层段,我们进行了精细的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了5级层序界面。在曙北地区建立了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了对比。
  2.通过现代滩坝沉积考察,以及对曙北地区的岩心观察和测录井特征,确定了曙北地区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滩坝砂体的沉积。同时,发现了该区存在风暴岩沉积的证据。
  3.通过曙北地区单井沉积相分析和连井砂体对比,并结合平面上的砂体等厚图,砂地比等值线图,属性图等,确定了曙北地区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对重点层段,以准层序组为单位,做出了其沉积相平面图。
  参考文献
  [1]薛叔浩,刘斐林,薛良清等.湖盆沉积地质与油气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A.D.迈尔. 沉积盆地分析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3]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 中国沉积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受构造位置高、地层倾角大、非主力沉积微相等因素影响,L区块3个井组12口油井注水不见效,产量递减快。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开展非烃类气驱研究,包括机理分析、气体选择、油藏适应性分析以及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现场试验效果显著,平均单井日产油2.73吨,预计全生命周期增油量2.5万吨,提高采收率2.6个百分点,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主题词:碎屑岩油藏 注水不见效 原因分析  1.概况  L区块
期刊
摘要:西泉-阜东区块属于石炭系低渗透油藏,该油藏属高含蜡油藏,油井多数为油井,开采方式为机采。随着地层压力、温度的变化,原油性质、产液量等变化较大,表现为初期产液量大、含水偏低,后期液量小、含水升高,會造成产出液滞留井筒时间长,产出液与地层换热时间长,导致原油温度降至析蜡点温度以下,蜡结晶开始沉积,西泉-阜东区块油井结蜡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西泉-阜东区块生产的大难题。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结
期刊
摘要:测井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分支,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测井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的剖面,可以有效解决地质、生产及钻井技术中所出现的地质问题。该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以为工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为油气勘探的开发奠定数据基础。  关键词:测井;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资源一般都是深埋在地下岩层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因此针对油气田的开发需要依靠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开采。其
期刊
摘要:为了能够使油田油井实现经济极限,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增加增产措施的应用。通过分析油田开发的特点并加强增产措施的可行性分析,结合油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产措施,才能够有效增加油田企业在开采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增产措施;油田;经济极限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油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油田企业应当大力推广油田油井的增产措施,在现代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油井一般都建立在
期刊
摘要:欢喜岭油田稠油吞吐区块已处于高轮次、高采出程度、高含水、低压、低产油的后期开发阶段,各种矛盾突出,稳产难度加大。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注空气辅助稠油吞吐技术研究,通过增产、氧化机理研究,制定了欢喜岭油田注空气辅助稠油吞吐适用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通过注入工艺与参数优化,现场实施5口井,累增液2181t,累增油1365t。实施后,油井周期产油量增加,地层压力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效果。该研究为稠
期刊
摘要: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本次古地貌的恢复采用印模法,首先制作地层残留厚度图和进行井震残余厚度校正;其次,进行视厚度校正;再次,应用盆地模拟软件Basin Mod 1D进行单井埋藏史模拟和压实恢复;最后,利用三维成图软件进行古地貌成图,综合分析古地貌特征。  关键词:古地貌;印模法;埋藏史模拟;压实恢复  曙北地区沙
期刊
摘要:针对油气田开采中后期开采难度高、开采成本高的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原因,合理对增长技术进行应用,有效恢复油气井的产量,充分对油气资源进行利用。本文将针对中后期老油田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一些有关老油田开采技术方法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采油工艺  为了增加油气井的产能,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采取必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各种增产技术措施,
期刊
摘要:烃源岩的品质及其分布特征是制约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勘探有利目标区带优选及井位优化部署的基础,对临河坳陷的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岩心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数据,对固阳组和临河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其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套烃源岩属于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1型为主,属于腐泥型,以生油为主,且有机质已达到成熟阶段,是临河坳陷聚集成藏
期刊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之下,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国内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了开采后期,所以稳定产量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油井的动态变化与地震预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便说明了对油井动态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油田采油;注水;对油井动态  油井动态稳定是提高油田采集量的关键,而油田采油、注水又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项目,所以,要想实现油田采集量最大化,必须协调好石油采油
期刊
摘要:临河坳陷是中—新生代坳陷—断陷盆地,白垩系和古近系是主要的勘探层系。应用地震、测井、录井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河坳陷中北部15口探井开展的钻井层序划分,建立了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带上地层展布特征。研究表明:白垩系—古近系共划分出五个层序界面,受到早期构造抬升影响S1与S2之间地层在兴隆构造带受到剥蚀并不发育,同时受到后期差异沉降,興隆构造带与磴口构造带也具有不同的地层展布格局。  关键词: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