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调查分析了教师教育的现状,研究了教师教育在职前、入职和职后的一體化下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师教育 一体化 育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培养人作为思考、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教育工作,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统称。目前,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的研究,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等内容,探索解决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将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持续地向前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教育要发展,做为主体的教师是发展的关键。而今天的教师在职前教育和入职教育时期,是以育人的主体形式出现的;在职后培训中,他们已是办学的主体。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师教育出现了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因此,用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师教育的发展,就可以把教师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中,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教师,在新的趋势下,要适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形势发展的需要,那种终结性的师范教育必然被发展性的教师教育所代替。教师教育应培养创新型教师,教师必须由一次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教师职业的需要;实现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发展的统一;才能形成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发展性教师教育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师教育的终身性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教育在职前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教师教育要打破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局面,发展成为一个内部各阶段在功能上各具特点,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和谐的统筹的结构体,也就是在尊重教师的发展主体性的前提下,对教师的终身专业学习与发展予以促进或协助,让教师的发展成为可持续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1.现状
通过调查教师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的教师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具体表现为在职前教育中存在着知识面窄,教育类课程比重小,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少等问题;在职后培训中,培训内容狭窄,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培训;教师教育更多的是采用“报告、讲座”,“讲授”等方式,较少采用教师普遍认同的“讨论、研讨”或“研究课”等参与式模式,把教师只看作为培训对象,完全把他们放在被培训者的地位上,常常忽视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反思、自主建构和对教育的反作用等问题。
2.教师教育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知识观、哲学观、科学观与文化观,引领人们对学习的本质与规律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也要求教师教育应包括生理的、生活的及社会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1)统筹规划下的教师教育是发展的基础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下,“知识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正在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的急速变化和教育工作重心的转变,要求教师角色也要发生转变;特别是教师教育的特点及现状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教育的发展应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和谐的发展,即将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帮助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完成学习和提高,使教师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也就是以教师发展规律为依据把教师视为发展中的个体;把教师视为学习者与研究者,在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教育中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教育。
(2)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是发展的目的
教师教育一体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强调教师教育在各阶段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统筹规划,对教师的终身专业学习与发展予以促进或协助,将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等认知侧面的发展与情感、意志、态度等社会—情感侧面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教师具有终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这也是教师教育的目的所在。在一体化下培养的教师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具有终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意愿和能力,能够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教师教育的质量是看教师教育在多大程度能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或者学校的改善;教师教育的效益,是从提供教育机会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优化组合和合理的配置;是从享受教育机会者的角度来看,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是否被充分有效地利用。
(3)反思是教师教育宗旨的体现
适应社会变化和提高了质量与效益的教师教育,是能够以引导或促进教师反思为导向的教师教育,因为培养一个人反思的意愿、态度、能力要远比传授特定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本宗旨就集中体现在培养反思型教师这一活动中。教师只要具备了反思的意愿和能力,就会持续不断地对自己乃至同事的实践进行反思,而为了反思就会主动地从各种渠道汲取信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反思型教师必然是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就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会根据实践性知识、研究性知识和伦理性知识,从多重角度反思、评判自己及环境中教学行为及其背景,并且能够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环境。教师教育除了通过协助教师取得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必须协助教师养成反思的能力,使之具备反思的习惯与态度,能够通过不断反思形成愈来愈丰富的专业知识。
总之,由于教师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师教育中应该强调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感受和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育人为本”、“学生为本”的思想,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与观念;根据教师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来规划教师教育及发展,才能够给予教师以适宜的援助;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把把教师教育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必须从建构有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的角度来重新考虑教师教育,才能培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教师。只有在这样和谐、统筹的环境中,教师教育才能得到发展,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2]周济.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教育部举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2008-10-20.
[3]周济.关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之二.2008-12-03.
[4]曾培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网.
[5]黄正平.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33-36.
[6]宋强刚等.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体化改革探索与实践.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
[7]蔡铁权.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8] [美]威廉F.派纳,威廉M.著.张华译.理解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
[9]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素养的基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53-285.
[10]曹子建,冯鸿等.利用教学反思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109-110.
*(项目来源):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TER2008-02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师教育 一体化 育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培养人作为思考、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教育工作,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统称。目前,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的研究,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等内容,探索解决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将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持续地向前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教育要发展,做为主体的教师是发展的关键。而今天的教师在职前教育和入职教育时期,是以育人的主体形式出现的;在职后培训中,他们已是办学的主体。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师教育出现了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因此,用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师教育的发展,就可以把教师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中,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教师,在新的趋势下,要适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形势发展的需要,那种终结性的师范教育必然被发展性的教师教育所代替。教师教育应培养创新型教师,教师必须由一次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教师职业的需要;实现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发展的统一;才能形成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发展性教师教育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师教育的终身性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教育在职前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教师教育要打破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局面,发展成为一个内部各阶段在功能上各具特点,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和谐的统筹的结构体,也就是在尊重教师的发展主体性的前提下,对教师的终身专业学习与发展予以促进或协助,让教师的发展成为可持续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1.现状
通过调查教师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的教师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具体表现为在职前教育中存在着知识面窄,教育类课程比重小,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少等问题;在职后培训中,培训内容狭窄,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培训;教师教育更多的是采用“报告、讲座”,“讲授”等方式,较少采用教师普遍认同的“讨论、研讨”或“研究课”等参与式模式,把教师只看作为培训对象,完全把他们放在被培训者的地位上,常常忽视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反思、自主建构和对教育的反作用等问题。
2.教师教育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知识观、哲学观、科学观与文化观,引领人们对学习的本质与规律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也要求教师教育应包括生理的、生活的及社会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1)统筹规划下的教师教育是发展的基础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下,“知识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正在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的急速变化和教育工作重心的转变,要求教师角色也要发生转变;特别是教师教育的特点及现状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教育的发展应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和谐的发展,即将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帮助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完成学习和提高,使教师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也就是以教师发展规律为依据把教师视为发展中的个体;把教师视为学习者与研究者,在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教育中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教育。
(2)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是发展的目的
教师教育一体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强调教师教育在各阶段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统筹规划,对教师的终身专业学习与发展予以促进或协助,将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等认知侧面的发展与情感、意志、态度等社会—情感侧面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教师具有终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这也是教师教育的目的所在。在一体化下培养的教师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具有终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意愿和能力,能够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教师教育的质量是看教师教育在多大程度能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或者学校的改善;教师教育的效益,是从提供教育机会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优化组合和合理的配置;是从享受教育机会者的角度来看,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是否被充分有效地利用。
(3)反思是教师教育宗旨的体现
适应社会变化和提高了质量与效益的教师教育,是能够以引导或促进教师反思为导向的教师教育,因为培养一个人反思的意愿、态度、能力要远比传授特定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本宗旨就集中体现在培养反思型教师这一活动中。教师只要具备了反思的意愿和能力,就会持续不断地对自己乃至同事的实践进行反思,而为了反思就会主动地从各种渠道汲取信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反思型教师必然是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就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会根据实践性知识、研究性知识和伦理性知识,从多重角度反思、评判自己及环境中教学行为及其背景,并且能够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环境。教师教育除了通过协助教师取得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必须协助教师养成反思的能力,使之具备反思的习惯与态度,能够通过不断反思形成愈来愈丰富的专业知识。
总之,由于教师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师教育中应该强调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感受和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育人为本”、“学生为本”的思想,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与观念;根据教师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来规划教师教育及发展,才能够给予教师以适宜的援助;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把把教师教育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必须从建构有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的角度来重新考虑教师教育,才能培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教师。只有在这样和谐、统筹的环境中,教师教育才能得到发展,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2]周济.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教育部举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2008-10-20.
[3]周济.关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之二.2008-12-03.
[4]曾培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网.
[5]黄正平.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33-36.
[6]宋强刚等.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体化改革探索与实践.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
[7]蔡铁权.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8] [美]威廉F.派纳,威廉M.著.张华译.理解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
[9]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素养的基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53-285.
[10]曹子建,冯鸿等.利用教学反思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109-110.
*(项目来源):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TER20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