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在内地新一轮金融开放中发挥作用

来源 :开放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地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的核心,在于推动资本项目开放。这一核心,决定了香港与内地金融领域的互动,将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针对目前香港与内地实现良性金融互动的诸多障碍,对香港如何配合内地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香港可以利用集资中心功能和营运环境优势,配合内地金融改革;可以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提供试验场;可以发挥地区金融中心功能,衔接内地与境外金融市场。
  [关键词]香港 内地 金融互动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4-0067-04
  [作者简介]庄芮(1971—),女,云南昆明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台港澳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
  
  按加入世贸组织的协定,到2006年12月,中国内地将全面开放本土金融市场。这新一轮开放,意味着内地金融业主体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将明显加快,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过程中,具有传统金融优势的香港如何发挥新作用,从而与内地实现良性互动,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香港与内地金融互动的新特点
  
  内地金融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核心,在于推动资本项目开放。这决定了香港与内地金融领域的互动,将由过去零散的、个别人才引进或粗浅的专业咨询,转向更深层面的业务与市场的衔接。具体而言,这种深度合作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香港要进一步配合内地资金“走出去”。过去20多年,香港作为中国境内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其相对成熟、开放的金融环境,为内地解决资金和外汇短缺等难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内地资金积累日益增多,居民储蓄和国家外汇储备持续攀高。因此,如何将内地储蓄更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如何为内地资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减少不断攀高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盈余,成为内地金融发展的新课题。从内容上看,内地的资本项目开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推动资本流入,二是推动资本流出。对于资本流入,内地2002年11月推出的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已开先河,今后努力的目标将侧重于放松资本流出。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在2006年允许保险公司购汇进行境外证券投资,这一举措将在实质上开启内地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闸门。所以,伴随内地资金流向需求的转变,香港作为中国境内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其作用将由过去配合外资流入内地,转化为进一步配合内地资金“走出去”。
  2.香港要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试验平台。内地资本项目开放的最终目的,是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近年来,内地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其中包括放松对外汇资本流出的限制、逐步降低强制结售汇比例要求、扩大外汇账户的使用范围、增加各个主体保留外汇头寸的比例,等等。2005年7月21日,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为标志,人民币汇率已由事实上的单一盯住美元,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首次实施人民币与美元的货币掉期操作,此外,还将于2006年实行即期外汇询价交易。这些举措,成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大推动力量。可以预见,人民币汇率改革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不断加深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关系重大,其推进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此过程中,香港在中国境内的独特地位和国际化金融中心的特点,决定了该地区必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首选试验平台。2004年CEPA实施以来,香港已经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据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底,已有38家香港银行(即几乎所有在香港经营零售业务的银行)已经开办人民币有关业务,人民币存款总额达225亿元;截至2005年9月底,香港银行已发出84922张人民币卡供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香港居民以人民币卡在内地签账和提款的累计额超过了2.4亿元人民币,而内地居民以人民币卡在香港签账和提款的累计额也已超过71.3亿港元。2006年后,随着CEPA第三阶段开放协议的实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将进一步走向融合,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也将发挥更多、更重大的作用。
  3.香港要成为联系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在2006年12月内地全面开放本土金融市场之前,CEPA不同阶段的开放,已为香港进入内地金融业提供了诸多先机。如CEPA对香港银行进入内地降低了资产规模要求;规定主管部门在审查有关盈利性资格时,将内地单家分行考核改为多家分行整体考核;自2004年11月1日起,香港银行内地分行经过批准,可以从事代理保险业务;等等。据银监会统计,随着CEPA的实施,目前香港银行在内地已拥有58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包括45家分行、10家支行、2家合资银行和1家财务公司,约占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1/4;另外,香港银行在内地还设立了24家代表处;在13家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中,香港银行就有6家;并且,目前已有3家香港银行获准参股内地的商业银行。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其互补性超过竞争性,香港银行在增加内地银行压力的同时,更在管理经验、金融创新、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效率等方面,为内地银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香港与内地金融联系的增强,是两地经济融合的必然结果,这既有利于内地借助香港的独特地位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也为香港凭借服务内地而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创造了巨大空间,因为对于香港来说,其经济必须与腹地形成良性互动才有前途,具体到金融业务,香港除了服务内地之外,也很难有其他更具规模的腹地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应该通过与内地金融的良性互动,成为联系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
  
  二、香港与内地实现金融互动的障碍
  
  香港与内地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金融合作,形成良性金融互动,目前还存在如下障碍:
  一是CEPA在落实过程中面临诸多执行问题。CEPA为包括金融业在内的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香港从业者或多或少在内地都遭遇了一些执行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内地的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过长。CEPA对香港金融业的开放承诺只比内地的入世承诺提早两年左右,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要经过各级政府层层审批,有些环节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而更受延误,这极大地影响了香港金融优势在内地的发挥。其次是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过高。如CEPA允许香港中小服务提供者以合并方式进入内地,但对于香港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合并并非易事,且也需时日,所以仍然难以进入内地市场。再次是基层了解CEPA不够,地方政府落实不力。调查表明,尽管CEPA实施已两年左右,但在内地的基层,特别是内地企业,相当一部分人对于CEPA仍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利用CEPA的机遇与香港企业合作。另外,某些地方政府或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或由于缺乏针对CEPA的配套细则,在落实CEPA过程中执行不力。
  二是香港承接内地金融业务还受政策局限。目前,CEPA只对香港银行开放了人民币存款业务,为此,香港方面必须定期将人民币汇回内地,据报道,现在从香港汇回内地的人民币每月高达1000万元;香港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人民币汇款服务,但也规定只能汇入内地同名银行账户,并且每人每天汇款额不能超过5万元人民币。这种局面,使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作用仅限于满足个人旅游消费,严重制约了香港银行服务内地优势的发挥。保险业领域,根据CEPA,香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策略合并组成集团,按照相关市场准入条件,直接进入内地保险市场;具有中国公民身份的香港居民在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后,无需经过预先批准,就可以在内地执业并销售内地保险公司产品。然而,香港保险公司的策略合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香港公民因语言、法规、经营特征的两地差异等原因,参加内地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又极低,所以,香港金融机构和金融专业人才要服务内地,还面临许多实际困难。
  三是内地自身的金融改革有待推进。内地与香港要形成良性金融互动,一方面需要内地进一步落实CEPA、开放本地市场,另一方面更有赖于内地金融改革的突破。近年来,内地先后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如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并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商业银行获得除定期和活期存款以外的6种存款的利息定价权;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等等。但就现阶段而言,内地金融改革的推进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还有两家有待“股改上市”,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又对相关监管提出挑战,等等。总之,所有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都将可能影响内地与香港在金融领域的深层合作。
  四是两地金融基础设施的联系不够紧密,香港金融优势的转化需要时间。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的不断融合,两地的金融往来日益增多,进一步加强合作、形成良性互动,还需要建设相应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可是,现阶段内地与香港仅在支付、结算和托管等方面有数个系统实现了联合,其余方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联系都还相当薄弱,香港也缺乏一个能够全面处理人民币交易的金融平台。此外,CEPA实施以来,部分香港银行进入内地,熟悉当地客户、降低因分支机构少而带来的成本问题、成功移植香港的经营理念和相关经验等,都还需要一段时期。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香港金融目前在内地优势的发挥。
  要突破上述种种障碍,首先需要内地尽快提高落实CEPA的行政效率,拓宽香港金融机构承接内地金融业务的范围,加快自身金融改革;另一方面,还需要香港与内地一起努力,共同加强两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两地金融平台的联系,以期两地金融逐步形成良性互动。
  
  三、香港如何配合内地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
  
  内地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主要着眼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在此过程中,香港要发挥新优势、新作用,同时加强并巩固其竞争优势,关键是要通过配合内地金融开放,抓住机遇和发展空间,致力成为中国境内首选的集资中心和地区金融中心。具体地讲,香港可以在下述领域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第一, 利用集资中心功能和营运环境优势,配合内地推进金融改革。内地金融改革迫切需要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等问题,其中,尤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重,因为占内地金融资产53.6%的国有商业银行能否真正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直接关乎内地金融改革的成败。对比国际水准,内地银行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银行自身贷款的潜在风险较大,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2)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据瑞士洛桑管理与发展学院(IMD)对60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银行与金融服务所进行的评比,内地银行排名第53位,落后于印度、印尼和巴西,而中国香港则名列第一。针对这些问题,内地目前的基本思路是以 “股改上市”为手段,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部改造,最终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已经说明,国有商业银行选择在香港上市,对香港而言,可以充分发挥其集资中心功能;对内地而言,则一方面可以满足商业银行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直接到境外上市的巨大风险。众所周知,香港对于上市是有着一整套严格要求的。香港可以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要求,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在筹备和安排上市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地进行内部改革,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加强业务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使各项指标达到相关水准。并且,由于香港在金融服务方面位居世界第一,故其经验和服务模式等也都可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在配合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方面,香港的集资中心功能及其相对成熟、严格的营运环境,仍将大有可为。
  第二,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提供试验场。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是内地资本项目开放的必然结果。香港地处中国境内,又是一个完全开放、相对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自然应该成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首选试验平台。为此,香港必须首先熟悉人民币业务,然后随政策调整不断拓宽人民币业务范围,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便捷处理人民币交易的金融平台,形成中国境内面向国际的一个重要的人民币结算中心,继而充分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05年10月12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其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宣布,中央政府已原则同意继续扩大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其中包括:(1)将可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的“指定商户”,从原定的仅限于购物、餐饮、住宿等个人消费的商户,扩大到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领域;(2)香港居民可以开立人民币支票账户,并可用支票在每个账户每天8万元人民币的限额内,在广东省支付消费性支出;(3)香港个人存户将人民币汇入内地同名账户的汇款限额,从每人每天最高5万元,提高到最高8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说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空间将日益扩大,尽管目前仍有不少限制,但对于香港来说,机遇的确是在增加。香港应该及时抓住这些机遇,积极争取更多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的金融活动在港进行,如香港和内地可以尝试开展两地贸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也可以在香港试发人民币债券并提供相关银行服务,等等。总之,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既有利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又有利于香港发挥优势、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第三,发挥地区金融中心功能,衔接内地与境外金融市场。内地开放资本项目,主要从推动资金顺利流入和顺利流出两个方面着手。不久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官员已经表示,2006年,内地将降低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门槛,即最低资本额(最新财政年度管理的证券总价值)准入标准从10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并缩短原先大多设定为1年的QFII资金汇出锁定期,根据证监会拟订中的草案稿,基金的禁汇期将缩短为3个月,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缩短为6个月;与此同时,内地将允许保险公司购汇进行境外证券投资,比之以往不涉及外汇兑换的“允许保险公司进行境外投资”,这是内地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一种实质性的推进,自此,内地将引导境内机构和个人外汇资金“间接”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而且还将出台规定,规范境内居民持有境外股票及股票期权。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内地试图通过QFII和QDII,逐步放松资本在内地的流入和流出限制。从实践角度看,QFII要求内地丰富并完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发展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QDII要求内地资金“走出去”,寻求多种投资渠道。在这两方面,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显然具有发挥潜能的巨大优势。例如,香港可以通过咨询、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为内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包括衍生产品)、丰富金融交易品种及其利率期限结构提供有益经验和指导;同时,香港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交易活跃、投资工具多样、制度严格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市和股市),为内地资金“走出去”搭建平台,并提供有关的金融中介服务。在引导资金进出内地、衔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香港不仅服务了内地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而且还更加凸显其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加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收稿日期: 2006-07-03 责任编辑: 垠喜)
其他文献
法国出版《金融全球化》一书法国发现出版社1996年出版了《金融全球化———起源、代价和关键问题》一书。该书主编弗朗索瓦·沙斯奈是经合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巴黎第八大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research on the Devonian period was part of some successful IGCP projects, such as IGCP 216 """"""""Global biological events in Eart
放弃马克思主义会毁掉共产党──斯拉温致久加诺夫的公开信李永全编译俄罗斯《真理报》政治理论部主任鲍·斯拉温教授在1995年第3期《选择》杂志上发表致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
美国学者评后现代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继红摘编美国匹兹堡大学学者卡罗尔·斯特拜尔在《每月评论》1995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和马克思》的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有继承性网络和生成性网络两种原型;企业家个人的社会网络、海外华人网络、企业社会网络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社会网络;网络的结构、网络的资源、网络的
俄罗斯公决与大选后的局势及其影响1993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部、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科社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
在全球公域的界定标准下,北极和南极都存在超出国家主权边界之外、涉及到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部分,存在着部分"全球公域"的事实。极地公域的地理连通性、战略威慑有效性、资源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产后及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俄罗斯学者古列维奇谈反文化及亚文化群问题巴·古列维奇在俄罗斯《自由思想》杂志199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就反文化的涵义、形成的过程、一般特征、在历史上的作用及亚文化群等
2010年2月28日.在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北大门.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式揭牌,标志着梧桐山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