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土壤飞翔的红薯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核”是回归“精神家园”的。在一种“文化乡愁”中,现代人都是矛盾的交织体,诗人们更甚。他们既反传统又认同传统,既想寻求超脱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思想依托,这种“寻根”的文化心态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坊经济开发区作家协会主席于正军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写得最多、在我看来也是写得最好和最为动人的,是他献给乡村的诗篇。一旦他的心灵返回乡村故园,他的诗情就会变得无比充沛和丰盈,他的心会变得格外敏感与柔软。组诗《乡村记忆》通过对熟悉的乡村事物进行分解和情感介入,借助这些事物生发出思辨意味,并使之抵达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雪中的老胡同》开篇就给了我们这种感受:“故乡胡同口,那盏灯笼/就像引路的航标/指引我回归久违的避风港/步步深入胡同,一场大雪/簌簌飘落,仿佛神秘的象形文字/写在我的脸上”。百年的胡同可以借助雪的力量返老还童,然而“多少亲人与邻舍,一个个身影/从胡同里黯然消逝”。与其说诗人重温故地,不如说是睹物伤情。一条老胡同装满了淡淡的忧思。这首诗写得非常深情、自由,如天马行空,无羁无绊,而精、气、神,这三位一体的灵感要素则又使于正军的诗歌保持了一种整体性,有效地凸显意象、抒情和韵律的优美,达到一种理性的宽泛思考效果。
  诗歌归根结底,是要慰藉乡愁的。每一个诗人的写作,都是一次奥德修斯的返乡——无论他返回故乡,还是返回自身。据我理解,故乡应该包含自在、天性、天然、朴拙、和谐、欢乐等概念。故乡其实就是一种理想。森林、河流、山坡上盛开的桃花,乡村里清晨的鸟鸣,天空中漂泊的白云,那就是人类的故乡。于正军诗歌中出现了大量颇有特色类似故乡剪影的乡村风景画,比如:“通向村庄后的菜园,一个/用秫秸围成的椭圆形栅栏/关不住毛毛草的自由/栅栏墙外,它们时常探头探脑”(《想起儿时的菜园》);“在乡下,初醒的太阳/沿着那条泥香小径蹒跚缓升/柔和的晨光,发出邀请/与起早的喜鹊相亲相拥”(《乡下的晨光》);“寒冬里,我回望老屋/屋檐下墙壁上,几朵荷花/挣脱爬山虎的束缚/迎着瑞雪,风骨盈盈”(《老屋雕花静静开》)……这些诗歌的取象和用语主要不是来源于诗人的故乡风貌,可以说它所折射出来的更是所有乡村的真实写照。是诗人回归乡村,回归自然的寄托,也体现着诗人艺术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于正军喜欢使用一种“过去时”式的写作方式。不仅如此,他的乡土题材诗歌写作还突破乡村生活的表土,挖掘到乡村生活的内涵,那些最能体现乡村底蕴的是千百年来的陈陈相因的民间风俗,如《春联上的汉字》:“春联上的汉字/固守着平仄的底蕴/默默地感受时光的静美/它们是一只只吉祥鸟/飞进故乡人的心里”。正是这些现在看来极其土气的东西,才使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群体与其他民族、地域、群体区分开来,获得了独特的“文化身份”。对乡村风物的怀想,让于正军的灵魂有了可以栖息的家园,也使得他的诗歌散发着像蒲公英一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息。“那片树林,那片庄稼/那片菜园,那片瓜地/彼此轻声细语。丛丛绿意/反哺着清新的晨光/让暴躁的沙尘抬不起头”(《乡下的晨光》),诗人把一种心头守望的平和生活落实到具体的文字上,以恰到好处的过程,凸显了一种以小见大的高度,用别样深情的目光,寄托于乡村的晨光,它们在最安静的时候涌上心头。怀念是那么美,诗人深沉的笔下,刻画的却是一颗波涛汹涌的心——对乡村生态的忧虑。同样细腻的浓情,经他心灵的过滤,呈现给读者的却是适度的淡然。诸如“你挣脱苗圃襁褓的束缚/终于获得了自由/你独立门户,扎根乡村沃土/潜滋暗长/另一种形式飞翔”(《那棵红薯向土壤飞翔》);“春风温柔似流水/顺着古巷的造型/缓缓地流向幽深的巷道/把历史的记忆开启”(《古巷春风》);“一块块楔形青石/和睦地聚在一起,像一排利齿/总想咬住岁月长河的流逝/楔入一阵又一阵惠风/呼唤春暖花开”(《老家那座一孔桥》)……这些诗句,无论是感情还是意象,都表达得深邃、准确和真切。这样的诗句,在感情和艺术之外,还同时具有了某种“直觉的成分”,足以触及游子共同情感中最深奥的部位以及生活中最敏感之处。
  显而易见,于正军的乡村抒情和歌咏凝聚着被人遗忘的乡村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的观照与关怀,无论是亲情、乡情还是乡村变革、心灵感悟,都羽化成感人的诗行,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当然,从人的情感天性来看,童年往往都会成为人的情感寄托的主要着陆点,而童年往往又与故乡相连。因而,乡村诗人写到童年的时候,大多数都与亲情有关。“借着月光,父母轮番上阵/你神情庄重,总是张大嘴巴/把岁月的艰辛独自咽下/磨面的声音“吱吱呀呀”/一圈又一圈/仿佛反复喊着我的乳名”(《老家的石磨》),诗人选取了童年中生活的一些事物、一些場景、一些片段,经过处理成诗歌意象,一切都显得富有诗意。可以这么说,这不是诗人在童年时代真正的生活,而是一种诗意化了的想象或者是回忆。这无疑是抵达诗人精神家园的一种手段。为了精神家园的回归,诗人诗意化了童年的时光,放大了诗意的存在而忽略了乡村生活中残酷的现实。
  从技法层面看,于正军的这组诗既保持简洁、清新的创作风格,又在深度、广度上有所延伸,借鉴和运用了较为灵活、深刻的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组诗于温暖的氛围、明快的调子中溢出的却是浓重的悲凉。这种悲凉的氛围,正是诗人意欲向读者传达的,从而轻轻拉开与乡土诗歌老旧抒情套路的距离。
  作者简介:马忠,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清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你一生都在奔走  用竹杖芒鞋丈量大唐的土地  黎元的苦难 还有你太多的痛楚  全写在你忧患的脸上  生命给予你的春天少得可怜  你却格外憧憬春天  那依依翠柳中的黄鹂鸟宛转的啼鸣  闲适惬意的一行白鹭飞天的潇洒  是对春天最好的注解吗  最令人欣慰啊  那场春天里的夜雨成了一种象征  把成都平原上的庄禾疯狂拔节  抚慰着诗人沧桑憔悴的心  都说春天是希望的季节  而你常常看到的是抢掠 杀戮  破碎
期刊
我从一堆宋词里捡起一枚  凄婉的词牌  塞进湿漉漉的衣袖  夹进失眠的梦里  慢慢闭上眼睛  用宋女的心思调出  草原的底色,放牧  一匹白色骏马  漫漫黑夜  豪华的窗帘隔离了喧嚣  台灯熬红眼  寻寻觅觅,远古的一枚枚动词  踏破铁鞋无觅处  在夜幕上采摘一朵朵迷离  声声慢,弹一曲  不叙别离,只听青蛙王子  紧一声,慢一声的爱意  倚窗抚琴的女子用一曲哀怨  把沉入海底的相思慢慢托起  时
期刊
树木,花朵,小草  都是太阳的子民,我也是  暂且把自己看作一朵花  躺在太阳妈妈温暖的怀里  甜甜地笑,撒一个娇  仰起脸蛋,求一个吻  每棵树都有一个家庭  每片叶子都有呼吸的生命  每朵花都有甜蜜的爱情  我站在橘子树下  伸手摘几个橘子,握在手里  如同拽紧自己的姊妹  偏旁  在你身边  我是一个路盲  你的脚尖,是我前行的方向  在你眼里  我是一个笨人  喜怒哀惧,全都写在脸上  在
期刊
来一碗尕面片,一盘手抓羊肉  如果没有酥油茶,那就上一瓶青稞酒吧  我们喝了一杯又一杯,就算醉了也无妨  因为这是果子和我的青海湖  不需破楼兰  不需西出那阳关  更不需穿金甲黄沙百战  只需乘高速大巴  就會和着倒淌河的泪  日月山的魂  携带着文成公主的相思和哀愁  辗转千回地走向青海湖  这是在梦中  数十年一觉的梦中  窗外千年的碧水悠悠  积压发霉的诗句化作天边的晚霞  经历数千年的是
期刊
灯光,忽然不安起来  耳朵之外的声音,从夜里溃退  仿佛一枚妩媚的叶子  在一夜之间  失去了,值得向别人炫耀的容颜  而容器。仍然潜伏在最寂静的夜里  一具背负着疼痛的躯壳  暂时,远离一座城池  因为拥挤中的人群,会在无意间  堵住,一场流水最无辜的  走向。要么是  拒绝,潜入河底的那个影子  私自,大声地喧闹  房间里,一群游荡中的虫子  依偎在彼此隔閡的  视线上,等待  与一根最卑微的
期刊
恐惧不约而至  幻想在记忆里生根  模糊,晦涩  终究让人愤恨  口中的甜味有几分真?  怀着同样的梦  停下痴心的笔  愁  蹲在井底  遥想天外  拼图尚可知道结局  如今我却像个路人  辣椒酱  靠近它,留在不同位置  流露出各种熟悉的体会  认定面前便是心中所想  可惜震颤如期来临  出于对脚步挪动的尊重  这不是比喻,而是梦境  欲踏上征服真相的船  腳麻木了,在岸边  可否经得住大河的
期刊
我所爱的人,是身边的花朵  醒来的时候,就把她放在眼中  我只是直率地说出了爱  我的花朵,就以生命相托  我和花朵相拥  温暖,充满整个房间  我和我的花朵,穿过自己  再也没有可以交出的东西  秋天的诗行  我们生活的地方,不大  但阳光,依旧  我们经过的流水,很多  但生活,依然  秋天的明亮,是淬蓝的  我们偶看阳光  就像心底,偶然开门  其实,生活就给我们那么多  阳光,也在赶时间 
期刊
雨霖铃  长天云散,风狂雨落,柳摇花乱。  窗外行人过往,车流涌,汽笛频发。  伫倚危楼凝眸,看红砖蓝瓦。  水悠悠,街巷漫溯,茫茫一望尽天涯。  伤情何须将泪洒,且斟满,杯中酒生花。  莫怨斜阳残照,草木里,寒蝉凄鸦。  春秋几度,谁人不经苦乐年华。  便纵是长路漫漫,知心者无他。  定风波·游关山湖及溶洞  碧湖微滔送行舟,艳阳当空照水柔。  两岸连山尽青色,放歌,更饮囊中一壶酒。  薄衣溶洞
期刊
情思  蜂抚花心彩蝶飞,  巢林一叶独追随。  雪泥鸿爪脱尘世,  碧海银沙伴月眉。  蝶恋花  雪逝冰消枝绿浅,  放步长堤,  水碧风吹面。  遥看炊烟霞落晚,  犁耙牛角窗花剪。  弦月如弓灯半盏,  交錯觥筹,  美酒香飘远。  挥去尘嚣疲惫散,  牧歌一曲还心愿。  盼归  雪挂岩崖涧水寒,  遥看天际落阳残。  孤灯摇曳相思苦,  梦里依稀见客船。  食匮味,  卧无眠,  榻前空枕泪
期刊
秋吟  四野秋来百草黄,骚人笔下莫嗟伤。  且听田畈丰收曲,鸟唱蛙鸣颂稻香。  月夜秋声  凉风送夜觉身轻,月上枝头树影横。  人少灯稀生寂静,唯闻落叶滴秋声。  蝉  夏日高阳照梓楸,蚱蝉枝下啭歌喉。  凝听细辨皆心事,叹诉新欢或旧愁。  浣纱女  渔歌晚唱日西斜,碧水河边女浣纱。  挥动芒槌敲绮韵,披肩秀发映丹霞。  游月亮山  谁移天上蛾眉月,嵌在青山碧岭巅。  仙界人间融一体,嫦娥与我共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