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根除Hp方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患者均接受莫沙必利、铝碳酸镁、雷尼替丁治疗4周,治疗组37例同时接受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Hp治疗7d,治疗结束后两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痊愈24例,总有效率89.2%,治疗组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方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根除Hp;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36-02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病种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是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从而产生炎症性病变,其机制与胃排空功能障碍、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有关,治疗多采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等治疗[1]。根除Hp治疗BRG是否有效,临床中分歧较大,为探讨根除Hp方案在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意义,笔者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BRG患者92例,经筛选最后纳入观察患者74例,随机分为根除Hp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国内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参照其他学者的观点[2],本研究诊断标准如下:①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抑酸剂治疗无明显疗效,餐后加重,伴反酸、恶心、呕吐等,呕吐物中常含有胆汁;②胃镜胃内可见反流的胆汁,黏膜上有胆酸结晶斑附着,同时伴有胃黏膜充血呈赤红色,质脆和糜烂等。排除有消化道肿瘤疾病;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或哺乳妇女、精神疾病患者等不能配合接受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19990317,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mg,3次/d,饭前口服;铝碳酸镁(国药准字H10930011,赤峰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g,3次/d,餐后嚼服;雷尼替丁(国药准字H36021340,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150mg,2次/d,饭前口服;连续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治疗组同时接受根除Hp治疗7d(洛赛克2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变化及胃镜检查情况,参照其他学者临床研究[1],制定疗效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无充血糜烂、黏膜未见胆汁染色;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胃黏膜轻度充血糜烂、黏膜轻度胆汁染色;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胃镜检查胃黏膜中度充血糜烂、黏膜中度胆汁染色;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 x±s表示,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化学性胃炎的一种,依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前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后者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其发病可能与各种原因导致胃、十二指肠动力失衡和幽门的张力下降,胆汁与十二指肠液反流通过幽门进入胃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胃腔内反流的胆汁及十二指肠液潴留增加,不能及时洁扫[3]。单纯胆汁接触胃粘膜一般不会引起损害,但可刺激胃酸分泌,胆盐与胃酸结合后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从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同时H+逆向弥散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导致胃粘膜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可转化为溶血卵磷脂,返流进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
目前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笔者临床中使用莫沙必利能促进胃动力,铝碳酸镁保护胃黏膜细胞,雷尼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从而能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然而部分学者对患者进行胃镜、病理及HP检查发现[4],约有34.3%~57.1%的患者Hp检查呈阳性,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有利于Hp的种植,而Hp感染则可能通过延迟胃排空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并可能加重病情。为此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以根除。疗效研究表明,加入根除Hp治疗能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未对所有患者行Hp检查,也没能对其机制进行研究,这值得我们下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王志宁,袁晓英.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0):1227~1230
[2] 周心明,梁杏云.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5):680~682
[3] 张太坤,张光奇.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05~2806
[4] 王淑杰,徐立宏,王燕.胆汁反流性胃炎36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6, 46(16):79~80
作者单位:415101 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根除Hp;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36-02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病种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是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从而产生炎症性病变,其机制与胃排空功能障碍、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有关,治疗多采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等治疗[1]。根除Hp治疗BRG是否有效,临床中分歧较大,为探讨根除Hp方案在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意义,笔者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BRG患者92例,经筛选最后纳入观察患者74例,随机分为根除Hp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国内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参照其他学者的观点[2],本研究诊断标准如下:①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抑酸剂治疗无明显疗效,餐后加重,伴反酸、恶心、呕吐等,呕吐物中常含有胆汁;②胃镜胃内可见反流的胆汁,黏膜上有胆酸结晶斑附着,同时伴有胃黏膜充血呈赤红色,质脆和糜烂等。排除有消化道肿瘤疾病;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或哺乳妇女、精神疾病患者等不能配合接受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19990317,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mg,3次/d,饭前口服;铝碳酸镁(国药准字H10930011,赤峰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g,3次/d,餐后嚼服;雷尼替丁(国药准字H36021340,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150mg,2次/d,饭前口服;连续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治疗组同时接受根除Hp治疗7d(洛赛克2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变化及胃镜检查情况,参照其他学者临床研究[1],制定疗效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无充血糜烂、黏膜未见胆汁染色;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胃黏膜轻度充血糜烂、黏膜轻度胆汁染色;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胃镜检查胃黏膜中度充血糜烂、黏膜中度胆汁染色;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 x±s表示,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化学性胃炎的一种,依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前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后者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其发病可能与各种原因导致胃、十二指肠动力失衡和幽门的张力下降,胆汁与十二指肠液反流通过幽门进入胃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胃腔内反流的胆汁及十二指肠液潴留增加,不能及时洁扫[3]。单纯胆汁接触胃粘膜一般不会引起损害,但可刺激胃酸分泌,胆盐与胃酸结合后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从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同时H+逆向弥散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导致胃粘膜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可转化为溶血卵磷脂,返流进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
目前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笔者临床中使用莫沙必利能促进胃动力,铝碳酸镁保护胃黏膜细胞,雷尼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从而能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然而部分学者对患者进行胃镜、病理及HP检查发现[4],约有34.3%~57.1%的患者Hp检查呈阳性,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有利于Hp的种植,而Hp感染则可能通过延迟胃排空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并可能加重病情。为此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以根除。疗效研究表明,加入根除Hp治疗能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未对所有患者行Hp检查,也没能对其机制进行研究,这值得我们下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王志宁,袁晓英.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0):1227~1230
[2] 周心明,梁杏云.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5):680~682
[3] 张太坤,张光奇.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05~2806
[4] 王淑杰,徐立宏,王燕.胆汁反流性胃炎36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6, 46(16):79~80
作者单位:415101 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