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来源 :眼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20年1-10月北京同仁医院日间病房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患者877例.方法 玻璃体注药术均按统一操作标准完成.术后第1天应用裂隙灯检查前房细胞及房水闪辉,依据“国际标准化葡萄膜炎术语(Standardized Uveitis Nomen-clature,SUN)工作组”标准分级.前房细胞或房水闪辉>0级为前房反应阳性,对前房反应阳性的患者记录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及后续随访.比较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组间阳性反应发生率差别,并应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AMM)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指标前房反应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0.8±14.4岁(11~92岁).平均注药次数为2次(1~3次),总注射次数为1148例次.1148例中27例出现术后阳性前房反应,前房细胞分级为0.5+~2+,房水闪辉分级为1+~2+.雷珠单抗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2.5%(18/721例),康柏西普为2.1%(9/427例)(x2=0.176,P=0.674).患者均无眼部疼痛及视力下降主诉,无睫状充血及前房积脓.除1例加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外,余患者均随访观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注射次数增加时,阳性前房反应发生率减少(OR=0.48,95%CI:0.26~0.88,P=0.017),合并玻璃体积血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前房反应发生风险分别增加8.27倍(P<0.001)及9.6倍(P<0.001).前房阳性反应与年龄、性别、眼别及诊断无关(P>0.05).结论 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及2.1%.合并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第一次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时易发生前房阳性反应.
其他文献
《本草纲目》自江户时代伊始东传日本后,引起日本学者的高度重视,随后围绕《本草纲目》展开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工作,食物本草书籍的编撰当列其中.食物本草类专书出现于江户时代早期,其中最具典范性的当推人见必大所著《本朝食鉴》.通过对是书的考察发现,人见必大对《本草纲目》知识的吸纳存在选择性,并非全盘接受,亦记载了大量日本独有的食物品种,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日本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而言,《本朝食鉴》的编撰过程是日本学者群体对以《本草纲目》为核心的本草学知识体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缩影.作为个案研究,有助于从细节层面了解中
目的 总结分析中国CHM基因变异女性携带者表型、基因型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已确定携带CHM基因变异的5个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家系中的6例女性携带者.方法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用sanger测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target exonm sequencing,TES)、实时定量PCR实验确定5个CHM家系的CHM基因致病变异.记录并分析6例女性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及变异基因分级.主要指标 视力、眼底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常合并眼部多种并发症.针对RP原发病治疗的报道较多,包括药物、激光、手术治疗以及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既往的治疗方法大多疗效不明确,而近期发展的某些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方法经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可改善部分患者视功能,值得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此外,RP合并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的治疗也存在较多问题.本指南参考一些文献和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对RP原发病及眼部常见并发症的治疗进行总结,供眼科医师参考.
目的 尝试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空气填充治疗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观察其可行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间在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接受23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治疗的下方裂孔的RRD患者45例(45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23G PPV手术,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单纯无菌空气填充.患者术前及术后5天、3周、3个月均行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镜检查、广角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伴黄斑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伴有黄斑脱离的PDR患者39例(45眼).方法 21例(24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为联合组,18例(21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周、1、3、6个月随访时复查OCT.主要指标 黄斑中心厚度(
目的探讨彩超与X线在乳腺癌诊断与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乳腺癌,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后行彩超和X线摄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在乳腺癌诊断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结果彩超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高于X线,误诊率低于X线(P<0.05)。彩超诊断腺癌和转移性肉瘤的准确率高于X线(P<0.05)。彩超与X线诊断乳腺癌的漏诊率以及诊断浸润性导管瘤和乳头状导管瘤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化疗效果评估中,彩超病灶大小评估准确性为65.00%,一致性较差;彩超
女性,39岁.LASIK术后10年,原近视-7.00 D.双眼日1次滴用一种前列腺素制剂眼压11-16 mmHg. 2019年11月(左列图)、2020年6月(中列图)、2020年12月(右列图)3次随诊眼底像显示,左眼(上排图)颞上及颞下方盘沿线状出血处尚未发生明显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右眼(下排图)颞下方盘沿线状出血处发生了明显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且同一部位的盘沿线状出血复发.
期刊
目的 分析睑板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院前诊治存在的问题.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睑板腺癌患者51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信息、院前诊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指标临床资料、患病年龄、院前诊断和治疗经过,入院后情况和肿瘤的TNM分期.结果 51例睑板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8±13.0)岁;上睑29例、下睑22例.病史时间6个月及以内15例(29.4%),6个月以上36例(70.6%).院前诊断眼睑肿瘤39例、睑缘结膜炎6例、霰粒肿6例.院前治疗过程中40例曾
目的 探索我国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的近视性黄斑病变患病率,并基于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探索近视性黄斑病变患病的影响因素.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12-2013年邯郸眼病研究中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近视人群1177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及吸烟、饮酒等行为资料;通过体格检查获取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血糖、血压等信息;通过实验室检查(采集血样)获取受试者的血液指标信息;采用“糖尿病视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肝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术后2年,两组的无瘤生存率(90.0%vs.92.5%)与复发率(10.0%vs.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