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好放歌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96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天,大连的乡村旅游特别火爆,旅顺、金州、长海县和“北三市”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备受热捧。家庭组团果园采摘、农庄赏花、体验民俗乡情等成为都市游客的新时尚,许多外地游客也要感受一下大连乡村的魅力。
  大连市下辖七个涉农区市县,四个涉农先导区。这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交通便利,有着稳定的农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田园景观、深厚的农耕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政府“定标准”,
  加速提档升级
  漫步在石河村的东沟满族文化一条街上,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浓郁的满族风情。
  “五坊”内,小毛驴正在转圈拉磨;民俗馆中的轳辘井、摇车、乌拉鞋、点葫芦、蓑衣等让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过去;新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项目,采用传统的中国风风格布展,运用触摸屏、投影、电视、沙盘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族特色展示,让人们了解民族发展、政策和本地民风;还有花卉坊、陶艺坊、织绣坊、书画坊、茶艺坊,以及小吃一条街、满族人家、皮影戏……俨然就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普湾新区石河村是大连市第一个制定村级旅游规划的行政村,2014年景区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5600万元,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自2006年以来,大连市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2008年9月,大连市制定出台《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作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1年5月,大连市出台《大连市政府投资重点园区基础实施项目建设实施细则》,得到各区市县的积极响应,各级政府拓展融资渠道并设立了配套发展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些文件的先后出台,为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着力完善了规模休闲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大连市农委副主任韦敏介绍说,为了加速提档升级,大连市按照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出台了《大连市特色旅游乡镇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旅游专业村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星级农家乐考评标准(试行)》,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标准化体系。截至2014年底,大连市规模以上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共计690余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带动农户38000余户,年接待9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6亿元。大连市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建设,以发挥示范企业的带头作用。
  据了解,从2010年至今,大连共获得休闲农业领域荣誉21项。其中,金州新区和庄河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杨家村、普湾新区东沟农业旅游风景区、庄河市天一庄园等六个单位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普湾新区石河村东沟和王家镇海王九岛东滩村分别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金州新区紫云花汐薰衣草庄园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农业“嫁接”旅游,
  产业融合求发展
  距离旅顺口区政府不远的小南村,曾经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大连近郊游的热点。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休闲旅游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游客们既可以在太空植物园亲眼目睹200斤重的南瓜、长在树上的地瓜,皮球一样大的茄子,可以亲手栽种各类“太空植物”,也可以在蝶恋花蝴蝶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们共舞、体味放飞蝴蝶或者亲手制作蝴蝶标本的乐趣,还可以跟师傅学习制作拥有140年历史的旅顺糖鼓火烧。所有这些都吸引着每位希望在宁静乡村中找寻精神快乐的人们。
  几年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小南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为了带动失地百姓就业,小南村“两委”班子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二龙山、松树山堡垒、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糖火烧等人文资源,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多个景区,紧密围绕本地农业生产类型发展生态农业游,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学普及、游览购物、餐飲住宿、四季采摘融为一体,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体品牌。2011年,小南村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被辽宁省旅游协会授予游客最喜爱50佳景区,被辽宁省市区旅游局授予乡村旅游示范点。
  由于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兼顾的特点,大连很多村子都十分注重发展这一新兴行业。大连市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始终按照“农旅结合”的思路,大连市农委和旅游局积极联动,坚持立足农业根本,突出旅游特色,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经营者依托当地特色资源,设计、开发、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果盒、自酿米酒、非转基因压榨豆油、鲜花香皂、薰衣草精油等农产旅游商品,逐步完善休闲农业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使“饮食、旅游、购物、娱乐”融为一体,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互提升,持续发展。
  就地取材显特色,
  创意营造差异化
  沿着景观路登上位于旅顺口区龙头街道的大孤山,俯视龙湖村,满眼尽是绿色。山谷内遍生各种各样的草药,由此得名“药王谷”。游客走在“药王谷”中,听龙湖村委会主任王德富讲述身边的草药故事,身心已经浸润在这天然氧吧里了。
  四年前,龙湖村新一届村委会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建议,确定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保护家乡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型美丽乡村”的独特发展方向。龙湖人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就地取材重点发展生态绿化、珍稀苗业、休闲观光旅游、中医药、高端养生养老等集体产业。先后启动龙湖公园、龙溪生态公园、药王谷森林公园、薰衣草荘园、大樱桃及新疆杏采摘园、红豆杉盆景基地、民俗村等特色项目。几年前,大孤山出土了大量远古陶片和石器。经鉴定,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属龙山文化时期。龙湖村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该处文明遗址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并准备在这里修建古文化博物馆。村东的自涌泉也得到了综合利用,白天这里是一处旅游景观,到了晚上这里又成为了水厂,真是“旅游、生产两不误”。   今天的龙湖村已成为省级生态村,并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特色项目的推出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营造出差异化发展态势,不仅吸引着外来投资和游客,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他们不光可以到旅游商业网点工作,还可以通过经营小生意来直接增加收入。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出现了同质化,不管去哪里的农家乐,都是大同小异。不光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还会导致游客引不进、留不住、难再来的问题。而在大连,不少地方都开始像龙湖村那样就地取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处庄河市的天一庄园,浓浓的台湾风情充满整个园区,园区内提供的饮料和快餐均由台湾本土空运而来,让顾客享受到最地道的台湾餐饮。还有很多一看名字就知道特色的农庄,如以自酿米酒为主的“冰峪酒庄”,以观赏薰衣草为主的金州新区“紫云花汐”薰衣草庄园等,都是经营主题鲜明的园区,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搭平台“勤吆喝”,
  品牌兴农“尽开颜”
  8月末,参加2015中国庄河“天门山杯”环英纳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的选手们齐聚英纳湖畔。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一国家4A级景区,由此引起世界矚目。随着赛前预热活动“单车宝贝”线上海选以及庄河骑游线路的推出,庄河的各个景点与景区,也在互联网上着实火了一把。
  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良好的节庆活动成为激活旅游资源的重要砝码。在庄河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多项旅游推广活动、旅游线路设计中,节庆产业都是其中的亮点。政府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共完成40多个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00多亿元。其中,海王九岛旅游区、步云山旅游区已被列入国家旅游资源储备库。海王九岛渔家乐项目被评为东北三省热点旅游线路,庄河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为了健全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庄河还通过运用全媒体营销策略,构建开放、现代的旅游信息化网络平台,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今年四月进入征集阶段的“谁能代言庄河”评选、庄河特色产品特色餐饮店及征集文化旅游产品创意活动也在庄河乃至大连掀起旅游文化创意高潮,在征集中,庄河市政府整合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挖掘庄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性,通过影像长廊、LED视频播放、现场展示等形式,将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艺术及特色民俗文化不定期展现在群众和游客眼前,创新的宣传和营销方式引来不少市民游客点赞。
  “互联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庄河,整个大连市都行动起来了。
  据韦敏副主任介绍,大连市近年来充分利用国家“魅力城乡网”和大连市农业信息网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宣传。休闲农业实现网络宣传后,各地休闲农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经济收入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大力宣传大连农业节庆活动,如国际大樱桃节、苹果节、蓝莓节、滑雪节、垂钓节等,节庆活动把消费者直接拉到了农民家门口,把市场直接开设在田间地头,让游客亲自参与农业生产、采摘过程,既减少了中间环节消耗,又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还有效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新的农业经营模式,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14年,大连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7元,同比增长9.7%。
  依托节庆活动和网络宣传,大连引导更多市民和国内外游客走进美丽乡村、领略田园风光,参与农(渔)体验,同时进一步宣传、展示,打响了大连休闲农业品牌,提升了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多功能融合。
  韦敏副主任表示,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大连市还将采取加大示范创建工作力度;推进乡土文化挖掘工作;实施从业人员标准化培训;继续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等措施,全力以赴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在浙江舟山,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他叫王飞跃。2015年春节期间,他曾在短短5天时间内卖出了1吨羊肉。这条消息一时间曾传遍互联网。带着好奇,记者见到了王飞跃。  记者得知,王飞跃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到舟山10年了,期间主业是做机械设备。  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除此之外,还做过物流、软件开发、网络、广告等副业,期间有得有失,最惨的时候兜里只有10块钱。”  “我还
期刊
贵州绿色生态优秀企业、铜仁市优秀农产品、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2014年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15年贵州首届春茶斗茶大赛古树茶类金奖茶王……一项项荣誉,一盏盏茶香,当产自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千年古茶从历史的锦囊中脱颖而出,人们便为她汤色明澈、香气馥郁、滋味甘爽的独特气质倾倒了。  位于乌江出黔入渝交界地的沿河自治县,产茶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上溯到两千多
期刊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其中显示,上半年,我国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共计1225批、4960吨、1452万美元。调查发现,微生物污染是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之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还与几十名院士、教授等专家联合发布《2014年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解读报告》,微生物污染同样被认为是2014年影响食品安全的
期刊
9月9日,黑龙江省垦区八五六农场一处水稻田里,三台国际京田865水稻收割机展开收获作业,拉开黑龙江省垦区2015年水稻秋收的序幕。  黑龙江垦区八五六农场拥有耕地面积110万亩,有“天下水稻大场”美称,年粮食总产量15亿斤,可供全国人民一天的口粮,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單位”称号。近年来,农场扩大绿色有机产品基地规模,建设有机食品水稻基地6.7万亩,绿色食品水稻基地100万亩。
期刊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祭祖经过建州,被米香所吸引,于是御赐“福米之乡”。至此,福米成为皇家不可或缺的贡品。  近代,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福米种植工艺几近失传。为此,辽宁清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团队翻阅古今典籍,在曾经的福米种植源头,访遍了辽东地区的老农,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重新找回了福米那熟悉的味道。  辽宁清商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曹阳介绍说,辽宁清原地区有种植福米的优越自然条件,再加上公司采取
期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畜禽养殖领域,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养殖观念与养殖技术已经难以适应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要求。畜禽养殖模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畜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障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中,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投入产出率,实现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和智能化、现代化生产模
期刊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73%,其在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朝着集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传统的养殖模式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密度精养甚至是设施渔业对水产养殖业提出的新的、更严苛的要求。  在传统养殖方式中,养殖户要获得精确的池塘相关信息,必须亲自到池边观察、采集水样,并进行一项项的检测分析,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此外,由于在水产养
期刊
此次发布的14项大田种植类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囊括作物种类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菌类等,应用模式包括智能灌溉、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控等单领域物联网系统,也涵盖育苗、种植、采收、仓储等全过程的复合物联网系统。通过应用这些物联网模式,可以实现对气象、水、土壤、作物长势等的自动感知、监测、预警、分析,实现智能育秧、精量播种、精量施肥、精准灌溉、精量喷药、精准作业、精准病虫害防治,從而有效降低
期刊
在116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中,设施园艺类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52项,数量最多,涵盖温室环境信息智能监控、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自动供暖、自动卷帘、自动通风、病虫害精确防治、机械化耕作、工厂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等,应用和推广效益明显。  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应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环境的智能监测和控制。该系统可实时采集每间菇房的
期刊
1.蔬菜产业。甘肃省是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也是被农业部列入规划的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西北温带干旱及青藏高寒区设施蔬菜重点区域。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0万亩,总产量1655万吨。露地蔬菜面积57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180万亩。  2.马铃薯产业。甘肃是国内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和最佳种薯繁育基地之一。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062万亩,鲜薯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