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如何抓分?且看一个过来人的做法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前熟悉模板,考时按要点回答
  我儿子的学习成绩曾经很差,被我有针对性地辅导后,有了大幅提高。结果,他中考逆袭,高考顺利,惹得周围家长纷纷询问我们有何教子秘诀。
  说实话,当初,儿子的真实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我只是把一些应试技巧教给了他——考前熟悉模板,考时按要点答。结果抓住了得分要点,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而好成绩又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下次考试成绩更好。学习步入良性循环后,儿子苦学加巧学,顺利考取名校。
  下面,我就把自己当初辅导儿子学习语文的一些实用经验告诉大家,供参考。
  我把儿子当年的语文试卷全翻出来看了一遍,主要看扣分点
  儿子的功课,原来一直由他妈妈辅导。别的功课都好说,唯独语文,无论他妈妈怎么辅导,成绩就是上不去。到了初三最后一学期,她无奈地将儿子的语文转手给我辅导。结果,我花了两个月时间,让儿子的语文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她很惊诧,差点把我神化。实话实说,儿子的语文水平其实并无实质性提高,我只是帮他增强了应试能力而已。
  儿子上小学时非常爱看书,肚里有货,虽然没学霸那么多,但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也够了。
  我接手儿子的语文辅导后,把他当年的语文试卷全翻出来看了一遍,主要看扣分点。看完之后,我对他的错误主要出在哪儿,心里有了数。
  之前,孩子的妈妈辅导孩子语文,用的是题海战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本本地做,对孩子的错误一个一个纠正。可对一个佛系孩子来说,无论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多少次,下次他还会在这个地方跌倒,他根本不知道有意识地规避同类错误。因为学的科目太多,每天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涌入脑海。他的错,在你看来一目了然,在他看来并不显眼。就算犯了10次同样的错,他都觉得自己是第一次。你痛心疾首地说:“错了,又错了,无数回了!”他瞟你一眼:“有这么夸张吗?”所以,学语文用题海战术,没什么用。
  有的题目有三问,他答完一问,看空格填满了,就不管后两问了,他甚至不知道语文也是有得分点的
  现在,既然换我辅导儿子语文,我自然要避免孩子妈妈犯过的错误。我摈弃了题海战术,找核心、抓关键,先熟悉语文试题的各种题型,然后针对每种题型该怎么应答,列出答题模板,让儿子背熟并形成条件反射。
  阅读理解,在我辅导之前,儿子从来没有认真地分析过题义,题目要求回答什么,考点在哪儿,出题意图是什么,一概不知。有的题目明明有三问,他答完一问,看空格填满了,就不管后两问了,他甚至不知道语文也是有得分点的。比如,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对两句诗进行赏析。平时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试卷上想拿高分就必须注意答题的方法和步骤,模板如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事情、画面或意境,表达了什么心情,蕴含了什么感情、志向、情操,或者揭示了什么道理。对照这个标准,没说修辞手法,扣一分;没说描写了什么事情、画面或意境,扣一分;没说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扣一分;没说蕴含了什么感情、志向、情操,扣一分。这道4分题,我儿子的试卷写得满满当当,却只得了一分。就是说,别看他答了那么多,却只答上了一个得分点。
  对初中生来说,考这道题的目的,不是让你挖掘这首诗的独特审美,恰恰相反,它要的是大众情感或大众认同。针对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羁旅诗、怀古诗等各类型,都有一套标准答案在等着你。只要你把得分要点答出来,就能得分。
  如果孩子考前熟知这些,考试时只要判断考卷上的诗是什么类型的,然后照要点答,分数自然不低。当然,如果完全理解了这首诗,会答得更精准一些。不过,不理解也没关系,按要点答,4分题至少能得3分。
  中学语文教学,学的是大众审美,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共性,所以才有标准答案。这个阶段,不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需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哈姆雷特。其实,这也是为了统一青少年的价值观,只有在现阶段明白了多数人心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子,以后才有可能出奇創新,挖掘出一个崭新的哈姆雷特。
  中考前最后两个月,除学校发的试卷外,我不让儿子再做作业,只要求他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背熟,熟到不管我抽哪种题型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
  除了阅读理解,儿子在这类题上丢分也较多:请问,诗中加点字词是什么意思?
  回答这类型题,如果直接说出此字词的意思,那就只能得1分。它的答题模板是:先解释字词的本意(1分),再说出这个字词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1分),然后分析这句诗是什么意思(1分),最后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1分)。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答非所问吗?可人家一道4分题,答案设计的就是这4个得分点,少答一点,少得1分。
  文言文算是儿子的强项,可他依然得不到分。
  儿子上小学时,我曾与他共同朗读《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共同朗读呢?因为当时他无论如何不想读这么厚的书,于是我与他约定,每天我读一段他读一段,我们共同朗读。我朗读的时候,要求他用手指读,不用出声。因为他若不指读,我怕他根本不知道我读的是什么。
  作家贾平凹说,他写作之初,朗读过大量的明清笔记小说,由此形成了自己简约、平实、生动的文风。受此启发,我带儿子朗读古白话文。虽然这小子没从中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的文风,但在阅读古文时,其理解力还是比一般同学稍强一些。可即便如此,他的文言文阅读还是得不了分:虚词实词的应用及解释,做过很多题,依然丢分;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也丢分丢得厉害。
  为让儿子不再丢分,我要求他熟背文言文中常用虚词和实词的若干用法和意义。熟到什么程度呢?熟到只要看到这个词,脑海里马上就能浮现出它的N种用法和意义,再与考题一对比,就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了。至于如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也有技巧:每一个字都要翻译,省略的意思也要表达出来,还要做到信、达、雅。
  中考前最后两个月,除学校发的试卷外,我不让儿子再做作业,只要求他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背熟,熟到不管我抽哪种题型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   当时,老婆很着急,认为不进行题目训练,提高儿子的成绩就无从谈起。我拍胸脯保证:只要她确保儿子的其他科目,语文绝不拉后腿。
  着急的还有儿子。这种背诵太难了,这不是背文章,而是背一条条的答题规则,以及文言文某些字词的词义和例句,上下文无关连。这对学习一贯有些散漫的儿子来说,太具挑战性了。但是如果不牢记这些,答题就可能偏离方向,所以我每天都盯着儿子,清晨30分钟,先背新内容,再复习旧内容,天天有规划,次次不含糊。
  就这样反复背记了一个多月,儿子总算差不多都记住了。最后两个月,一模、二模、三模,他的语文成绩次次有提高。
  别要求孩子作文拿满分。如有余勇,不如让孩子追求其他科目的满分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比不小,不容轻视。如何在作文上抓分呢?我没有好的经验,觉得对付作文,只有套题,而套题也有技巧。儿子中考那年,我就猜中了作文题,因为事先让儿子背过一篇,所以中考时他的作文没有失分。
  有的家长认为套题太难,但对一个认真研究语文题型和题义的人来说,套题并不难,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儿子高考,我也套中了题,结果儿子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
  其实,即便套中了题,作文也很难拿满分。60分的作文,儿子能拿50分,我就很满意了。可有些家长希望孩子的作文拿满分,不得不说,这种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其实,家长有所不知,满分作文最无趣。会写满分作文的人,以后绝对不会从事文学创作,就像中国古代的状元,很少成为家喻户晓的诗词大家一样。为什么?因为他们太会写满分作文了,一提笔,满满都是套路。所以,我建议家长,别要求孩子作文拿满分。如有余勇,不如让孩子追求其他科目的满分。不但作文不要拿满分,就是整体的语文成绩都别追求太高的分数,一是语文追高分,太浪费时间;二是付出太大,容易把人学蠢。
  中学语文之所以制订标准答案,是为了让莘莘学子的情感和逻辑趋同,形成民族大众情感。孩子的语文拿高分,说明他拥有大众情感和逻辑。但真正的汉语学习,应该是创新,是不同,一旦为了追高分把语文學死了,就很难找回最初的性情。
  儿子高考那年,我把市面上近十种作文素材书都买回家,然后把里面我觉得不错的素材和段落找出来,让儿子抽时间背。觉得不错的题目,吃饭时拿出来与儿子讨论。
  事实上,很多家长只是为孩子做了一日三餐,对孩子的学业袖手旁观,还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其实,如果你付出的只是隔岸观火的焦虑和不懂装懂的指手画脚,对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学子而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不知道别人家怎么样,反正我家,自从儿子上中学后,老婆就没有了自我。整整6年,她硬生生地把自己整成了教育家。这6年,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儿子的学习助手。这6年,她的心思无时不刻不在儿子的学业上。我想,儿子之所以能逆袭,不是我们家长有能力,而是我们有耐力,我们愿意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并且真的去做。
  总之,要想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苦学是必要的,而掌握应试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可或缺。有这方面需求的家长,可以试试文中所说的方法。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勤奋学习 有真有假  老张对儿子小张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他眼里,孩子非常懂事和勤奋,每天放学回到家,不是丢下书包跑出去玩,而是趴在书桌上学习、做题,小朋友喊都喊不走。周围邻居也都夸小张学习刻苦、勤奋。可让老张苦恼的是,孩子已经这么勤奋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刚及格而已。  老张找到我咨询,除表达苦恼外,还非常不满地说:“是不是现在的教育制度太不人性化了?或者老师出题太难了?”我安慰他,先
“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这句话对于冷刚同样适用。主政双流期间,冷刚缔造的“三个集中”成为“成都方式”的核心内容与突破口,而其自身亦成为成都城乡统筹的典型人物之一。    2008年2月1日,“三个集中”的缔造者冷刚被任命为四川省水利厅厅长。  从成都龙泉区算起,经双流、成都、德阳,这是冷刚仕途的第五站,其中主政双流的县官生涯是其精彩的仕途轨迹之一:正是在双流,冷刚进行的
暑假到了,女儿终于能松一口气,美美地享受无忧无虑的假期了。我也纵容她睡个懒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尽管我是个非常蹩脚的厨师,每天也尽力变着花样满足孩子的胃口。  一天,我身体有点不适,有点感冒症状,但还是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给女儿做了凉拌茄子和炒鸡蛋。女儿丝毫没有觉察出我的异样,吃饭的时候依然手舞足蹈,边说边吃,最后盘底剩下许多鸡蛋碎末。“琪琪,你把剩下的鸡蛋吃完,我们要光盘!”我命令她。谁知,趁我
儿子总让我教他功课,甚至希望我直接告诉他答案,我坚定地对他说——  儿子月考临近,开始复习。这天,他拿着数学习题来问我,我叫他仔细看题目,再把题目中问了什么告诉我。他有点烦,嘟囔道:“题目我已经看过了啊,你就不能告诉我怎么算吗?”我摇头:“这是需要由你解决的问题,不是我的任务。你可以跟我讨论你的算法,或是不理解的地方,但我不能告诉你怎么算,也不应该直接告诉你怎么算,更不能告诉你答案。”儿子一脸烦躁
《论中国》  基辛格 著  (美)企鹅公司  2011年5月  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博士突然造访北京,恢复了美中两国中断了20多年的高层外交接触。从此,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到一跃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曾经为从肯尼迪到奥巴马等10位美国总统提供过正式和非正式咨询,曾经同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中国四代领导人打过
父母争吵不断:都说爱我不会离婚  才走到三楼的楼梯口,我就听到楼上传来一阵争吵声。女人尖厉的咒骂,男人低沉的怒吼,都想压倒对方。不用猜也知道,我的父母又吵架了。  只要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发父母激烈的口角。一般是母亲挑起“战争”,引爆她情绪的理由千奇百怪:方便后沒有冲干净污物;没有清理掉枯黄的菜叶;地板刚拖好,就被踩上了脚印;整天看没用的历史书,也不去收拾屋子……  话又说回来,父亲生性大
试题围绕领导干部实际能力和工作作风展开,注重报考者履行领导职位应具备的素质,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应用性很强,基本不需要做死记硬背的备考,功夫在平时积累的信息量,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不行。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省,近日采取省市联合公开选拔方式,面向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公选100名年轻干部。公选采取笔试和结构化面试形式,有综合题、案例题、驻点调研、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类型。  考试总体设计,
有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充满歉意地给班主任发去一条短信:“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成绩上不去,拖班级和您的后腿,实在抱歉!”  为这条26个字的短信,班主任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  看到您的短信,我想说的是,感同身受。  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当我的孩子成绩也不好之际,在我逐步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成长过程的区别之后,我懂得了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  无数个日子,为了孩子的成绩我心急
《资本主义不是什么》实质上是一部追寻当今政治经济学“关键词”的著作。  在这部讨论自由市场、私有产权、经济理性、发展、全球化、贸易等等重大经济问题的著作中,作者忧心于一些人工构造的概念,比如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等等,简单化地代表了今天西方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现实,然后把“资本主义”上述系列概念连接成一个“不证自明、自有永有的实体,有固定的意义并反映固定的‘现实’”。因为正是这些简单化的概念扭曲了人们对于
原来女儿并不是不讲理,而是我没从她的角度出发,分析她不讲理的原因,每次只把大道理塞给她,让她变得不讲理了  女儿牛牛三岁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脾气也大了起来,一旦耍起性子来,不管我如何苦口婆心,都是对牛弹琴。俗话说:三岁看大,七歲看老。我决心趁孩子定性前,好好教导她一番,让她成为一个讲道理、明事理的人。  那天临睡时,我看牛牛挺开心,就找她聊天。本来高高兴兴的,可当我提起幼儿园换床的事情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