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自报患病率、临床特征、合并症以及室外花粉变应原的致敏情况。

方法

2015年5—8月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6个地区的0~17岁儿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AR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相关症状、合并疾病情况,同时进行10种草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监测该地区每天的花粉数量。应用SAS软件9.4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2 443例儿童完成了问卷和SPT,儿童自报AR患病率为26.6%。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28.8%比24.3%,χ2=6.157,P<0.05);城市儿童的患病率高于农村(34.7%比18.8%,χ2=79.107,P<0.05);6个地区AR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416,P<0.05)。儿童AR临床症状以喷嚏(88.2%)和鼻塞(78.6%)为主。AR合并支气管哮喘占16.5%(107/650),合并结膜炎占47.9%(311/650)。AR症状高峰期主要出现在4月和7月,SPT显示主要变应原是蒿属和藜科花粉。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地区儿童AR的患病率较高,喷嚏是儿童AR的主要临床症状,合并症中以结膜炎最多,夏秋季花粉暴露是引起AR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马方综合征(MFS)是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导致的结缔组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MFS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瘤样扩张,通常因为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现有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疾病。明确发病机制并加以阻断,成为该病治疗的新希望。目前,针对MFS发病机制的研究有诸多进展,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MF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灌胃对高脂饲养Apo 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管外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16只8周龄雄性Apo E-/-小鼠和8只相匹配的C57BL/6小鼠,按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3组:对照组(C57BL/6小鼠予羧甲基纤维素灌胃)、模型组(Apo E-/-小鼠予羧甲基纤维素灌胃)、模型+丹参酮ⅡA组(Apo E-/-小鼠予30 mg/kg丹参酮ⅡA灌胃)。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
期刊
目的探讨体重控制与超重及肥胖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超重及肥胖患者333例,年龄28~87岁,收集患者基线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信息,并分别在术后的第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收集体重、房颤复发、卒中、大出血、心血管原因住院、死亡等信息。根据随访的BMI较基线的变化情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等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与cN0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预测cN0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cN0胃癌患者的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及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术后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pN0)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pN+)组患者的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系统性炎
目的探讨成都市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c,AR)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8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就诊的1 536例AR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827例纳入研究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按照性别、体质量指数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乳糜漏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头颈外科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央区淋巴清扫术的患者985例,将未发生乳糜漏的患者归为A组,973例,发生乳糜漏的患者归为B组,12例。将B组患者中行左侧中央区淋巴清扫的患者归为B1组(5例),行右侧中央区淋巴清扫的患者归为B2组(7例),发生乳糜漏患者予
期刊
耳科门诊常见的头晕/眩晕疾病中大部分为外周性眩晕疾病,仅有20%~30%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眩晕。其中假性前庭神经炎、伴有听觉前庭症状的急性脑卒中、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容易被耳科医生误诊的三类中枢性"恶性眩晕"疾病。本文对这三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床旁查体表现进行阐述,总结鉴别诊断要点,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鼻腔泪囊结核患者,2.5年前因泪囊炎行鼻内镜下左侧鼻腔泪囊造口术后仍间断左眼溢泪,二次手术后,明确诊断为鼻腔泪囊结核,并给予抗结核系统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原发性鼻腔泪囊结核发病率低,临床特征不典型,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系统抗结核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