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北京东城区某小学沉寂了两年的电子书包项目似乎有了些许眉目。据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早在2010年就敲定了的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因种种原因搁置了,两年后的今天又因为种种原因再次启动,这其中的“原因”很难不令人遐想。
目前,业内普遍意义上的电子书包是一种学校课程教育的内容、方式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无线蓝牙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指计算机和宽带设备,软件主要是教学系统软件、网络教育平台、电子教材和教材课件。学生上课用的课本、作业本等全部作为电子文件植入电子书包,学校的教、学、考试、班级管理、校园管理等都将包含在电子书包内。
但是,电子书包的推广一直面临着各种难题,例如价格偏高、硬件比较单一、网络平台尚未搭建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推广渠道不畅、标准缺失和教育观念制约等,这些难题都成了电子书包广泛普及的瓶颈。
缺乏行业标准
电子书包行业标准的缺失是首当其冲影响电子书包发展的难题。事实上,电子书包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情,早在10年前,国内教育界就开展了相关应用。2003年,至少有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书包”。但是,到底什么是“电子书包”,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说法。
由于电子书包的硬件终端和课件资源的文件格式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国内正规的数字化图书馆或电子书厂商大都采用自己专用的电子书文件格式,如果读者打算开始阅读电子书,那么首先要面对一大堆不同的格式,诸如方正ceb、书生sep、超星pdg、知网caj、adobe pdf,以及亚马逊azw等,且这些格式彼此间通常互不兼容,这就导致读者从一家网络书店买来的电子书,基本上没有可能在其他电子书阅读器上使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不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制约电子书包的发展。
电子教材不够丰富
现行的植入电子书包的电子教材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诸多优势,有些教材甚至仅仅是纸质教材的翻版,与纸质教材的内容、版式没有多大差别。
电子书包所使用的电子教材需要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能够实现顺畅展现教材内容。但是,从目前的教材设计看,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都是以热链接方式出现的,在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死链接的问题,使得教学不能顺畅进行。
基础建设不完善
虽然,国内校园网落的建设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地教育主管机构还推出了“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目前的校园网带宽还一时难以满足电子书包的要求,上海虹口区试点学校有时会出现网络拥堵问题。在台湾的一些实验学校也出现了网络带宽不够的问题。
此外,记者走访了北京周边一些区县中小学,特别在一些远郊区县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有些学校的班级即便配备了电子白板,但因白板质量问题难以投入教学中使用。
资源整合难度大
电子书包教学需要庞大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现在国内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还很不完善。从需求方面讲,电子书包所依赖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提供教师备课的所有参考资料,学生学习、做作业需要的全部参考资料,甚至包括学生家长需要的参考资料。现在一些出版社的电子教材被装进了电子书包,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要自己“漫山遍野地寻找”,很不方便。
终端设备不完善
目前,电子书包终端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不等,而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有近2亿人,如果政府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台电子书包,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支,而如果这笔费用由学生家长出,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家长来说将是天文数字。
除了终端设备费用的问题,设备展现效果与健康安全的问题也凸显。iPad等背光彩屏设备可以很好地展示教材的丰富多彩,以及视频、动画等效果,但长期使用是否会影响学生视力,一直是家长担忧的问题;而电子纸技术虽然环保、健康、省电,但其展现能力有限。在硬件的耐用性等方面,当前的设备也有很多问题。
教师职能转换难
在这种由电子书包所创设的新型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是自主探究者、问题解决者、知识建构者、协作反思者。教师需要学会适应这种关系的改变,把机器最擅长的事情给机器做,把人最擅长的事情留给人做。电子书包的推进,需要从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当然,现在大量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电子信息化教学技术不熟悉,存在有抵制心理。尤其是一些40岁以上的教师,要求他们熟练使用电子书包,需要大量的培训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教育部门的投入能否跟得上也会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偏远农村,教师连基本的电脑知识都很缺乏,让他们使用电子书包教学恐怕一时难以办到。
采访手记
化名的尴尬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多数受访人虽然在采访中侃侃而谈,但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甚至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听说采访内容涉及电子书包,马上三缄其口。
这些不愿意“露脸儿”的受访者大多为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人员,“化名”的尴尬凸显出这些受访者对于电子书包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触及改革这个敏感话题的顾忌。
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曾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随着电子书包应用的逐渐成熟,中国基础教育中常规的教与学的模式势必发展变化,这个过程中,电子书包等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将发挥其正能量。
在记者看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将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进入课堂,不是用信息技术来强化素质教学,而是要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变革,而电子书包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受访人要用化名?也许正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高考在内的教育方法及模式正在逐步完善,但目前教育行业仍面临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教育均衡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等种种挑战。考试并不是检测人才的惟一途径,成绩也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面对未来社会对综合人才提出的更高需求,作为自古就尊教重德的大国,如何对教育方式进行完善,如何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已成为过去10多年来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文/赵东)
目前,业内普遍意义上的电子书包是一种学校课程教育的内容、方式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无线蓝牙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指计算机和宽带设备,软件主要是教学系统软件、网络教育平台、电子教材和教材课件。学生上课用的课本、作业本等全部作为电子文件植入电子书包,学校的教、学、考试、班级管理、校园管理等都将包含在电子书包内。
但是,电子书包的推广一直面临着各种难题,例如价格偏高、硬件比较单一、网络平台尚未搭建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推广渠道不畅、标准缺失和教育观念制约等,这些难题都成了电子书包广泛普及的瓶颈。
缺乏行业标准
电子书包行业标准的缺失是首当其冲影响电子书包发展的难题。事实上,电子书包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情,早在10年前,国内教育界就开展了相关应用。2003年,至少有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书包”。但是,到底什么是“电子书包”,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说法。
由于电子书包的硬件终端和课件资源的文件格式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国内正规的数字化图书馆或电子书厂商大都采用自己专用的电子书文件格式,如果读者打算开始阅读电子书,那么首先要面对一大堆不同的格式,诸如方正ceb、书生sep、超星pdg、知网caj、adobe pdf,以及亚马逊azw等,且这些格式彼此间通常互不兼容,这就导致读者从一家网络书店买来的电子书,基本上没有可能在其他电子书阅读器上使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不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制约电子书包的发展。
电子教材不够丰富
现行的植入电子书包的电子教材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诸多优势,有些教材甚至仅仅是纸质教材的翻版,与纸质教材的内容、版式没有多大差别。
电子书包所使用的电子教材需要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能够实现顺畅展现教材内容。但是,从目前的教材设计看,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都是以热链接方式出现的,在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死链接的问题,使得教学不能顺畅进行。
基础建设不完善
虽然,国内校园网落的建设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地教育主管机构还推出了“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目前的校园网带宽还一时难以满足电子书包的要求,上海虹口区试点学校有时会出现网络拥堵问题。在台湾的一些实验学校也出现了网络带宽不够的问题。
此外,记者走访了北京周边一些区县中小学,特别在一些远郊区县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有些学校的班级即便配备了电子白板,但因白板质量问题难以投入教学中使用。
资源整合难度大
电子书包教学需要庞大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现在国内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还很不完善。从需求方面讲,电子书包所依赖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提供教师备课的所有参考资料,学生学习、做作业需要的全部参考资料,甚至包括学生家长需要的参考资料。现在一些出版社的电子教材被装进了电子书包,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要自己“漫山遍野地寻找”,很不方便。
终端设备不完善
目前,电子书包终端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不等,而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有近2亿人,如果政府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台电子书包,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支,而如果这笔费用由学生家长出,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家长来说将是天文数字。
除了终端设备费用的问题,设备展现效果与健康安全的问题也凸显。iPad等背光彩屏设备可以很好地展示教材的丰富多彩,以及视频、动画等效果,但长期使用是否会影响学生视力,一直是家长担忧的问题;而电子纸技术虽然环保、健康、省电,但其展现能力有限。在硬件的耐用性等方面,当前的设备也有很多问题。
教师职能转换难
在这种由电子书包所创设的新型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是自主探究者、问题解决者、知识建构者、协作反思者。教师需要学会适应这种关系的改变,把机器最擅长的事情给机器做,把人最擅长的事情留给人做。电子书包的推进,需要从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当然,现在大量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电子信息化教学技术不熟悉,存在有抵制心理。尤其是一些40岁以上的教师,要求他们熟练使用电子书包,需要大量的培训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教育部门的投入能否跟得上也会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偏远农村,教师连基本的电脑知识都很缺乏,让他们使用电子书包教学恐怕一时难以办到。
采访手记
化名的尴尬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多数受访人虽然在采访中侃侃而谈,但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甚至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听说采访内容涉及电子书包,马上三缄其口。
这些不愿意“露脸儿”的受访者大多为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人员,“化名”的尴尬凸显出这些受访者对于电子书包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触及改革这个敏感话题的顾忌。
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曾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随着电子书包应用的逐渐成熟,中国基础教育中常规的教与学的模式势必发展变化,这个过程中,电子书包等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将发挥其正能量。
在记者看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将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进入课堂,不是用信息技术来强化素质教学,而是要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变革,而电子书包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受访人要用化名?也许正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高考在内的教育方法及模式正在逐步完善,但目前教育行业仍面临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教育均衡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等种种挑战。考试并不是检测人才的惟一途径,成绩也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面对未来社会对综合人才提出的更高需求,作为自古就尊教重德的大国,如何对教育方式进行完善,如何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已成为过去10多年来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文/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