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称抵制大选的乌克兰东部顿涅斯克及卢甘斯克联邦主义分子,能影响的合格选民约为200万,与乌克兰整个3600万选民的“大盘”相比,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目前陷入混乱的乌东南部数个城市的选举失效,并不能实质左右乌克兰5月25日的大选。
5月25日,乌克兰总统候选人波罗申科第一轮得票超过55%,远远超过其他竞选对手,在总统选举中取得完胜。他承诺将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恢复乌克兰东部的和平。
俄“枕边”的乌克兰
可以这么说,克里姆林宫预见到了这样的结果,认为东部亲俄分子的“叛乱”,并不能阻止乌克兰新政府的合法产生。而东南部联邦主义者谋求的更加独立的联邦主体地位,俄也未准备以并入克里米亚的方式纳入俄版图,这对俄而言,单纯的疆域扩张的时代已经在后工业文明的到来就结束了。在俄看来,目前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做法,或许是树起“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准备与乌克兰新领导人对话”的合作旗帜。
俄在乌大选前撤走俄乌边境军队或声称撤军的举动,都是在释放一种俄不干预乌克兰大选的信号。显然,莫斯科在这一轮乌克兰危机中收获了克里米亚,但可能在失去整个乌克兰,纵容东部分离主义分子,会将乌克兰进一步推入西方的怀抱。
自俄罗斯公国15世纪开始崛起以来,历代沙俄皇帝、苏联各时期领导人、包括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叶利钦在内,都非常珍视与乌克兰的关系,无论其是置于俄版图之内的联邦独立主体还是处于版图之外的主权国家。处于“文明断裂带”上的乌克兰,俄罗斯的影响力已经达到极限,再多施加一点则溃,历代领导人都采用安抚的方式稳住乌克兰。今天看来,赫鲁晓夫把克里米兰划归乌克兰,也并非只是头脑发热的送礼行为;叶利钦时代宽容了乌克兰并无事实性乌俄边境的做法,也不是出于俄的软弱。
乌克兰就在俄罗斯的“枕头”边,乌越乱,越不符合俄的利益,这是地缘政治家作出的结论。从目前的局势看,俄罗斯认为把克里米亚等地区从乌克兰分割出去,甚至并入俄版图,符合俄最大的国家利益。然而,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打破了处于“断裂带”上乌克兰各方的势力均衡状态,导致更多势力的介入与东移,最后俄罗斯可能失去乌克兰这个战略屏障。大选后的乌克兰,将会毫不迟疑地加快融入欧盟和成为北约成员国的步伐。
北约通过向波罗的海东北部投放更多武力的方式,向俄罗斯施压,而失去地中海支持的黑海毕竟只是一个内海,夺下克里米亚的俄罗斯能收获多少地缘战略红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为了安抚克里米亚及乌东南部反叛的俄罗斯族人需付出巨大的经济血本。令俄领导人担心的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还远未达到可以随意支持所有反叛的俄罗斯族人唯其所用的地步。克里米亚危机至今,据报道,已经有近两千亿美元的资金逃离俄罗斯。
“不中不西”或被打破
美国利用多个平台,包括北约、欧盟、七国集团以及盟友网络,制裁俄罗斯。当前美国动用的制裁仅属低级别的“旅行制裁”,一旦上升为实质级别的经济及金融制裁,俄罗斯经济将遭受经济快速下行的沉重打击。基于对俄天然气的依赖,欧盟不大愿意对俄能源企业作出制裁,但不意味着欧盟不会重新布局新的供应图。而俄罗斯为了避免失和的乌克兰“讹诈和敲诈”俄输欧管线,不得不考虑“南溪”和“北溪”替代方案,这会使更多的沿线能源输出国有机会并入管线,从而冲淡俄的绝对支配地位。
从乌克兰变局对欧洲及全球安全格局上看,乌克兰变局或将为北约东扩开创新一阶段,一旦以北约名义的导弹防御体系继续向东移,对俄的战略压力更会加重,俄被迫在“忍让”还是“对抗”的两难选择中陷入与西方关系不断恶化的境地。
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上看,海权霸主美国通过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向俄边缘地带渗透,不会选择在居内陆内的乌克兰国土上作为军事对抗的战场;而陆权大国俄罗斯则可以利用乌克兰作为避开美国海权锋芒的东欧陆上安全走廊,乌克兰对俄的地缘政治意义非同小可,俄罗斯的安全在于要么控制乌克兰,要么与乌克兰修好结盟。乌克兰危机之后,俄以控制了乌克兰“极小部分”的代价,失去了整个乌克兰,是否这种局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乌克兰是我国“新丝绸之路”延伸入波罗的海的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它越能保持独立与中立,越符合于中国的利益。然而,这轮危机俄罗斯和欧美打破了乌克兰长期以来谋求的“不东不西”的中间道路。虽然乌克兰入欧盟等西化历程不会一蹴而就,将会持续数年,但乌克兰倒向西方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5月25日,乌克兰总统候选人波罗申科第一轮得票超过55%,远远超过其他竞选对手,在总统选举中取得完胜。他承诺将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恢复乌克兰东部的和平。
俄“枕边”的乌克兰
可以这么说,克里姆林宫预见到了这样的结果,认为东部亲俄分子的“叛乱”,并不能阻止乌克兰新政府的合法产生。而东南部联邦主义者谋求的更加独立的联邦主体地位,俄也未准备以并入克里米亚的方式纳入俄版图,这对俄而言,单纯的疆域扩张的时代已经在后工业文明的到来就结束了。在俄看来,目前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做法,或许是树起“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准备与乌克兰新领导人对话”的合作旗帜。
俄在乌大选前撤走俄乌边境军队或声称撤军的举动,都是在释放一种俄不干预乌克兰大选的信号。显然,莫斯科在这一轮乌克兰危机中收获了克里米亚,但可能在失去整个乌克兰,纵容东部分离主义分子,会将乌克兰进一步推入西方的怀抱。
自俄罗斯公国15世纪开始崛起以来,历代沙俄皇帝、苏联各时期领导人、包括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叶利钦在内,都非常珍视与乌克兰的关系,无论其是置于俄版图之内的联邦独立主体还是处于版图之外的主权国家。处于“文明断裂带”上的乌克兰,俄罗斯的影响力已经达到极限,再多施加一点则溃,历代领导人都采用安抚的方式稳住乌克兰。今天看来,赫鲁晓夫把克里米兰划归乌克兰,也并非只是头脑发热的送礼行为;叶利钦时代宽容了乌克兰并无事实性乌俄边境的做法,也不是出于俄的软弱。
乌克兰就在俄罗斯的“枕头”边,乌越乱,越不符合俄的利益,这是地缘政治家作出的结论。从目前的局势看,俄罗斯认为把克里米亚等地区从乌克兰分割出去,甚至并入俄版图,符合俄最大的国家利益。然而,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打破了处于“断裂带”上乌克兰各方的势力均衡状态,导致更多势力的介入与东移,最后俄罗斯可能失去乌克兰这个战略屏障。大选后的乌克兰,将会毫不迟疑地加快融入欧盟和成为北约成员国的步伐。
北约通过向波罗的海东北部投放更多武力的方式,向俄罗斯施压,而失去地中海支持的黑海毕竟只是一个内海,夺下克里米亚的俄罗斯能收获多少地缘战略红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为了安抚克里米亚及乌东南部反叛的俄罗斯族人需付出巨大的经济血本。令俄领导人担心的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还远未达到可以随意支持所有反叛的俄罗斯族人唯其所用的地步。克里米亚危机至今,据报道,已经有近两千亿美元的资金逃离俄罗斯。
“不中不西”或被打破
美国利用多个平台,包括北约、欧盟、七国集团以及盟友网络,制裁俄罗斯。当前美国动用的制裁仅属低级别的“旅行制裁”,一旦上升为实质级别的经济及金融制裁,俄罗斯经济将遭受经济快速下行的沉重打击。基于对俄天然气的依赖,欧盟不大愿意对俄能源企业作出制裁,但不意味着欧盟不会重新布局新的供应图。而俄罗斯为了避免失和的乌克兰“讹诈和敲诈”俄输欧管线,不得不考虑“南溪”和“北溪”替代方案,这会使更多的沿线能源输出国有机会并入管线,从而冲淡俄的绝对支配地位。
从乌克兰变局对欧洲及全球安全格局上看,乌克兰变局或将为北约东扩开创新一阶段,一旦以北约名义的导弹防御体系继续向东移,对俄的战略压力更会加重,俄被迫在“忍让”还是“对抗”的两难选择中陷入与西方关系不断恶化的境地。
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上看,海权霸主美国通过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向俄边缘地带渗透,不会选择在居内陆内的乌克兰国土上作为军事对抗的战场;而陆权大国俄罗斯则可以利用乌克兰作为避开美国海权锋芒的东欧陆上安全走廊,乌克兰对俄的地缘政治意义非同小可,俄罗斯的安全在于要么控制乌克兰,要么与乌克兰修好结盟。乌克兰危机之后,俄以控制了乌克兰“极小部分”的代价,失去了整个乌克兰,是否这种局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乌克兰是我国“新丝绸之路”延伸入波罗的海的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它越能保持独立与中立,越符合于中国的利益。然而,这轮危机俄罗斯和欧美打破了乌克兰长期以来谋求的“不东不西”的中间道路。虽然乌克兰入欧盟等西化历程不会一蹴而就,将会持续数年,但乌克兰倒向西方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