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将传统的“双基”修订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两个目标。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怎样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个个问号在脑中回旋。此时,犹如及时雨,孙颖老师的团队用一节《比较图形的面积》向我们动态解读课标中的“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目标。下面就郑老师的课,以及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我对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思考。
  一、目标制定,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精心备课了,也努力上课了,课堂上的“我”激情飞扬,学生却“不买账”。就像郑旭老师第一次试讲后的感受:本来会的还是会了,本来不会的还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的问题,即“生本”与“文本”的关系问题。在观看郑老师的课时,我关注了郑老师精彩的课堂,更关注了课堂之外的打磨过程。学生学习知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观课中,我看到了精彩的课,更想了解精彩的课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何在?于是,我首先看到了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制定的变化。在第一稿教案设计中,郑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这样的目标设计是我们的原生态,也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所关注的教学目标。从郑老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是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从中可以看到,目标的描述比较笼统,知识目标多于学生思维目标,缺少对学生学习经验、情感体验的关注。
  经过两次试讲,两次反思、研讨,我们发现,郑老师的教学目标已经悄然变化,到第三稿,形成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随机性到条理性的发现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至此,教学目标中出现了这样的描述语“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这些词语的变化,标志着教师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此时,教师心中有学生,所以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智慧的生成,突出的是学生的活动和体验,特别关注到学生的情绪体验。由此,实现了教学目标由“关注文本”向“关注生本”的华丽转身。
  二、精彩课堂,眼里有学生,引领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听完郑老师的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个“3”:3个五分钟,3次精彩评价。首先说一下3个五分钟。出示图形:
  师:根据刚才研究俄罗斯方块的经验,能找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吗?独立思考5分钟,填写报告单。学生活动前,教师讲明报告单的使用方法,学生思考针对性强,一张报告单,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抓手”。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些是小组同学都发现的,打上对号。在小组同学的交流、思维碰撞中,又有哪些发现?补充在报告单上,再给5分钟。
  在全班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出现3个结论:12=13?8=12?1+2+3=13?这3个结论发现、研究的同学少,大家无法确定。这时,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出现,这也正是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用已有的经验重点研究、论证=个结论,小组讨论,再给5分钟。
  多么可贵、多么宝贵的3个5分钟,由易到难,独立思考、分层反思、小组合作、批判建构、步步推进,在老师有力而无痕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着有序的思维,唤起经验、释放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学生经历着、感受着、提高着、快乐着……
  其次,是3次精彩评价。
  第一次,在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交流图3的面积时,有一个学生说出用“脑力数格法”,教师立即以惊奇的语气问:“他刚才说用什么方法?”生:“脑力数格法。”这时,郑老师再让学生说明怎样数的。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豪地讲着思路,教师的多媒体演示,再次验证了学生的想法。此时,从学生的表现上也可以看到那被老师肯定后的激动。下面的学习,他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并将此经验应用到学习活动去。老师的评价只是惊奇的问,却为学生打开思维的门,建立探索活动的信心。
  第二次,是郑老师对于错误结论的处理。在批判建构8 12时,经过验证,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郑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制止了同学们的激动,对这个同学进行评价:“我们应该感激他,虽然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但是科学就是从错误中论证来的。”这样的处理,无疑给提出错误结论的同学以更大的情感冲击,今后的学习中,他不会因为害怕发生错误而胆怯,而是会更加积极的去思考,去验证。
  第三次,是在课的结尾处,当老师正在进行总结时,有一个女生还沉浸在刚才的思考中,依然举着手,郑老师看到了这支固执的手,并没有因为下课时间到了而不理会。她请这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1+2+3=13,13=12,那可以写成1+2+3=13=12。”老师对这个看法加以肯定和赞扬,并提示大家:“课下可以继续思考,看一看能连起多少。”这样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看法,给了课堂一个亮丽的结尾,学生带着收获、带着思考走出课堂,意犹未尽。
  从课堂上两个“3”的精彩,可以看出教师课堂背后的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放在教学上亦如此。正因为教师眼里有学生,才会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感受、体验,才会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构建学生的活动经验,实现由“文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华丽转身。
  结束语:吴正宪老师在广西进行的讲座《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讲到:
  “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背后的东西。课堂不是舞台,不是我们展示自己亮丽的地方,课堂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的生命在这里发展的重要经历。”让我们共同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以生为本,让学生的经验在课堂积累,生命在课堂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博文小学)
  (责任编校:石良)
其他文献
材料、能源和信息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半导体的发展休戚相关。随着无机半导体选材少、成本高、柔性差、污染大等一系列问题的浮现,有机半导体以其原料广、重量轻、柔性好、工艺简单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有机小分子材料应用前景比较广泛。其中,红荧烯(rubrene)材料有着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但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将红荧烯与其他材料混合的薄膜更是较少,那么,对于混合薄膜的优劣性,很有
电子在磁性界面上自旋相关的透射和反射对于理解交换耦合振荡,巨磁阻,隧穿磁电阻,自旋扭距,自旋泵,自旋注入等现象有着关键的作用。新近发展出的基于TB-LMTO计算纳米体系散射矩阵
【设计理念】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略弱,对“观察”等词语难以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融入课堂,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
我们利用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HPCVD)在不锈钢、镁、铌衬底上制备出MgB2超导膜,并对其输运性质,表面形貌,弯曲韧度等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在介绍了MgB2的结构特点,超导性
夜色迷离,孤月悬空,月华如水,悄然浸满窗楣,投到书架上。我抽出藏在角落里的一本书,轻轻摩挲着书本,掸去积着的灰尘,思绪回到了十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月夜,月色很美。月亮洒
何谓“仿写”?顾名思义是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从事作文创作的一种方法。
(1)利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甩带形成的Ni2FeGaHeusler合金相在100K-1000K范围丰富的微结构现象。Ni2FeGa合金在高温980K下退火成为高度有序的L21合金相,随温度降低,产生多种短程
本文主要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具有广泛应用前途的磁性薄膜、磁性原子团等纳米磁体的磁化强度、相变、磁各向异性、磁电阻和磁化动力学等特性。重点改进和发展了MonteCar
多想做一只鸟儿,翱翔在蓝天,俯瞰你俊美的轮廓;多想做一尾游鱼,畅游在碧水,仰望你清秀的面容;多想,永远停留在你的怀抱……在自然中生活,尽享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我走进自然
<正>一、审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然状态王小英:与过去相比,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蔡柯馨:我认为课程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从课程的内容上来看,现在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