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息息相关。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从教育生态学理论出发,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对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理论;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05-03
  一、教育生态学
  (一)教育生态学的意义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的融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结合相应的规律进行动态调整。教育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生态因子,如周围的自然环境、所处的氛围环境、整体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环境等。合理利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开展教育工作,宏观上,能调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微观上,能尊重学生的身心差异,将教育落实到人,科学、高效地提高教育效率。
  (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教育生态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中期,兴起较晚。由于它与教育学、生态学联系紧密,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已经对这一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目前,已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将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
  (三)教育生态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论支撑
  1. 限制因子定律。该定律最早出现于生态学之中,其具体内涵为:当植物的必要生长因素处于极端状态时,植物将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死亡 [1]。换言之,当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某一限制因子处于失衡状态时,教育工作将无法取得成效。
  2. 花盆效应。“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完全依托于教材的教育,亦教不出具有优秀素质的大学生。避免“花盆效应”,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
  3. 社会群聚性。这一特性是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聚性”在教育工作中的演变,主要强调不同群聚密度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对于创新创业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4. 生态链法则。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生物链主要是指教育工作的整个开展过程。唯有加强教育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才能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促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存在问题
  (一)校园内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学生个人认识不足。大学是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更应重视综合素质、个人能力的提升。但受应试化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时,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过于注重于考试成绩,并没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这使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低下。此外,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活动范围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去创业,不知道如何去管理经营公司  [1],也不了解怎么对技术、产品、品牌服务等行业要素进行创新。
  2. 教师教学观念老旧,教学方法落后。创业创新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与以往的传统教学领域大为不同,对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思维已经固化,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不少教师在开展相关的创业创新教学工作时,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在此情形下,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了教师的灌输,并未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思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 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平台建设度不高。就学校层面而言,目前的创业创新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两个较大问题,其一,当下国内高校虽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课程的安排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方面,许多高校在安排创新创业课程时,并未平衡好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重创业,轻创新。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课程过于笼统,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同样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学生的专业融合度不高  [3]。其二,学校整体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不够重视,“孵化园”、大学科技园、大学创业园等相关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力度不足,使用率也不高。
  (二)校园外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缺乏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是学生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动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当下,多数大学生来自普通家庭,亲属的思想较为保守,追求稳定,认为孩子接受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得到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但是,创新创业的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过于冒进,风险太大,很难得到家长们的认可,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抵抗,使得家庭成为学生在创新创业时的一大阻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2. 社会参与度不高。目前,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言,社会参与度并不高。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体量较小、成熟度不高、可盈利性不大,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基于实际的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的实际需要。但是,我国当下的校企关系却较为松散,大学生创新创业,得不到企业足够的引导,脱节问题较为突出。
  3. 国家政策落实难。“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双创”思想的指导下,国家针对创新创业的推进,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提出了许多实施措施。却存在着政策多、落地少、落实难的问题。具体而言,这些政策大部分是面向社会整体的,对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看得见”“摸不着”,可参照性不够强。许多政策重在思想指导方面,忽视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执行周期较长,程序较为复杂。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针对校内问题的改进对策
  1. 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的培养。高校可邀请杰出校友回校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宣讲,通过学长学姐的亲身经历,具象化创新创业理念,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过程。同时,积极组织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人文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了解创新创业的实质。
  2.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个体这一微观生态系统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教师还应坚持理论、实践两手抓,结合社会实践,深化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
  3. 改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增设实践平台。科学的教学内容与足够的实践活动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应及时改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实践平台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注意平衡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相关课程的比重,开设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需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4],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融合 [5]。就实践平台建设而言,不仅需要提高平台的数量,大量增设“孵化园”基地、大学科技园、大学创业园,还需要提高平台使用率,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各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二)针对校外问题的改进对策
  1. 做好家人思想工作,获取家人认同。首先,学生需要加强与家人间的沟通交流,开诚布公地告知家人自己的思想理念、实施计划、已做的准备工作;其次,学生需要与家人达成一定的约定与共识,表明自己能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一切困难,接受所有结果;最后,学生需要及时与家人分享自己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让家人见证自己的成长。
  2. 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竞赛,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组织的创新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合理利用自己的人脉,通过往届毕业生与就任教师的牵线搭桥,或是依托于校企联盟等载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对接,并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引导教师、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用性,避免与市场需求脱节。
  3. 提升政策的统筹性与针对性,推动政策落实。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应政策时,既要强调政策的普适性,又要强调政策的针对性。在面向社會大众的同时,适当向大学生群体进行倾斜。此外,有关部门还需尽快做好详细的实施细则,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灵活简化执行程序,加快政策执行效率,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四、结语
  简而言之,高校应从教育生态学理论出发,合理分析会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因素,确定限制因子,并将限制因子从学生个人拓展至社会群体,由内及外,由小到大,全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介晓磊,燕海茂,朱伟峰,等.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 (01):34-41.
  [2] 沈雯.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7.
  [3] 侯秀丽,吴松飞,王松林.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8):98-100.
  [4] 兰海,宋宝宝,闫灵灵. 众创背景下青海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研究[J]. 中国商论,2019(03):237-238.
  [5] 刘译阳,边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9):32-37.
  (荐稿人:宇振盛,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其他文献
欧盟各国在参照欧洲资格框架(EQF)的基础上,纷纷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国家资格框架(NQF),在国际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在欧盟官网检索,共收集到18个国家或地区的
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媒体同台竞争的重要阵地,是展现媒体特色和扩大影响的重要契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家媒体尤其是省级党报如何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接收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而且大学生在校园里接收的信息量也不断在增加,而且日趋多元化。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同时影响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国之栋梁,如果他们在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
2019年10月13日,央视制作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即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2020年10月2日起,《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比过去的文化类综艺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大战略布局的实施,英语教学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和沟通能力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的
本文尝试以《武汉上空的鹰》版权输出至俄罗斯为例,分析项目从立项、采访、撰写、组稿、编辑出版,再到版权输出的全流程,分享版权输出过程中的经验与措施,探讨在新时代下,地
摘 要:在教育部印发关于《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背景下,开放大学也迈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阶段,以智慧教育为基础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要正确把握教育政策,不断强化教学模式改革,调整教育结构,进行教学内容优化與课程的改革,以此来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全面梳理了智慧教育对开放大学的作用,结全当前开放大学教育现状,给出了用智慧教育服务开放大学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
摘 要:“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部职能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同时更加注重学科建设,但也面临着以内部治理机制建设不足、不同权力运行不畅、机构设置冗余及资源配置不均衡为代表的内部治理困境。因此,通过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厘清不同权力的界限及构建高认同的特色校园文化,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与地方高校同步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双一流;地方高校;内部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21世纪以来,随着传媒技术的变革,传播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播走向全球一体化.全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不断加剧,中国多方面的崛起需要在国际拥有更多话语权.新闻媒体担负着极
“互联网+”时代,加强电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仅存在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存在很多民族记忆.虽然,我们已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