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对NPM1突变的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309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PM1突变的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转染NPM1突变型(A型)质粒至U937细胞系构建稳定克隆A1和A2,利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共聚焦技术鉴定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显微镜下计数检测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①NPM1突变型U937细胞A1和A2经ATRA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对照组(未经ATRA处理组)水平的52.6%和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49,P=0.010;t=4.906,P=0.002)。②突变型细胞A1和A2的G0/G1期比例经ATRA处理后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0.1%和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4,P=0.010;t=15.850,P<0.001)。③U937细胞经ATRA处理后集落生长受抑制,其中空载体组集落数目下降了32.7%,野生型组下降了57.9%,突变型组(A1)下降了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07,P=0.010;t=22.090,P<0.001;t=90.200,P<0.001)。④突变型U937细胞经ATRA处理后p-ERK水平明显降低。⑤突变型U937细胞接受化疗药物联合ATR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化疗药物单药处理组,在化疗药物处理后添加ATRA能导致更多的细胞凋亡。

结论

ATRA能够抑制NPM1突变的U937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显著降低其ERK磷酸化水平。在NPM1突变的U937细胞中,当ATRA在化疗药物处理后添加能够与化疗药物发挥更强的协同杀伤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持黄斑结构的完整性,多种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如翻转内界膜瓣、自体内界膜移植、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应运而生。研究显示这些新术式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对人或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空气污染不仅会引起全身的症状和损害,也会对眼表产生影响,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并导致泪液的成分改变及泪膜稳定性下降,甚至损伤眼表上皮细胞。空气污染损伤眼表的机制主要为污染物对眼表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通过眼表面泪液功能单位而产生的继发性改变,其他损伤机制还包括污染物引起的炎症反应、诱导氧化应激产生等。如何防治环境因素
青光眼是导致不可逆盲的首要原因,包括视野缺损和视神经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和视神经轴突的逐步缺失。目前普遍认为高眼压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眼压是减缓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现免疫因素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非压力依赖性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免疫,甚至非免疫性生物效应都通过细胞因子来调控,而CD4+辅助性T细胞是细胞因子产生和调节的主要来源,其中Th1
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角膜病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可以避免角膜植片遭受二期白内障手术的损伤,并能快速恢复视力,成为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由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曲率不稳定且角膜形态不规则;导致三联手术后的屈光状态难以预测;而角膜缝线完全拆除后二期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则可以精确测算人工晶状体的度数以减少术后的屈光误差。因此,也有许
微生物感染(包括寄生虫感染)可以打破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诱发机体出现自身免疫症状。分子模拟作为外来抗原与自身抗原之间的一种常见现象,被认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中的模拟抗原肽非但不会诱导机体出现自身免疫症状,甚至还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修饰抗原肽,对再次受到相似抗原入侵的机体从抗体水平或者T细胞水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立足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HLH且合并消化道出血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中,男32例(61.5%),女20例(38.5%),中位年龄为26(6~64)岁,其中EBV相关者36例(69.2%),淋巴瘤相关者5例(9.6%),原发性HLH者3例(5.8%),风湿免疫相关者3例(5.8%),结核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病情变化特点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ET转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44岁,初诊ET时PLT 500×109/L,3年后疾病转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WT1基因由初诊时77拷贝/10 000 ABL拷贝升至13 171拷贝/1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