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是小学生认识、判断、分析问题的根据,是理解法则定理、公式的基础,是思考的前提。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把握不好,往往是教师枯燥地讲,学生被动地学。这就造成教师不愿讲概念课,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切实理解、掌握概念的确切含义。这里,除了教师认识上的不足外,更多的是讲授方法的不恰当。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讲授概念,学生更确切地把握概念呢?
1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 入概念
概念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有目的地引入概念,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从已有知识或看到的现象中、从发现的规律中抽象概括出概念。
概念的引入如果贴切、自然、生动,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概念知识是从客观现实、客观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感觉到确确实实是那么回事。因此,教师要在概念的引入上动脑筋下工夫,有目的地引入概念,使学生觉得有意思,感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揭示概念、理解概念也就容易多了。
2 从实物教具演示的直观中引 入概念
在教学中,通常情况下定义、概念都通过实物、教具的直观演示引入。例如在讲体积概念的时候,笔者用同样大小的2只玻璃杯,里面盛满水;然后拿2个大小不同的石块,分别放在这2个杯子里,让学生观察哪个杯子里流出的水多,并且思考为什么?学生很感兴趣,都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很快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知识。教师再让学生举出一个例子,学生很快想到学到的语文课文《乌鸦喝水》,乌鸦往瓶子里叼石块才把水喝到,从而也验证了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知识。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很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入概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例如教“圆周率”这一概念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大小不同的圆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不论大圆、小圆,圆的周长总是这个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从而引入概念。
4 借助已有知识引入概念
邻近属概念加种差这样的概念可借助已有知识引入概念。比如在教梯形的时候,借助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二者有何区别?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动脑思考,纷纷回答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那些图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时就可因势利导,指出这样的图形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梯形。这样的概念,笔者在教学中先把它们与邻近的种概念比较,发现不同点,也就发现了这个概念的种差即本质属性,从而引入概念。
5 采用计算、填空、做趣味题 的方式引入概念
比如讲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时,若直接向学生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表中数量的变化情况,这样的引入往往突然,学生也不感兴趣。笔者在教正比例意义时,先让学生做一道填空题: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表1所示,根据表中的数字间的规律把表补充完整。
学生通过讨论,动脑分析,从时间1小时、路程60千米,时间2小时、路程120千米,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3组对应的数中发现,路程与时间的商(也就是比值)总是60千米,也就是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不变。根据这个规律,与3小时对应的路程就是60×3=180千米,与240千米对应的时间也就是240÷60=4小時,其他几个空也就很容易填上。填完后,就变成例题。
学生要想把表补充完整,就得发现路程除以时间的商也就是速度不变这一规律,这一规律也就是成正比例的2种量的本质属性。再通过学习例题,用数学语言概括,从而揭示正比例的关系式及意义。通过讨论,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全体学生在做一道比较感兴趣的填空题的过程中引入概念,并且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概念掌握得也比较好。教反比例的意义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对这种比较抽象、比较长的概念从讨论中引发积极性,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而掌握概念。
总之,教师只有多动脑,从概念的引入入手,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出发,从锻炼学生的技能考虑,才能把概念教得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公主岭工作站)
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把握不好,往往是教师枯燥地讲,学生被动地学。这就造成教师不愿讲概念课,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切实理解、掌握概念的确切含义。这里,除了教师认识上的不足外,更多的是讲授方法的不恰当。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讲授概念,学生更确切地把握概念呢?
1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 入概念
概念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有目的地引入概念,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从已有知识或看到的现象中、从发现的规律中抽象概括出概念。
概念的引入如果贴切、自然、生动,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概念知识是从客观现实、客观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感觉到确确实实是那么回事。因此,教师要在概念的引入上动脑筋下工夫,有目的地引入概念,使学生觉得有意思,感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揭示概念、理解概念也就容易多了。
2 从实物教具演示的直观中引 入概念
在教学中,通常情况下定义、概念都通过实物、教具的直观演示引入。例如在讲体积概念的时候,笔者用同样大小的2只玻璃杯,里面盛满水;然后拿2个大小不同的石块,分别放在这2个杯子里,让学生观察哪个杯子里流出的水多,并且思考为什么?学生很感兴趣,都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很快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知识。教师再让学生举出一个例子,学生很快想到学到的语文课文《乌鸦喝水》,乌鸦往瓶子里叼石块才把水喝到,从而也验证了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知识。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很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入概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例如教“圆周率”这一概念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大小不同的圆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不论大圆、小圆,圆的周长总是这个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从而引入概念。
4 借助已有知识引入概念
邻近属概念加种差这样的概念可借助已有知识引入概念。比如在教梯形的时候,借助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二者有何区别?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动脑思考,纷纷回答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那些图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时就可因势利导,指出这样的图形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梯形。这样的概念,笔者在教学中先把它们与邻近的种概念比较,发现不同点,也就发现了这个概念的种差即本质属性,从而引入概念。
5 采用计算、填空、做趣味题 的方式引入概念
比如讲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时,若直接向学生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表中数量的变化情况,这样的引入往往突然,学生也不感兴趣。笔者在教正比例意义时,先让学生做一道填空题: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表1所示,根据表中的数字间的规律把表补充完整。
学生通过讨论,动脑分析,从时间1小时、路程60千米,时间2小时、路程120千米,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3组对应的数中发现,路程与时间的商(也就是比值)总是60千米,也就是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不变。根据这个规律,与3小时对应的路程就是60×3=180千米,与240千米对应的时间也就是240÷60=4小時,其他几个空也就很容易填上。填完后,就变成例题。
学生要想把表补充完整,就得发现路程除以时间的商也就是速度不变这一规律,这一规律也就是成正比例的2种量的本质属性。再通过学习例题,用数学语言概括,从而揭示正比例的关系式及意义。通过讨论,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全体学生在做一道比较感兴趣的填空题的过程中引入概念,并且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概念掌握得也比较好。教反比例的意义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对这种比较抽象、比较长的概念从讨论中引发积极性,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而掌握概念。
总之,教师只有多动脑,从概念的引入入手,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出发,从锻炼学生的技能考虑,才能把概念教得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公主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