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填补我国学术界研究空白的扛鼎之作

来源 :中国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孙平华老师所着的《世界人权宣言研究》一书作爲国家社科基金後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2012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采用了16开本,全书共440页,定价50元。该书选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填补我国学术界人权研究空白的作用。它以宽阔的视野、科学的方法、丰富的内容、严谨的结构、周密的论证,从历史、哲学、法律、语言等跨学科的角度,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世界人权宣言》的历史渊源、诞生历程、文本措辞、实体内容及法律地位,并从联合国、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层面讨论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落实情况,阐述了我国实现国际人权标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我国提高人权保护水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堪称我国人权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第一,该书选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也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世界人权宣言》作爲联合国大会发布最早、影响最大的人权文献,在全人类社会和国际人权的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作爲世界各国和各族人民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爲联合国、区域性乃至国家层面的人权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爲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权保障制度的一块基石,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正如该书序言二中,杨宇冠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它庄严宣告了世界上每一个自然人的权利,它深刻阐述了人与政府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它是当代人权领域最权威的文件,是其後所有涉及人权的国际公约和文书的渊源、它是各国人权立法的根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正是由於该人权文献极爲重要,对该文献的研究其选题具有重大的价值,而我国又一直没有人对该文献从事过系统的研究,这就更加凸显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也更加彰显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意义。该项研究「对於我国进一步高举人权旗帜、推进人权事业发展、增强在国际人权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董云虎教授爲本书所撰写的序言一第1页)
  第二,该书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展现了人权保护体系的巨幅画卷。譬如,在探讨《世界人权宣言》的历史渊源时,作者不仅总览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还将非西方的文化传统和人权理念展现给读者,从「天赋人权」思想的发展历程到英、美、法三国的人权法治传统和实践,深入剖析了《宣言》诞生的基础和渊源。又如,在对《世界人权宣言》的文本研究中,作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後开展深入调查,爲探讨文本来源几乎穷尽一切文献,爲了彻底搞清楚文本内容的确切措辞,作者采用了「交叉验证」的研究方法,将中文作准本、中文流行本、英文本和法文本一一做了详细比较和分析,最後提出了建议本。其中,作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交叉验证、综合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成功运用,不仅爲本书深入研究各项所涉及的内容提供了方法上的保障,而且还使该项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董云虎教授对该书的个案式研究极爲称道,认爲该书的创新处之一就是:「对《宣言》首次进行了立体的案例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开展其他国际人权文书的个案式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见《世界人权宣言研究》序言一第2页)如果说该书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话,那麽它的实践论部分则在展现联合国、区域性和国家层面的人权立法和人权保护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成功展现了全人类人权保护体系的巨幅画卷。从多种研究方法的成功运用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治学态度端正而严谨,而且作者多种研究方法的高超驾驭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对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该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能够从跨学科的角度对《世界人权宣言》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作者能够从历史渊源、诞生历程、文本措辞、实体内容及法律地位等来系统探讨《世界人权宣言》,这些部分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联系,一步步深入讨论这一历史性文献,不仅以正确的立论确保了论着研究的大方向,而且其论证逻辑也极爲严密,一环紧扣一环,将整个《宣言》的有关起源、历程、文本、内容及其地位等完整地展现出来。除了上述本体论的部分外,作者从联合国、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层面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落实情况展开了深入探讨,展现了该文献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整个论证的过程中,既涉及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又涉及非西方文化及人权理念,尤其是首次系统而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代表张彭春在《世界人权宣言》起草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不仅对我国学术界而且对国际人权研究领域来说,都是一项值得重视的重要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该书设专章对我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开展了深入的探究,不仅深入探讨了我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起草的背景及其过程、基本内容、基本特徵和重要意义,还详细讨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实现国际人权标准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提高人权保护水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论证逻辑从《宣言》本体论开始,到实践论中的具体落实。从国际层面到区域层面,再从区域层面到国家层面。从我国人权现状与《宣言》人权标准的差距分析到我国实现国际人权标准基本原则的提出,再从这些基本原则到提出我国提高人权保护水平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整个论证极其严密,而且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展示了作者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正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跨国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人权事务工作组专家迈克尔·阿多在所撰写的序言三中所评论的那样:「该书作者采用了哲学、政治、历史和法律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他的结构严谨,因此适合於各个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见《世界人权宣言研究》序言三中译文部分)另外,自该书出版以来的短短时间内,就有不少书店和大学图书馆将该书编入不同的门类,有的编入国际政治类,有的编入国际关系类,有的编入法律类,有的甚至编入人权法学类,还有的编入人文社科类等。这些分类虽然不一定完全规范其分类标准也不统一,但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该书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将成爲我国人权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多个不同学科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该书作者有很强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那洋洋洒洒的40余万字的严谨论述成爲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孙平华老师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具有英语和中文专业双本科学习经历,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从事过多年英语编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编辑经验,他不仅具有跨学科的双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英国华威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硕士)及人权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第一位人权法学博士、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人权法学博士)研究背景,尤其是他不仅有英国留学和访学的海外学历背景,还曾应邀爲英国埃克斯特大学法学院开设过「中国人权」硕士研究生课程。正是由於上述经历,他在英语语言的运用和外语资料的获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对中、英、法文本的比较研究也彰显了他那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和驾驭不同语言开展深入研究的杰出才能。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本人2012年所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功获批,其最终成果也将以英文专着形式在英国出版发行;而他在英国访学期间所潜心研究的另一项国际合作课题其预期成果已经被纳入欧洲最大的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的图书出版计划,预计不久的将来,该成果也将在德国出版,并在欧洲和全球发行。他的这项研究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被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专家迈克尔·阿多评价爲:「这是一项原创性的研究,将填补国际人权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人权研究领域已经并正在做出不菲的成就,但作者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与他本人对学业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志趣高远的人生追求分不开的。总之,我欣喜地看到,作者借助其外语优势,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人权法学研究领域占据了学术研究的制高点,成功填补了我国人权法学研究的空白,爲我国人权法学的研究的深入开展树立了榜样。
  第五,该书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力作,将对我国人权理论体系的构建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尽管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权理论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在学术界还远没有达成共识,完成整个人权保护理论体系的构建无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孙平华老师的《世界人权宣言研究》一书对构建我国人权理论体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该书不仅对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文献进行了深入剖析,而且在很多章节都提出了新观点和新主张,这对一项原创性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而作者新观点和新主张是在分析、比较和综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对国际人权机制和国内人权保护成就的研究等。然而,正如董云虎教授在该书序言一中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的人权事业方兴未艾,我国的人权研究任重道远。」该书作者已经在人权研究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期待着作者更多的优秀成果出版问世,爲构筑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权保障理论体系以及爲全人类人权保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In the U.S. constitutional history, the Lochner Era was a contradictory and controversial period, during which time, about forty years, the U.S. Federal Supreme Court made a series of controversial de
期刊
Since the release of China’s Trust Law in 2001, a lot of issues have arisen. One the one hand, the existing concept in the civil law system conflicts with the trust law. On the other, there is huge de
期刊
1. Presence of the Problem: Right of Privacy that has Lost Protection  Regulations on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Regulations) does not only aim to ensure that citizens, leg
期刊
自2011年7月国家版权局正式启动《着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专家建议稿工作以来,《着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很快引起中国学界、实务界与产业界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2012年3月底,国家版权局公布了《〈着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修改草案」),修改的内容更是引起了各界对着作权法的大讨论,尤其是音乐界,国际上也引起一定的关注。这些修改内容值得检讨,尤其是私人复制、录音制品法定许可与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
期刊
The third amendment to Copyright Law quickly has caught a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practical and industrial field around China since National Copyright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started the th
期刊
With business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ivil litigations involving Chinese defendants in both U.S. federal and state courts have been rapidly growing in recent years, a trend l
期刊
Almost all constitutions across the globe incorporate provisions about protection of ownership right. However, such a provision was placed in the section of general principles instead of in the part o
期刊
The current state institutions in China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on Program of 1949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1954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 of 1982. The development and ex
期刊
题解:我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根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期刊
China’s 1982 Constitution was promulgat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ree decades ago. Since then, this constitu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is country in its reform and open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