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主要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通过生物学实验,在知识上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能力上得到逐渐的提高,在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孤零零的、毫无生机的结论性知识点,而是经过自己实践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获得直观的感知,很容易得出直观的、科学的证据,得出结论。
一、教师应转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把实验活动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是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现象,再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步骤逐一完成实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操作,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及背景知识等不加思索,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传统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要改变实验课的这种模式,教师首先要改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不能只专注于实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二、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动物的保护色这节课时,要让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实验模拟动物的保护色,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后才能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三、实验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生物实验课是同学们很喜欢的课,但也是教师很难控制的课。一些实验学生本来很有兴趣,制定出了很好的计划,却常常因为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不成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特别重要的。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培养、收集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机会的削弱和限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比如观察蚯蚓的实验,让学生到泥土里面自己寻找,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兴趣,还可以顺便观察蚯蚓生活的实际环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比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个实验中,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新鲜的花,因为有不同的品种,学生可以在观察完自己的花后与其他同学交换观察,并记录下各种性状。学生在反复操作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花结构的印象。因为有很多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花,在此还可以对本实验进行课外延伸,根据某些特征对花进行分类,进一步丰富了课本中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物实验课应注重从多角度启发探究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教学中要注意从多角度启发探究。如在进行“唾液在馒头的消化中起什么作用”这一实验时,如果只是理论的学习,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即可;但如果要做实验的话,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唾液是怎样制取的,能不能用更好的试剂替代?要怎么控制温度?产生实验现象的原理是什么……用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探讨,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再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如能改为新课学习“口腔中含有什么物质”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现象,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如果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淀粉遇碘变蓝,而馒头在口腔的模拟实验中没有变蓝,它变成了什么?是否是因为转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缘故?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做,相信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实验,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课前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六、实验教学要体现学以致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生物实验教学要体现学以致用,达到自我教育。如在要求学生做水蚤这个探究实验时,本探究实验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酒精和烟草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二是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能力。本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如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水蚤心脏的位置、心率的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等,这些细节非常重要,往往影响实验的效率,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因此在做这个实验时,每一组的学生最好选择3个对照实验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两组有一定浓度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组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来求出平均值,然后从这三组中的平均数据中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完成探究报告,让同学们采取全班交流的形式,来讨论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这样的教育意义更大。
总之,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细化实验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真正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袁艳华.优化指导,提高观察实验的教学有效性.《中学生物教学》.2011.5
[2] 谷华梅.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学生物教学》.2011.1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获得直观的感知,很容易得出直观的、科学的证据,得出结论。
一、教师应转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把实验活动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是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现象,再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步骤逐一完成实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操作,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及背景知识等不加思索,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传统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要改变实验课的这种模式,教师首先要改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不能只专注于实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二、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动物的保护色这节课时,要让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实验模拟动物的保护色,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后才能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三、实验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生物实验课是同学们很喜欢的课,但也是教师很难控制的课。一些实验学生本来很有兴趣,制定出了很好的计划,却常常因为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不成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特别重要的。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培养、收集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机会的削弱和限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比如观察蚯蚓的实验,让学生到泥土里面自己寻找,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兴趣,还可以顺便观察蚯蚓生活的实际环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比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个实验中,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新鲜的花,因为有不同的品种,学生可以在观察完自己的花后与其他同学交换观察,并记录下各种性状。学生在反复操作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花结构的印象。因为有很多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花,在此还可以对本实验进行课外延伸,根据某些特征对花进行分类,进一步丰富了课本中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物实验课应注重从多角度启发探究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教学中要注意从多角度启发探究。如在进行“唾液在馒头的消化中起什么作用”这一实验时,如果只是理论的学习,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即可;但如果要做实验的话,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唾液是怎样制取的,能不能用更好的试剂替代?要怎么控制温度?产生实验现象的原理是什么……用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探讨,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再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如能改为新课学习“口腔中含有什么物质”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现象,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如果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淀粉遇碘变蓝,而馒头在口腔的模拟实验中没有变蓝,它变成了什么?是否是因为转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缘故?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做,相信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实验,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课前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六、实验教学要体现学以致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生物实验教学要体现学以致用,达到自我教育。如在要求学生做水蚤这个探究实验时,本探究实验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酒精和烟草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二是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能力。本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如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水蚤心脏的位置、心率的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等,这些细节非常重要,往往影响实验的效率,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因此在做这个实验时,每一组的学生最好选择3个对照实验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两组有一定浓度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组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来求出平均值,然后从这三组中的平均数据中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完成探究报告,让同学们采取全班交流的形式,来讨论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这样的教育意义更大。
总之,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细化实验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真正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袁艳华.优化指导,提高观察实验的教学有效性.《中学生物教学》.2011.5
[2] 谷华梅.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学生物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