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在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 。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小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正是我的困惑之处。
  为何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评价不全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3.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4.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 拼音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第一个难关。作为教师,就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拼音时的情绪,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打下语文学习的良好基础。因此,拼音教学应当是一个充满趣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趣味;兴趣;韵味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识字、
期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数学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引领学生学会应用。特别是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尤为重要,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1)如何理解应用意识。(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①寻求数学知识的来源;②
期刊
[摘要] 在小学诸多学科中,最具理性的学科就是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上好数学课,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教学课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上好;数学课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喜爱数学学科  1、无限爱心唤醒学生。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崇高而神圣。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时,需要用爱心承担起这份崇高
期刊
心理学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而对学生的开发,也无过于培养其问题探究的意识。不少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反正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
期刊
[摘要] 不可否认,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是一块主阵地,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在阅读教学层面,涉及听说读写各方面内容的整合;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了语文基本功层面;在课堂分析的过程中又彰显了表达的能力层面。阅读是听说的延伸与提高,是读写的主要途径与阵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思考  纵观课程改革的几次变迁,笔者总感到我们语文学科是每一次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迎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的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是家长要以自身示范,为孩子树立榜样,而且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应在生活
期刊
语文虽说是我们的国语,但对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给孩子教好语文却不是一件轻松地事。然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作文中体现,作文也让很多语文教师头疼。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一提写作文就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和从学过的文章来看,
期刊
知识来源于动作,小学生只有自己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和否定.数学学习也不例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用外显的行为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行为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
期刊
我于2012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分配到保靖县清水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接任八年级(3)班班主任。校长告诉我,“这个班很特殊,难管理,你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还要增强信心、倾注爱心、拥有耐心。”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八(3)班是个后进班。我面对这群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但又思想单纯、缺乏理智、意志簿弱的学生,我压力挺大,但动力也不小。  近一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告诉我:班级文化建设是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着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 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  一、强化语音教学,为词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