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褶纹的表现追踪传统中国人物画用线技巧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lusa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线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传统中国人物画,把衣褶纹的表现和处理技巧当作重要的艺术手法和审美对象。蔚为大观的“十八描”即其经典之集成。人物画除了相貌表情和手部动作这些重点外,衣服的描绘和表现同样占据了重要位置。展开画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面积流畅、洒脱的衣褶纹线,爱画的朋友此时早已心驰神往,甘之如饴了。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西晋吴地画家卫协(公元3—4世纪)“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虽不赅备形似,颇得壮气”。迄今可见的商周青铜器、秦汉墓葬壁画、画像砖(石)及漆器上的人物图像,确实都十分简略质朴。随着东汉后期的佛教东渐,宗教艺术也伴随着丝路驼队(亦有从缅甸及南部海路)慢慢传遍华夏大地,印度佛教艺术通过吸收融合地中海东部欧亚非发达的人类早期文明,再借助胡僧和西域艺人带来的大量佛像画稿粉本,为我们的祖先开辟了一片认知的新领域和表现的新天地。佛像五官端正、面容精致、刻画入微,表情肃穆,姿态庄重,丰富多变,手部动作收放自如,美不胜收,这一点是传统中国人物画所不及的。几番追摹研习激起了本土艺人士大夫的创作热情。自四世纪末至六世纪初,文人才子大量参与绘画艺事,彻底摆脱了人物画稚拙简略之风,兴起了一场本土化、雅驯化的艺术再造运动,载入了以画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为主轴的艺术史。
  魏晋以前我国人物画之所以简约风尚,部分原因是政治和文化意识崇尚天地混元,统一于道,唯上智者为天地苍生立心行道,个体的人则不被重视,其次是在表现技巧方面一直缺少合适的表现方式。汉末至六朝以来,战乱频发,生灵涂炭,社会动荡催生了个体人文意识的觉醒。《古诗十九首》若空谷足音,效仿竹林七贤的超脱人生观已蔚然成风,中国古代人物画也借势崛起。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老的三幅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全被归在顾恺之名下,其实这些画应是唐宋时的摹品。顾恺之(348—409年)同时代或稍后的大部分画家都以人物画为主要创作题材,传说他在当时建康(今江苏南京)瓦官寺绘《维摩居士像》,画成后大开山门,让如潮的观者亲临现场看他为维摩诘居士点睛开光,顿时维摩诘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衣带舒卷飘拂之态鲜活,满堂光华,极一时之盛。还有传闻他画裴楷像,画成后又在颊上加三毫,使之更有神采。为谢鲲画像时,他谓“此子宜置丘壑中”的创作构想,表明当时文人画家对所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与个性气质的刻画,以及对形象的塑造,都已上升至对以形写神、传神阿堵这种层面的探索追求,这也为后来中国古代绘画写实主义发展稍逊于表现主义(写意)埋下了伏笔。
  从传为顾恺之所作的《列女仁智图》,可以分析衣褶纹由两汉人物图像上的生拙杂乱,走向南北朝时期流畅飘逸、神采飞扬的历程。中国古代的衣着,通常是平民穿麻、贵族衣绸,新的麻纤维质地较硬,衣纹线呈方折多横纹,穿旧糟烂后无法形成漂亮的衣纹线;丝绸虽软,但有一定垂性,且光泽鲜亮,衣绸者形体外轮廓线舒柔靓丽,但绸衣本身无法形成通体舒展飘荡的衣褶纹线。地中海东边的古希腊人,他们穿精纺的羊毛薄呢,不裁少剪,整块衣料披挂缠绕于身,又由于呢子自身的重量,尽显服装的悬垂性和衣褶纹线交叠流畅的美感,这种衣着风格也广泛地表现在他们创作的雕刻艺术作品中。后经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四世东征印度及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化时代,这种艺术样式和表现手法被带到印度和中亚,并融入了犍陀罗佛教艺术。来到中国后,从传播、接受、生根到为我所用、成我面目,仅一百多年。如果说顾恺之此画用水墨渲染,画出衣褶、衣服结构、明暗对比和体积感,尚是初始阶段揣摩探究式的学习模仿,那么1959年后南京地区多座南朝时期(420—589年)帝陵贵族墓出土的竹林七贤模印拼镶砖画(有研究者认为该图稿作者为顾恺之),衣褶纹线画得圆转纯熟,则代表这种风格走向成熟;同时期稍晚,洛阳北邙山发现了北魏宁懋石室線刻画(527年),其衣褶纹线流畅飘扬,当可与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524年)浮雕神韵相埒,其精妙之处都在衣褶纹线的表现和技巧处理,皆可称善并冠绝于当时。
  公元589年开始,至唐、两宋都保持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加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绘画全方位地展示了长期繁荣的面貌。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787年)描绘的虽然是释迦牟尼诞生的故事,但是画面呈现的分明是中国帝王家喜添皇子的情景,他用略有粗细变化的毛笔线条描绘衣纹,笔下人物风流倜傥,气象万千,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也因此一直被中国古代人物画家推崇为祖师。吴道子对线条驾驭的高超能力,标志着时代的绘画高度。怪不得苏东坡如是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也。”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名作煌煌,两宋时则进入了山水花鸟画的时代。中唐以后的人物画家,大都已褪去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佛教艺术中借鉴学习来的衣纹表现的痕迹,也对魏晋南北朝形成的样式化的表现方法有所舍弃。各家心照不宣地按照自己的感受和个性擅长来作画,有意规避夸张繁密的衣褶线程式化习惯,显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只有宗教画(佛道)中还沿用这种经典的方法,延续着曾经的辉煌。元代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依然气势磅礴。
  这一时期绘画手法的多样化,尤其是线条表现的多样化,从没有粗细变化的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魏晋南北朝)到有粗细变化的铁线描、莼菜描、兰叶描、折芦描、钉头鼠尾描(唐宋及之后),使得画家越来越个性化,以人物题材为主的固有模式慢慢让位于其他思路,线描中的衣褶纹表现也慢慢淡出一般画家的视野和技巧范畴。那种衣带飘飘、裙裾飞扬的表现技巧成为仕女和宗教绘画的专属。历史无法重复,但必须尊重,人们永远会记住飘逸的衣褶纹线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激起后人对绘画的眷恋及向往。
其他文献
摘要: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其代表作之一正是《出水芙蓉图》。这幅作品虽然画幅不大,但是在构图方面却不同于其他作品,而且在勾、染等方面也体现了宋代艺术的形式美。本文在研究其技法的基础上感悟、探究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宋代花鸟;《出水芙蓉图》;技法;艺术特色  一、《出水芙蓉图》的绘画背景与构图取材  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前车之鉴,令南宋的统治者非常担忧,他们吸取了贪图安逸
期刊
摘要:金农生于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稽留山民、昔耶居士等,有“扬州八怪”之首的美誉。金农有诗名,善画工书,尤“漆书”自创一格,为清代书法名家,亦是清代碑学运动的主力军。  关键词:金农;书法;创新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史,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都不是墨守成规、死守观念的人,他们往往于继承中努力找寻自我,又
期刊
摘要:在油画创作中,光线的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者对光的理解和运用不断发生改变。列宾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令人震撼,他一挥而就的背后是巨量的草图积累。列宾的创作充满了尝试和推敲,不曾放过每一个细枝末节。本文针对其油画创作中造型光的设计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寻觅大师在油画中对光影语言的应用,探索现今的油画表现方法。  关键词:光影;油画;列宾  我们
期刊
摘要:高山辰雄20世纪70年代出使中国以后,在日本民族审美现实的基础上,其绘画作品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融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抽象意识的,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从他后期的作品《秋日》《星辰》《音》《明星》中可见一斑。其晚年艺术风格的转变,是一种成功地融合诸多文化且保留自身优良传统的大胆尝试。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高山辰雄的绘画历程及背景,着重探析其后期绘画风格的转变及表现特征。  关键词:高山辰雄;绘
期刊
摘要:“徐熙野逸”概括了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特点,在中国花鸟画史中有着超然的地位,传递了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深邃魅力。徐熙的创作技法为众多绘画者所推崇、借鉴与学习,伴随着徐熙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徐熙创作技法体现了百代不衰的中国民族画特征,成为现代绘画中中国风画作的楷模和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借鉴、赏析与研究徐熙画技特点,对花鸟绘画提供现实意义。  关键词:徐熙;花鸟画风格;创作技法  徐熙是五
期刊
摘要:宋代花鸟作品以“黄家富贵”为新向标,对后世花鸟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幅以神领形的《双喜图》,不仅能够反映宋代花鸟画画家对“求真”及“尚意”的追求,还凸显了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和内在美学特点。  关键词:崔白《双喜图》;以神领形;内在美学  一、自然且充满趣味的绘画风格  崔白在宋神宗赵顼的照顾下进图画院,尤喜绘画植物与动物。其进入画院,于徐熙、黄荃画风的基础上改变了画院最初流行的细腻艳丽的绘
期刊
摘要:《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清代兴起的碑学热为吴昌硕因《石鼓文》而闻名提供了时代背景,他从临写继承《石鼓文》到突出《石鼓文》的原貌,再到后来变《石鼓文》之体貌为自身所需,从走进《石鼓文》到走出《石鼓文》,高雅出奇,前无古人,自成一家。《石鼓文》成就了吴昌硕,也因吴昌硕而发扬光大。本文主要就《石鼓文》对吴昌硕篆书不同时期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石鼓文》对吴昌硕艺术生涯的重要作用。  关键
期刊
摘要:中国工笔画在绘画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传统工笔画喜用抒情式的表达,对自然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新工笔”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构图形式、绘画语言等都与传统工笔画存在差别。雷苗是当代花鸟画的典型代表画家,其作品无论在构图形式还是在技法表现方面都极具新工笔花鸟画特色,既打破传统又具有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以雷苗工笔花鸟画作品为例,探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博物馆讲解也有了新方式。用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符合现代技术改革与现代文化表现的要求,也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尝试通过“云讲国宝”作品案例,分析短视频讲解的优势与特点,为博物馆讲解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短视频;讲解  随着“互联网+博物馆”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将更多的馆藏资源应用于数字化传播平台。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大多数博物馆不得不
期刊
摘要:仿生学和设计学经过人类的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独特设计门类,被称为“仿生设计”。现代家具设计是利用动物的某种特质结合人机工程学中相关人体尺寸,制作出更加符合人体舒适度的家具。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自然形态特质而得到的生物自然形态,在家具设计领域,乃至整个设计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形态为设计领域从业者拓展了设计思路。  关键词:仿生设计;特质;尺寸;家具设计  明代家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